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 燦
在歷史上,非物質文化遺產(ICH)一直發揮著知識傳承和文化賡續的作用,它的功能是歷史的記憶保存。拉比若曾經說過:“與文化概念相對應,人們認為時代或紀元有一種統一性,可以將實踐和經驗的不同領域捆綁成一個整體,即使不是天衣無縫,至少也是前后連貫。”在今天,文化遺產的“前后連貫”指的是在歷史與今天前后是一致的,是未經更改過的。ICH保護就是保護ICH的原真性和一致性,即能否將祖先所留遺產原汁原味繼承下來,能否將祖先所留遺產原汁原味地傳承下去。ICH往往承載著一個民族或一個地區的歷史,在ICH保護過程務必做到原汁原味地保護。
原汁原味——本真性,只有做到原汁原味保護ICH才能保護各地域各民族文化的獨特性,進而維持各民族文化的多樣性。文化多樣性作為一種人類進構,反映了世界上所有群體的文化親緣關系。文化的獨特性來自于群體的深思熟慮,有意識地選擇,即通過對其他群體的某些方式進行自我界定,從而獲得一種身份。保證原汁原味地保護ICH,才能認同其歷史認識價值性、文化價值性、藝術價值性、科學價值性和社會價值性,才能認可其對于特定地區中特定民族所產生的具有該民族特性的族性文化的價值。
ICH最大的特性是其“非物質”性。是依附于個體的人、群體或特定空間而存在的,是一種“活態文化”。如何讓這種“看不見、摸不著、體驗不了”的非物質的東西進行傳播與傳承?除了收集整理保存那些物質性的載體或通過記錄等手段將其物質形態化外,更重要的是通過傳承、教育等手段使之在人、群體、區域或社會中得以現實延續和發展。因此“保護”就不僅僅是一種物質形態“保存”。在本真性保護原則下,就需要通過一種新的媒介為我們了解自己的ICH搭建一座橋梁。而增強現實(AR)技術的出現讓我們看到了一種新的希望,它有可能成為一種新的“記憶技術”工具。
在歷史教育中,互動媒體可以為學習者體驗展覽和文化遺產提供有意義和豐富的支持。它們往往需要一個使學習者積極參與多種回憶、解釋和交流行為的意義創造過程。在這方面,它們有助于更好地了解ICH內容,繼承和傳承這些文化價值觀念。從這個意義上說,AR作為一種將我們的物理環境和我們可以通過移動設備獲取的數字信息結合在一起的非常實用的方式,正在迅速地獲得認同。AR技術是近幾年新興發展起來的計算機圖形圖像學領域的熱點,它最大的特點在于能將虛擬數字信息疊加在現實環境中,并實時渲染呈現在智能終端顯示器中,從而達到現實環境增強信息的效果。它的另一個特點就是能提供人機交互。這種類型的互動中,受眾不僅要注意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品的物理特性,還要與歷史背景或文化背景進行互動,即無形內容的情感互動,從而提供更深入的參觀學習體驗。AR是一種保存歷史和促進大眾積極學習體驗的新方式。在ICH傳播中使用AR技術為增加個人間的互動和娛樂性學習提供了新的機會,也使傳播過程更加活躍、有效和有意義。使用這種技術作為數字世界和物理世界之間的橋梁可以與虛擬和真實的對象進行交互,通過經驗進行學習,增加注意力和動機。
那么又有哪些ICH類型可以通過這種新型技術更好地保留呢?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2003年10月7日通過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其中明確了ICH包含5個方面的內容:口頭傳統和表達、語言;表演藝術;社會實踐、儀式、節慶活動;生活或生產知識和實踐;傳統手工藝。苑利[1-2]根據我國的特色將ICH總結歸納為8個方面:民間文學類、表演藝術類、工藝美術類、傳統生產知識與技能類、傳統生活知識與技能類、傳統儀式類、傳統節日類、文化空間類。在ICH眾多表現形式中,我們在這里重點討論一些可以通過新興技術更好保留的類型。
民間文學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歷史上通過口耳相傳的方式傳承于民間社會,反映民間社會的情感和審美情趣的文學類作品。例如:神話、諺語、謎語、歌謠、傳說故事、童謠、曲藝等。Arizpe[3]講到當一個社會作出某種重大決定將自己與另一個社會隔離時,就形成了某種文化的獨特性。民間文學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就是建立在差異和獨特性的基礎上的。例如:2006年,Pan等人以增強用戶的實時和交互感知為目的,設計一款能夠疊加多個信息層的程序通過頭盔顯示器實時顯示,用戶佩戴該頭盔式設備(HMD)可以觀看故事的3D版本,同時還可以通過展開魔方來探索故事的內容。整個過程,用戶不僅可以感知現實書本以及虛擬的物品,還有增強其味覺、嗅覺、觸覺的感知。
表演藝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人類在歷史上創造并以活態形式傳承至今的各種優秀表演藝術形式。如:戲劇、歌舞、音樂、說唱、雜技等。Fitch[4]說就像有組織的思想變成了藝術和設計,有組織的聲音變成了音樂。音樂在人類文明中起著重要作用,在社區分類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音樂在一段時間內的演變有助于對人類以及某些品種的動物進行分類和研究。例如:美國西北大學胡Muqeem Khan和澳大利亞德邦大學的Penny de Byl共同探索一套利用AR技術和動作捕捉技術獲取ICH的應用程序——兒童土著舞蹈,該應用程序針對的是在傳統相關環境中的兒童,通過該程序以提高兒童對土著舞蹈動作和人體彩繪的認識,包括人體彩繪、舞蹈動作和聲音。
傳統儀式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這里我們將傳統民俗活動、節日與傳統儀式合二為一,是因為歷史上傳統節日和活動均起源于傳統儀式。研究土著和非土著文化的Clavir[5]認為文化保護只能通過維護和延續一種文化的價值、信仰和相關活動來實現。Simpson[6]認為保存背景和相關活動也很重要。
傳統工藝技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包含了傳統工藝美術、傳統生產知識技術與傳統生活知識技術,因為這三種均以滿足日常生活為主,就其技術而言,它們是一致的。
ICH是一種以保存在ICH傳承人頭腦中的形式而存在的,它靠的是ICH傳承人的記憶而活著。記憶原汁原味了,ICH才能原汁原味。如何讓記憶原汁原味?除了保護好傳承人以外,新興技術——AR技術是一種新的記憶技術工具。它能保護ICH的無形內容。任何ICH想要表現出來都需要通過物質文化遺產,AR技術正是通過三維模型來實現ICH的物質化形狀,通過改進現有的靜態和非交互真實世界文物與圖像及多媒體演示來實現對ICH的理解和解釋。
記憶在人類文化的發展和社會交往中起著重要的作用,AR技術鏈接了適合原汁原味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類型的過去到現在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