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芷儀
(陜西省林業調查規劃院,陜西 西安 710003)
平利縣位于陜西東南部,大巴山北坡,東靠湖北省竹溪縣,南鄰重慶城口縣及本省鎮坪縣。西與嵐皋縣接壤,北與安康、旬陽縣相鄰。南北長96 km,東西寬60 km,土地總面積2647 km2。縣城距陜西省會西安市280 km,距安康市區60 km。
平利縣轄城關、長安、老縣、八仙、大貴、三陽、洛河、廣佛、正陽、興隆、西河11個鎮,137個行政村,1079個村民小組。
平利縣土地總面積264700 hm2,森林覆蓋率為71.21%,林木綠化率74.3%。林地面積237174.59 hm2,占全縣土地總面積的89.60%。林地中,有林地面積187096.09 hm2,占林地面積的78.89%;疏林地面積9784.48 hm2,占林地面積的4.13%;灌木林面積17107.10 hm2,占林地面積的7.21%;未成林地面積17491.15 hm2,占林地面積的7.37%;苗圃地面積25.12 hm2,占林地面積的0.01%;宜林地面積5670.65 hm2,占林地面積的2.39%。
根據《平利縣林地保護利用規劃》統計,從平利縣喬木林齡組成情況上來看,幼齡林面積為63495.9 hm2,所占比例為34.56%;中齡林面積為73821.2 hm2,所占比例為40.18%。平利縣中幼林面積共137317.1 hm2,占全市喬木林面積的78.95%。因此,平利縣在中幼林撫育方面擁有巨大空間,今后10年,通過大力開展天然林區森林撫育和低效林改造,在提高單位林分蓄積量等長期性發揮森林的生態功能方面還有很大的潛力可挖掘。
另外,還有9784.48 hm2的疏林地、17107.10 hm2的灌木林地可通過科學造林、調整林分結構來提高整體森林質量。
2.2.1 森林生態資源增加潛力
根據平利縣最新的林地變更統計數據,平利縣還有5670.65 hm2宜林地可以用于造林綠化。若將5670.65 hm2的宜林地造林綠化,全部成林后,可使平利縣森林覆蓋率提高2.1%;未成林地17491.15 hm2達到成林年限后,若全部成林,可使平利縣森林覆蓋率提高6.6%。
2.2.2 路網綠化潛力
據《平利縣交通十三五規劃》統計,至“十三五”末,平利縣還需綠化美化的新改建道路至少為408.9 km,其中縣鄉公路改建353.9 km,新建道路55 km。道路可綠化面積約 140 hm2。
根據以上分析,路兩側綠色通道建設若全部綠化,折合森林面積可使平利縣森林覆蓋率提高約0.05%。
2.2.3 主城區與村鎮綠化潛力
結合《平利縣綠地系統規劃(2011~2020年)》統計,主城區規劃各類綠地面積將達到387.5 hm2,比現狀增加125.5 hm2。
在村鎮綠化方面,雖然村莊綠化率已達到42.6%,滿足了森林城市指標要求。但平利縣提出繼續提升村鎮綠化美化水平,要求40%的村莊要達到“三化一片林”綠色家園建設標準,按此要求,尚有 30 個村莊要進一步進行綠化,則共可增加新的綠地面積約500 hm2,由于其不是林業權屬用地,故僅可增加林木覆蓋率 0.19%。
2.3.1 名特優經濟林產業
平利縣現有經濟林面積約46667 hm2,主要為核桃、生漆、茶葉等為主的經濟林。根據平利縣1991~2010年近20年的經濟林果統計數據,發現1991~2000年間經濟林的發展呈現出較大的波動,發展變化非常不穩定;2001~2010年的10年呈現出穩步增長、極小波動的變化趨勢,因此,根據最近10年的面積資料建立了線性預測分析模型,以此趨勢模型預測,至本次規劃末期(2026年),平利縣經濟林果的規模將會達到 80000 hm2。
2.3.2 林下經濟產業
據平利縣最新林地變更數據顯示,目前平利縣尚有237174.59 hm2的林地,隨著市場經濟及相應政策的推動,未來這些林地是平利縣發展林下產業經濟的最大潛在面積。根據《平利縣林業產業“十三五”規劃》相關內容,至2020年平利縣將發展林下經濟40000 hm2。
2.3.3 森林生態旅游業
森林生態旅游主要包括森林公園、濕地公園以及依托森林開展的休閑文化業和“農家樂”等。根據《平利縣林業產業“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森林生態旅游年人次突破50萬人次,為目前的旅游人次的3倍。
