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忠康,秦 趣
(六盤水師范學院,貴州 六盤水 553004)
財務管理課程是高等學校旅游管理類專業開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為適應以課程考核推動教學改革的需要,進一步加強學生學習過程的考核,將學習過程考核與學習結果考核相結合,加強大學生財務管理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六盤水師范學院對旅游管理類專業財務管理課程考核方式進行了改革試點。
培養應用型人才要求增強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財務管理課程不僅有較強的理論性,而且也有較強的實踐性,教學效果重在應用。因此,需要轉變傳統考核方式,改變學生死記硬背現象。既要加強對學生學習結果的考核,也要加強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考核。尤其要注重對學生平時學習效果的考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財務管理課程考核方式改革,堅持考核有利于增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有利于增強學生實踐應用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客觀公正和全面地反映學生真實學習效果和水平,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新性,加強對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的考核,逐步建立多樣化、綜合化、全程化的課程考核新模式,適應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需要。
(1)考核方式多樣化。教師根據財務管理課程的性質、特點和教學目標的要求,采取平時考核、作業案例分析報告考核、期末綜合考核相結合的考核方式,主要關注學生平時到課情況、課堂內外表現情況、作業案例分析報告完成情況和綜合學習效果情況。
(2)考核內容綜合化。綜合考核學生的平時學習情況、作業案例分析報告完成情況和學期綜合學習效果情況。其中,平時學習情況占30%,作業案例分析報告完成情況占30%,學期綜合學習效果占40%。
(3)成績測評全程化。通過建立學生考勤登記表、作業及案例分析報告、學生課堂內外表現登記表、學生成績登記表,全程記錄和反映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全面體現學生課程學習水平和結果。
本次財務管理課程考核方式改革試點對象,為旅游與歷史文化學院2017級旅游管理與服務教育專業2個班級。課程性質為專業基礎課,32學時,2學分。同步配套開設財務管理操作訓練課程,16學時,0.5學分。教學實施時間為2019~2020學年第一學期。為便于實施,成立了項目組,成員由教研室負責人及經驗豐富的教師組成。項目負責人負責實施方案制定并主持實施,承擔財務管理課程教學工作,安排撰寫課程考核改革報告及論文;其他成員分別負責監督實施方案進展,審核報告及論文;審核實施方案,負責改革效果評價;負責資料管理,參與過程考核。每個班級成立平時成績考核小組,負責記錄、考核平時學習情況。
根據學生平時學習情況、作業及案例分析報告完成情況、期末開卷考試情況綜合進行考核。課程考核主要支撐材料包括:學生考勤登記表、作業及案例分析報告、學生課堂內外表現登記表和學生成績登記表。采取的班內同學管理員與老師共同對同學們上課表現評分,民主的平時成績監督考察方式非常的新穎,也能夠激發同學們認真學習的態度和激情。
課程總評成績=平時學習成績×30%+作業及案例分析報告成績×30%+期末考試成績×40%。
3.3.1 平時學習成績(30%)
(1)考勤情況(15%):主要關注學生到課情況。
評分標準:滿勤100分;缺勤進行扣分。曠課扣5分/次,事假扣2分/次,病假扣1分/次,公假不扣分,遲到扣1分/次,早退扣2分/次。
(2)課堂內外表現(15%):主要關注學生課堂內外是否積極參與課程學習活動,實行加分與減分相結合的方法。
評分標準:基礎分為80分;積極參與者(包括主動探索問題、主動回答問題、主動詢問交流、課堂筆記等),每次(項)加2分;加分以100分為限。不積極參與者(包括上課睡覺、玩手機等),每發現一次扣2分,以基礎分扣完為限。
3.3.2 作業及案例分析報告成績(30%)
(1)作業完成情況(15%):主要關注學生作業完成情況,按學生完成作業的質量和時效綜合評分。
評分標準:每次完成作業得分=作業得分×作業完成時效百分比。
其中:作業得分,根據作業完成質量按百分制評分。作業完成時效百分比,根據作業提交時間確定,按時提交者為100%;每延遲提交1 d,降低時效比例10%;延遲提交5 d及以上者,時效百分比為零。
學期作業成績,按各次作業得分的加權平均成績計算。
(2)案例分析報告完成情況(15%):主要關注學生案例分析報告完成情況,按學生完成案例分析報告的質量和時效綜合評分。
評分標準:每次案例分析報告得分=報告得分×報告完成時效百分比。
其中:報告得分,根據報告完成質量,按百分制評分。報告完成時效百分比,根據報告提交時間確定,按時提交者為100%;每延遲提交1 d,降低時效比例10%;延遲提交5日及以上者,時效百分比為零。
學期案例分析報告成績,按各次報告得分的加權平均成績計算。
3.3.3 期末考試成績(40%)
主要關注綜合學習效果,采取開卷考試方式測評,實行百分制,主要考核學生掌握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及分析解決實踐問題的能力。題型、題量、難易度、覆蓋面、重復率等指標不受傳統規定限制。
評分標準:根據試卷評分標準予以評分。
從2019年7月至2020年8月,制定了改革實施方案,修訂《財務管理》教學大綱,向有關專家咨詢及調研,準備教學相關文件及表格資料。
2019年8月至2020年1月,進入項目實施階段,組織開展了《財務管理》課程教學,同時配套開展《財務管理操作訓練》課程。教學中,認真做好過程考核記錄,安排學生完成作業及案例分析報告,做好各項考核工作,安排學生做好學習效果總結。
