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菁菁,計 成,周 宇,韓振武,劉千賀
為適應城市發展,蘇州致力于構建“城市數據大腦”建設智慧型城市,運用信息化、網絡化、物聯化、智能化手段實現精細化城市管理,打造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匹配的城市功能與形象,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需求。蘇州市“智慧城管”作為配合蘇州“城市數據大腦”建設的重要數據平臺,是運用于蘇州城市管理的重要載體之一,以經費支持、監督保障、平臺對接、數據共享、網絡化管理、部門聯動、“大城管”的格局和服務民生的理念保障其順暢運行,在借助大數據實現精細化城市管理過程中積累了豐富有效的經驗。2017年蘇州已經連續四年蟬聯“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創建成為2017年“江蘇省優秀管理城市”的兩個地級市之一,成為國家首批“城市設計試點城市”,在運用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技術服務于城市管理方面已經取得了很好的成績。
經過近幾年的建設發展,蘇州“智慧城管”立足于蘇州經濟社會和民生發展的實際,運用信息化、網絡化、物聯化手段對蘇州的精細化城市管理進行探索實踐取得了工作成效,蘇州“智慧城管”在精細化城市管理方面仍面臨發展困境、管理困境、機制困境、技術困境、服務困境。
智慧化發展程度有待提升,“智慧城管”的統一的建構模式和考核標準尚處于探索實踐階段“智慧城管”的前身是“數字城管”。經過多年的建設發展“數字城管”已經有了統一的國家標準。但“智慧城管”作為“數字城管”的升級,尚未形成統一的標準,對針對項目指標實施精準考核造成。在實際運行中,受限于平臺的“智慧化”程度,運用監控攝像、測速系統、GPS定位等功能尚不能完全實現數據與業務間的穿透與交互,物聯、視聯等智能化識別方式尚不能完全實現,需要輔助人工判斷,平臺智能化的工單派遣功能的精準度仍不夠高。平臺對于上報問題工單的核驗仍需要通過一線管理執法人員現場勘查聯系反饋才能實現,影響過程管理“智慧化”程度,銜接存在時間差,對傳統模式尤其是問題發現處置反應模式仍存在路徑依賴。
信息數據的智能化處理和數據平臺的智能化對接水平有待提升,增加問題處理研判成本,影響職能部門間的協同管理。隨著智慧城市的發展進程,蘇州“智慧城管”作為城市管理的數據平臺之一,通過視頻交換共享、監控信息分析等方式與其他城市管理數據平臺實現對接。但是由于各管理部門的數據平臺都是針對管理內容按照本部門業務標準以相對獨立的方式建立的,使得平臺對接后的數據仍存在關聯和融合問題,給數據共享和管理應用帶來不便。與此同時,城市管理中采集的事部件信息、反饋上報的管理問題卻往往涉及到多個業務領域,牽涉多個管理部門,加上各部門的管理、執法的移動終端設備往往單一指向本部門的數據管理平臺,設備終端相互關聯和融合的功能有限,“智慧城管”通過平臺對接實現的數據共享仍集中在事部件、人員、車輛等基礎的靜態信息,實時動態信息共享運用仍存在壁壘,增加了數據的處理研判成本,使得城市管理涉及的職能部門之間協作成本仍然較高,很大程度上仍然依賴于管理者之間的協調溝通,部門協同的智能化長效管理提升乏力。
新技術輔助運用能力有待提升,動態實時的監控能力部分程度上受制于技術手段的運用,影響平臺效能的發揮。“智慧城管”以“智能化識別和監控管理為基礎的物聯信息傳感技術”①是實現平臺“智慧化”的重要途徑。由于蘇州經濟社會發展快,城鎮化率高,外來人口多使得城市管理狀況較為復雜,能源資源生態環境承載壓力大,這些客觀情況使得蘇州在實時動態監控和精準判斷應對等城市管理方面要求更高。“智慧城管”雖然借助監控攝像、測速系統、GPS定位等技術手段,將“城事共管、信息惠民、通知查詢、網上辦事”②等功能在手機客戶端呈現,但這些技術更多服務于問題上報、數據統計,實時動態的監測預警反饋能力較低,并且現有的技術手段仍然不能做到結構性地實時反映網格單元內人、事、物的動態過程,對于社會公眾參與管理、上報問題形成數據無法通過智能識別等方式直接實現,形成數據仍需要二次加工,且事部件缺乏自動反饋預警的事前管理功能,不能完全匹配精細化城市管理要求。
提供的公共服務的便捷化程度有待提升,服務功能有待開發拓展,人性化設計有待豐富完善。蘇州“智慧城管”著眼于城市的共建共治共享,以“美麗蘇州全民共管,城管大數據信息惠民”②為目標,著力加強公共服務平臺功能的建設開發,“于2017年完成公共服務平臺二期項目建設,增加了‘城事大家管’手機App及微信公眾號功能,整合了各類城市便民服務應用功能”③。上述功能實現了“智慧城管”在服務層面的應用,但平臺的服務功能仍有待進一步豐富拓展,人性化設計有待進一步完善。市民在上報城市管理問題時,仍然必須通過提供準確的位置信息、事部件類型內容、路名區域、參照物、方向并配合現場照片來實現,簡易化便捷化程度不高。管理問題的上報需要通過語言文字描述,容易受到市民受教育程度、語言表達能力的影響,進而影響案卷的有效性和問題報送的準確率,也無法避免重復、過期上報等情況。同時宣傳普及的力度有待加強,可以嘗試通過多維度的服務形式、激勵方式、獎勵機制鼓勵市民參與城市管理。
新時代的背景、新矛盾的判斷使得蘇州在精細化城市管理方面需要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智慧城管”的創新發展需要以精細化城市管理的創新發展作為支撐,“智慧城管”要從建構標準、管理體制、技術手段、主體要素、服務創新等層面推動發展,在蘇州精細化城市管理進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智慧城管”的創新發展要適應蘇州特點、體現蘇州特色,要用信息采集的“精確”、問題預判的“精準”、管理服務的“精心”實現精細化城市管理。實現蘇州精細化城市管理的“智慧城管”創新發展舉措如下:一、凝練蘇州特色,定義蘇州標準,用“蘇繡式”城市管理理念引領內涵提升;二、完善監督反饋機制,健全評價反饋和咨詢體系;三、善用先進科學技術,開發平臺智慧功能;四、聚焦以人為本,重視人的獲得感;五、提供便捷互通的服務模式,拓展智能個性的服務功能。
注釋
①王連峰、宋剛、王楠:《“五位一體”智慧城管核心要素與互動關系:基于創新2.0視角的分析》,《城市發展研究》24卷2017年3期。
②湯以成、金寶玲:《物聯網開啟“智慧城管”新時代——以江蘇省蘇州市城市管理為例》,《城市管理與科技》,2017年第1期。
③蘇州市市容市政管理局:《蘇州市市容市政管理局部門決算(2017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