截至2016年,平利縣內現有國家、省級森林公園2個,國家級濕地公園1個,總面積3955.45 hm2。按照世界旅游組織(WTO)標準,森林公園的基本空間標準為667 m2/人,單位空間合理標準15人/hm2。根據統計資料,2016年的林業旅游統計人數為16萬人,森林公園的面積應該達到10672 hm2,顯示出在不考慮增長的現狀條件下,平利縣森林公園目前還有6716.55 hm2的需求缺口,考慮旅游增長的話,缺口更大。
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九大”精神,深刻認識、領會新形勢下林業的重要地位,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緊緊圍繞“五位一體”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部署,落實陜西省“三強一富一美”的建設目標,結合安康市“森林·水源·宜居”主題,通過森林城市建設,促進平利縣經濟、社會、資源和環境協調發展,構建完備的森林生態系統體系、發達的生態產業體系、繁榮的生態文化體系和穩定的生態安全體系。
根據平利縣自然環境特點、城市發展趨勢、歷史文化積淀和城鄉居民需求,確立了“人在城中,城在綠中,山環樹繞,滿目蔥綠”的森林城市建設理念,以工程項目為抓手,通過森林社區、森林游園、綠蔭車場建設提升主城區綠色福利空間,通過綠色廊道、公園綠地、綠色水岸建設,完善新區綠色基礎設施,通過生態風景林、近山綠化建設改善城市外圍森林景觀,通過紀念林、郊野游憩林、生態文化社區建設提升生態文化內涵,通過生態休閑、特色經濟林果建設,苗木花卉建設,促進經濟惠民,把平利建設成為一個實現區域協調發展夢想的城市,一個繁榮文化創意產業經濟的城市,一個踐行“生態文明、美麗中國”理念的典型省際邊關縣城。
通過城區綠地空間建設構建城市森林體系,改善全縣人居環境;實施道路、水系和生態敏感區廊道建設完善的廊道生態體系;實施城市生態屏障建設工程構建遠山自然森林生態系統和近郊近自然森林生態系統;推進生態產業建設推動近郊林業產業發展,建成生態農林復合區;通過加強生態安全體系建設夯實全縣生態資源保護基礎;實施城市生態文化建設工程繁榮全縣生態文化。規劃最終形成“一核,兩橫兩縱,三園、多廊多點”的城市森林生態空間體系。
“一核”:以縣城城市建設區為核心,對各類公園、居住綠地、城市廣場、街旁休閑綠地等現有城區綠化進行提升,合理規劃擬建造綠地,構建一定規模的城市片林,打造平利縣城市綠核。
“兩橫兩縱”:以高速公路、S308省道、嵐河含S207省道為兩橫,以黃洋河、壩河為兩縱,打造縣域彩色林果花卉產業帶,重點發展苗木花卉、茶葉、油用牡丹產業為主的產業園區建設。通過產業引領、示范帶動縣域綠色經濟可持續發展。
“三園”:依托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城市公園與鄉村公園等生態科普知識教育場所,設立專門的科普宣傳欄、科普館等,保護具有傳統文化的林木和林地,通過開放共享生態建設成果,構建完善的生態文化體系。
“多廊多點”:以城市綠核為中心,由內向外輻射平利縣全域,依托現有的路脈、水脈布局重點,通過對縣城內的公路、河流、水庫及城區骨干道路等開展全面綠化,對重點區域開展美化、亮化,提升城市形象,構建平利縣城市綠色廊道;針對重要城鎮、重要節點等區域,以林業生態工程為支撐,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打造遍布平利縣全域的綠色生態亮點。
為了加快平利縣生態建設步伐,提升民生福祉,助推安康市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以“生態林業求質量、民生林業求增量、觀光林業求流量”為戰略目標,通過加強“巴山-秦嶺”遠山自然森林生態系統培育,構建生態安全屏障,通過城市近郊近自然森林生態系統培育建成農林復合區,通過城市森林體系建設提升人居綠色空間,加大推進全縣道路、水系和生態敏感區的生態廊道建設,構建繁榮的生態文化體系,最終建成完善的城市森林生態網絡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