萬 艷,王曉霞,王 方,黃海霞,鄭紅軍
(1.畢節市森林病蟲防治檢疫站,貴州 畢節 551700;2,畢節市防治石漠化管理中心,貴州 畢節 551700)
全市林業有害生物發生面積49330.8 hm2,其中病害2575.53 hm2,蟲害43955.06 hm2,鼠兔害666.7 hm2,有害植物2133.44 hm2。其中輕度43171.09 hm2,中度5355.6 hm2,重度804.11 hm2。病害主要為松材線蟲病、櫻桃膏藥病、李紅點病、杜鵑葉斑病,蟲害主要為核桃扁葉甲、松褐天牛、核桃長足象、云南木蠹象、松葉蜂、中華松針蚧、縱(橫)坑切梢小蠹、有害植物主要為紫莖澤蘭。林業有害生物成災率0.075‰,遠低于國家規定指標2‰。無公害防治率98.7%,監測準確率98.5 %,苗木產地檢疫率100%,“四率”指標均達到國家、省級下達的任務。
根據不同病蟲的生活規律,嚴格按照時間節點,采取不同措施有序高效的開展防治工作,防治面積為46986.75 hm2。其中,生物防治7000.15 hm2、生物化學防治6217.91 hm2、人工物理防治25486.94 hm2、營造林措施防治6889.61 hm2?;瘜W防治1392.14 hm2,無公害防治面積43709.19 hm2。開展防治的主要林業有害生物有:松材線蟲病、櫻桃膏藥病、核桃扁葉甲、松褐天牛、核桃長足象、云斑天牛、云南木蠹象、松葉蜂、縱(橫)坑切梢小蠹、紫莖澤蘭等。
開展防治的主要采取措施如下。
(1)營林措施。加強中幼林撫育,增強林木的抗蟲性。及時清理松林內林間枯死木、瀕死木和枯枝落葉,改善林分的衛生狀況,促進林木的健康生長。
(2)人工物理防治。①人工機械防治:物理措施一般作為輔助措施配合其他防治進行,主要包括捕捉、震落、網捕、摘除蟲枝蟲果、刮樹皮等人工和機械方法。比如對具有假死性蟲害通過人工振落消滅;對核桃長足象采取組織人工收集核桃蟲果后集中深埋處理;清理燒毀蟲枝防治云南木蠹象;人工收集蟲繭防治松葉蜂,對于病害常采用剪除病枝、刮除病斑、清理病葉等方法。②誘殺防治。利用動物的趨性,配合一定的物理裝置、化學毒劑或人工處理來防治害蟲,如利用害蟲的趨光性,采用黑光燈、雙色燈等進行誘殺。
(3)生物防治。主要采用白僵菌進行防治,采取白僵菌噴粉噴霧或粉泡進行防治,有效防治核桃扁葉甲、葉蜂類害蟲、竹節蟲、蛾類等食葉類害蟲。
(4)化學防治。主要采用比如阿維菌素等微生物源農藥、滅幼脲等仿生農藥和一些氯氰菊酯等高效低度低殘留藥劑進行防治。
監測預報是防治的基礎。充分發揮5個國家級中心測報點和縣級測報點的作用,做到人員到位、責任到位,把測報點建設延伸到管護所站,進一步推進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點建設[5]。在年初根據林業有害生物越冬期調查結果制定防治方案,及時發布第一期、二期、三期季度趨勢預報,準確發布短期、中期、長期預報,掌握全市病蟲害發生地點、分布、種類、面積大小等,為防治物資準備、資金籌措等工作做好基礎,做到早發現、早防治。林業有害生物預測發生面積50002.5 hm2,實際發生面積49330.8 hm2,監測準確率為98.5 %。按時間節點開展完成松材線蟲病春、秋季普查工作,根據普查結果,全市枯死松樹7510株,其中病蟲害致死801株,不明自然原因致死1036株,受雹災、火災致死5673株,共取樣2052個,鏡檢2052個。
為使行政權力運行流程與權責清單保持一致,根據相關文件要求規范林業植物產地檢疫、調運檢疫、要求書簽發等相關行政審批事項。產地檢疫方面,全市共育苗面積1983.81 hm2,實施檢疫調查面積1983.81 hm2,實施檢疫數量43804.4萬株,苗木產地檢疫率100%;調運方面,加大調入苗木及林產品檢疫復檢力度,開展“雙隨機一公開”調查,把危險性林業有害生物封堵在外,同時做好本地疫木的管理和安全利用。對從疫區調入的包裝材料認真登記排查,并對調入的林木種苗、花卉、木制品等認真復檢,規范檢疫行政執法記錄和過程,依法打擊和懲處違法違規調運行為,發現一件查處一件,有效遏制檢疫性林業有害生物擴散蔓延,確保林業生態安全。
