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 濤
(陜西華電榆橫煤電有限責任公司,陜西 榆林 719000)
針對高危行業及重點行業,我國政府部門要求企業積極推進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及時發現企業生產存在的安全隱患,加強隱患排查治理工作,預防并避免安全事故的出現,保護企業財產與職工人身財產安全。信息化技術的引進,可推動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精細化、規范化及標準化發展,需受到企業重視。
信息化技術輔助的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可通過信息平臺的構建,實現礦井生產的實時監管與定位預警,提升安全隱患排查治理水平。目前煤電企業在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工作中,常用的信息化技術有3 點。1)協同軟件技術,可通過軟件整合各部門與工作人員的信息,實現信息共享與高速傳遞,為閉環管理提供技術支持。2)電子簽章技術,該技術可完善安全隱患電子單據,是單據填寫與審核流程更規范。3)大數據分析技術,可根據采集系統獲取的信息,智能分析礦井存在的安全隱患,并為煤電企業提供預警及相應的排查治理方案,使安全隱患排查治理更及時、科學。基于上述技術,安全隱患排查治理信息化技術應用后,煤電生產的如下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在以往的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工作中,安全隱患信息傳遞需涉及生產人員、班組、現場領導、企業領導等多個層次,信息傳遞效率較低,主管部門難以高效處理安全隱患,也需花費時間調查具體責任人。在信息化技術支持下,煤電企業可通過工作流迅速定位安全隱患的位置、內容與責任人等信息,并以短信或平臺提示等方式,指定責任人立即整改,排查治理效率顯著提升。
傳統安全隱患排查治理由工作人員手工制作管理檔案,易出現遺漏或丟失現象,而且紙質文件的統計、整合與查詢難度較大,不利于安全隱患排查治理經驗的總結與共享。在信息化技術支持下,煤電企業可通過信息平臺的數據庫整合安全隱患的信息,并將安全隱患按照專業內容、級別等指標劃分,為工作人員查詢提供便利。
傳統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工作難以開展量化考核,對工作人員的約束性較低。在信息化技術支持下,煤電企業可通過信息平臺為部門工作賦值,實現量化管理。如時序算法等,可準確計算各部門工作績效及安全責任落實效果,提高部門工作人員參與排查治理工作的積極性,掌控企業安全生產的發展趨勢。
可見,安全隱患排查治理信息化可顯著提升工作質量,解決傳統工作的不足,強化煤電生產安全性,為煤電企業創造更高的經濟效益[1]。
陜西華電榆橫煤電有限公司意識到傳統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內的不足后,邀請專業軟件公司,構建安全隱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統,軟件開發人員參照工作人員的排查治理經驗,通過信息化技術、互聯網技術,構建安全隱患與排查治理信息平臺。該平臺將ASP.NET 為核心,以SQL Server為基礎,表現出如下特點。1)精細化。信息系統可根據煤電企業的生產安全隱患內容、風險及危害等指標,劃分為不同的專業、等級,企業管理人員可根據安全隱患的表現,準確定位礦井存在的隱患,并參照信息系統提供的解決方案,排查治理安全隱患,該過程的數據信息將被記錄于系統中,為后續安全隱患管理提供參考。上述工作流程可全面覆蓋企業所有安全隱患,使排查治理工作更為精細化。2)規范化。為保證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工作的有效性,企業在開發信息系統時,嚴格落實PDCA 質量管理標準,實現安全隱患排查治理的閉環管理,使系統運行與人工操作更為規范化。3)標準化。信息系統中的安全隱患類型由行業專家、多家煤電企業與管理專家商討而來,構建全面的標準安全隱患庫,實現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工作的標準化發展。
軟件開發人員結合煤電企業生產現狀,將安全隱患劃分為通風、機電、安監及調度等多個專業,劃分為A、B、C、D 4 個等級。其中,A 級是指治理難度大的安全隱患,需企業設立專項工程處理;B 級是指治理難度較大的安全隱患,涉及一定的工程量;C 級是指治理難度較小的安全隱患,企業區隊可獨立處理;D 級是指治理難度小的安全隱患,企業班組或崗位工作人員可獨立處理。陜西華電榆橫煤電有限公司構建的信息系統應用流程如下:錄入→整改→復查→審核→結束。在該過程中,復查或審核未通過的安全隱患,需重新實施整改措施,再進行復查與審核,直到審查合格,結束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就此,本節以上述流程為基礎,闡述安全隱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統的應用。1)錄入。煤電企業的生產處工作人員負責安全隱患內容的錄入工作,需根據安全隱患排查結果,在相應礦井的信息模塊中填寫隱患信息,并根據系統標注的責任人,要求其整改相關工作。2)整改。相關責任人在受到整改信息后,需根據信息系統提供的整改建議,制定整改措施,通過信息系統提交上級領導,領導審批后實施整改措施。3)復查。由煤電企業的安監部門對整改效果進行復查,復查合格后進入最終審核環節,反之則需持續整改。4)審核。由企業管理者負責最終審核工作,審核合格則結束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完成閉環管理,反之則需持續整改。
在信息系統中,安全隱患庫的信息包括專業、級別、來源等內容,可為煤電企業制定排查治理措施提供參考。同時,為了實現自動化管理,信息系統支持提醒警示功能,在煤電企業閉環管理中存在待整改、復查或審核的安全隱患,信息系統可以通過短信、指示燈或聲音等方式,提醒煤電企業生產部門的工作人員。
另外,為了保證煤電企業信息安全,信息系統具備后臺管理與權限管理功能,企業職工均具有自己獨特的用戶賬號,不同用戶賬號的系統應用權限不同,權限級別與安全隱患的級別相同。企業管理層還具有后臺管理權限,可添加、修改或刪除用戶信息,使信息系統的應用更為規范。對于用戶而言,僅支持權限允許下的操作。例如,C 級安全隱患制定的整改負責人,僅可在系統中處理該安全隱患的相關信息,而其余等級的整改負責人不可通過平臺了解該安全隱患的信息。規范的后臺與權限管理,可提升排查治理工作的安全性,避免基層職工獲取煤電企業重要信息,對煤電企業造成不利影響[2]。
綜上所述,安全隱患排查治理信息化可提升管理效果,保證企業安全生產,為企業創造更多經濟效益。通過該文的分析可知,煤電企業可借鑒陜西華電榆橫煤電有限公司的成功經驗,利用信息化技術構建安全隱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統,根據企業的煤電生產現狀,設計系統功能,實現安全隱患的全面深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