過去的綜合成績考核,期末考試成績所占比重較高,致使學生對平時學習不夠重視,往往是教師期末劃重點,學生期末突擊復習重點。學生將主要精力都放在期末復習,對平時學習缺乏積極性。改革后,由于考核方式更加注重平時成績,學生增加了平時學習的積極性,作業完成率達到100%,作業完成時效比平均達到96.3%,95.2%學生均有課堂筆記,74.6%的學生均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學生更加注重平時課程學習。
通過期末考試和綜合考核,學生對《財務管理》課程的學習效果較好。期末考試卷面成績整體分布較為合理。2017級旅游管理兩個班共91人,90分以上8人,所占比例8.79%;80~89分12人,所占比例13.19%;70~79分17人,所占比例18.68%;60~69分22人,所占比例24.18%;60分以下32人,所占比例35.16%。
從總體來看,期末考試主要考核學生平時學習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考核學生死記硬背的內容不多。平時學習認真者得分較高。
學期總評成績整體結構較為合理。2017級旅游管理兩個班共91人,其中90分以上8人,所占比例8.79%;80~89分30人,所占比例32.97%;70~79分46人,所占比例50.55%;60~69分7人,所占比例7.69%。學期總評成績均在60分以上。
學生成績分段的比例結構較為合理,成績分布基本體現出“兩頭小、中間大”的狀況,總體上合理地體現了學生平時學習的實際情況。學生學習效果較好,大部分同學能夠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實踐任務,作業完成質量總體較好。
通過教學,學生對財務管理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了新的認識。學生通過學習財務管理課程,對財務管理的目標、內容、職能、作用與意義有了基本認識,不僅學習了財務管理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同時也學習財務管理的基本方法和實踐操作,逐漸樹立了財務管理的價值觀念。一位學生在總結中說到:“通過學習,使我真正的深刻認識到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滲透到企業的各個領域、各個環節之中。財務管理直接關系到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從某種意義上說,財務管理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關鍵”。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把全班同學的姓名融入到案例之中,這樣既達到了點名的效果,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加深了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同時,教師會給學生提出一些帶有思考性的問題,啟發和引導學生作更深層次的思索,讓學生的思維能夠活躍起來。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加深了對知識點的理解,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由于課堂表現實行加減分制度,上課玩手機聊天的同學明顯減少了,同學們學習的自覺性提高了,筆記也記得很認真,作業也完成得比較好。通過改革,對于教材中一些淺顯易學的內容,可留給學生去自學,老師就主要講解一些重要和必須要掌握的知識??梢宰寣W生帶著問題去學習、去思考、去查閱有關資料和查表,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學生反饋,本課程學習難度較高。主要原因:一是旅游管理專業其他課程相對容易理解,有些課程甚至學生自己都能看得懂,因此學生感覺《財務管理》課程比較難。二是旅游管理專業之前沒有開設會計方面課程,學生學習缺乏會計知識基礎,因而學生學習過程中對財務知識不容易理解,于是感覺《財務管理》比較難。三是選用教材是專門為會計專業所用,內容龐雜,不適合旅游類專業使用,因而學生感覺比較難。
財務管理方面的課程分為《財務管理》和《財務管理操作訓練》兩門課,增加了教學文件準備的工作量,教學中需要處理兩門課程的協調配合,因而增加了教學組織難度。
《財務管理》課程32學時,《財務管理操作訓練》16學時,兩門課程合計48學時,課時數嚴重不足,很多內容一帶而過甚至直接跳過不講,因而學生感覺課程比較難,沒有學到多少東西。
由于期末考試采用開卷考試方式,學生以前沒有開卷考試的經驗,思想上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片面認為考試時翻閱書本就可以了,很多知識點沒有認真復習,主要精力都投入到其他課程,因而對一些知識點掌握不夠扎實,考試時大量時間用在翻閱資料,感覺時間不夠用,大部分學生都是考試時間結束時才交卷。
由于期末考試實行開卷考試,注重對平時學習情況的考核,學生平時學習的考勤情況、平時課堂內外表現、筆記、作業、實踐報告等都計入平時成績,加重了平時考核的內容和力度,學生感覺平時學習負擔較重,上課要記筆記,課后作業較多,與其他課程相比負擔較重,心里比較反感。導致學生對課程的滿意度不高,對任課教師的教學質量評價都比較低,對教師教學改革的積極性打擊較大。
平時學習成績及作業及案例分析報告成績合計占比60%,期末考試成績占比40%,這樣的結構比例導致學生對課程綜合考核沒有引起足夠重視。一些學生期末考試才30多分,而學期總評成績便可達到60分以上,輕輕松松就可過關,一定程度上導致考核結果出現了偏差,不利于鞏固學習效果。
(1)在開設《財務管理》課程之前,開設《會計學》課程,以便增加學生的財務會計專業知識。
(2)《財務管理》和《財務管理軟件操作訓練》兩門課合二為一,即不再單獨開設《財務管理操作訓練》課程,將操作訓練作為《財務管理》課程的課內實踐內容。
(3)將《財務管理》課程的考核方式,由考試方式改為考查方式。同時增加《財務管理》課程的教學課時,總教學課時應該在72學時以上為宜。
(4)采用適合旅游管理專業使用的教材,大幅度修訂教學大綱,調整教學目標和要求,減少平時作業數量,改進教學方法。
(5)調整課程總評成績結構比例,降低平時成績比例,提高期末考試成績比例。平時成績與期末考試的結構比例在4∶6左右為宜,從而促使學生既要重視平時學習,也要重視期末考試,以便鞏固課程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