金沙縣是畢節市松材線蟲病疫區縣,根據《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辦公室關于開展全國松材線蟲病疫木檢疫執法專項行動的通知》(辦生字〔2019〕88號)《省林業局關于開展貴州省松材線蟲病疫木檢疫執法專項行動的通知》(黔林防發〔2019〕281號)要求,畢節市成立了專項行動領導小組,編制下發了《畢節市松材線蟲病疫木檢疫執法專項行動方案》,組織召開全市松材線蟲病疫木檢疫執法專項行動工作推進暨培訓會議。要求各縣區森防站采取與森林公安、林政等部門聯合的形式組織開展了多次檢疫執法檢查,專項行動期間,全市共出動執法人員701人次,車輛229車次,檢查涉木企業(個人)513家,查出違法違規調入松木及其制品現象的有46家企業(個人),并進行相應罰款。通過多舉措有效加強松材線蟲病疫情防治、強化疫木管理,著力解決當前疫情防控中存在的疫木源頭監管不嚴,帶疫松木及其制品異地調運屢禁不止、疫情傳播擴散加重等突出問題。
(1)人員隊伍建設薄弱,縣級森防隊伍技術力量薄弱。目前黔西縣、納雍縣、威寧縣、金沙縣森防站2人,七星關區、大方縣、赫章縣分別僅1人,織金現僅一位招聘人員從事森防工作,金海湖新區和百里杜鵑管委會無專門人員從事檢疫站工作。在崗人員除承擔本職工作外,還要分出大量精力參與駐村扶貧、林業其他工作,嚴重影響了森防工作的正常開展。
(2)投資少,防治成本高,經費嚴重不足,防治工作難度大。林業有害生物發生面積大,防治工作量也較大,中央、省、市財政近年來的預算經費沒有增加反而減少,地方財政又比較吃緊,造成經費不足和到位不及時,制約著防治的進度和效果。
(3)服務效果“重眼前輕長遠”,忽視社會服務綜合效益的結合目前,各級地方政府和林業主管部門對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社會化服務機構缺乏統一的組織和協調,大部分民辦服務組織還處于起步階段,絕大多數追求短期利益,只重視對單項的、現存的需要開展服務,都是簽訂當年合同或臨時合同,服務內容多數是防治救災,服務效果只注重當年效果,沒有制訂系統的、長遠的發展規劃,很難把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局部利益與全局利益、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緊密結合起來,不利于培育健康森林[3]。
在林業有害生物防治過程中,應當加強對林業工作的領導考核,做到層層落實工作,確保責任落實到位,從而進一步地建立健全目標考核制度,有效地明確各相關部門的職責,確保各項工作都能夠落到實處[4]。
認真抓好松材線蟲病、櫻桃膏藥病、松葉蜂、核桃扁葉甲、核桃長足象、切梢小蠹、木蠹象等主要林業有害生物和突發性林業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降低林業有害生物成災率,確保全市成災率低于2‰的管理指標;繼續加大白僵菌、波爾多液等無公害防治藥劑及誘捕器、誘蟲燈等無公害防治措施的推廣應用,確保林業有害生物無公害防治率達90%以上,加大對金沙縣松材線蟲病防治工作的督導,力爭盡快拔除松材線蟲疫區。
做好越冬代調查,松材線蟲病春、秋季普查,加強面上監測調查,加強監測覆蓋面,提高測報準確率,做好中心測報點工作,完善監測網點建設,強化對測報數據的規范化、標準化管理,不斷提高預測預報準確率,以確保監測準確率達90%以上。
嚴格依法監管林業檢疫,加強封堵,進一步規范林業檢疫執法工作,加大檢疫執法力度,重點加大調運復檢力度,提高復檢率,嚴格檢疫規章制度,從源頭上控制外來有害生物入侵。
大力扶持社會化防治服務組織,鼓勵林農成立防治互助聯合體,加大對公益性林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建設的投入,加快形成“政府主導、部門組織、社會參與” 的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格局,以便更好地集中精力做好檢疫執法、預報預警等工作,建立起活躍的社會化防治市場[6]。積極推進林業有害生物防治保險理賠,以有效防范林業有害生物損失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