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一鳴
國有企業科技成果轉化政策適用分析及建議——轉化激勵與國資管理
譚一鳴
(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所,北京 100088)
近年來國家大力提倡科技成果轉化,并出臺了眾多政策。然而,國有企業常擔憂在成果轉化過程中的政策采用偏差、程序出錯、國有資產流失等問題,因此科技成果轉化遲遲難以推動。實際上國家針對國有企業科技成果轉化出臺了有關政策,主要從國有企業采用和制定科技成果轉化政策的實際需求出發,聚焦成果轉化激勵和國資管理,簡要梳理了國有企業成果轉化的現有政策,并對其適用性進行了分析,提出國有企業制定科技成果轉化政策的參考依據和建議。
國有企業;科技成果轉化;轉化激勵;國資管理
近年來國家堅持以科技創新為主體,大力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提出企業是科技成果轉化的主體,如何提升國有企業的持續創新活力、促進科技成果轉化,也成為了學術界和企業界關注的焦點[1]。國有企業占據了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的重要位置,探索建立符合國有企業科技成果特點和轉化規律的管理模式,讓科技成果價值得到更好實現,對國有企業發展尤為重要。然而由于國有企業負有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職責,企業管理者常對周期長、風險大的科技成果轉化敬而遠之[2],阻礙了科技成果轉化的進程。實際上國家針對科技成果轉化出臺了諸多政策,國有企業負責人可以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下文將簡稱“轉化法”)及相關政策中的盡職免責條款,免除其在盡職條件下轉化后科技成果價值變動產生的責任。因此,在政策框架內,國有企業有必要分析適用政策,針對性依據現有政策制定科技成果轉化實施細則,從而使其科技成果轉化有規可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的定義,科技成果指通過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所產生的具有實用價值的成果。
一般來說,科技成果包含專利、軟著、技術秘密、工藝工法、設計圖紙等內容,大多數屬于無形資產的范疇。國有企業的資產受國家嚴格監管,自然也包括無形資產,理解和運用相關政策在國家政策允許的范圍內進行科技成果轉化,是國有企業負責人必須考慮的。
表1匯集了國家近年來出臺的有關科技成果轉化和國有資產管理的重要政策,由表1可知,科技成果轉化和國有資產管理的具體執行政策,都有頂層政策文件支持,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制定頂層政策,各部委制定具體執行政策文件,因此,理清政策文件的脈絡和適用情況對于國有企業制定自身的科技成果轉化細則、開展科技成果轉化至關重要。
表1 科技成果轉化和國有資產管理政策概覽
政策名稱政策發布時間發布部門 《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修正)2015-08全國人大常委會 關于印發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若干規定的通知2016-03國務院 關于印發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行動方案的通知2016-05國務院 《企業國有資產交易監督管理辦法》2016-06國資委、財政部 《國有科技型企業股權和分紅激勵暫行辦法》2016-02國資委、科技部、國資委 關于印發國家技術轉移體系建設方案的通知2017-09國務院 關于擴大國有科技型企業股權和分紅激勵暫行辦法實施范圍等有關事項的通知2018-09財政部、科技部、國資委 《企業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暫行條例》2019-03國務院 《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修訂2019-03財政部 關于擴大高效和科研院所科研相關自主權的若干意見2019-07科技部、教育部、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中科院 關于進一步加大授權力度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通知2019-09財政部
科技成果轉化相關政策,以全國人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作為頂層指導,國務院及各部委后續出臺了有關的實施規定、行動方案、建設方案等規章制度,作為對上層政策文件的具體落實。因此,國有企業在采用和采用科技成果轉化政策時,必須理清國有企業所屬管轄部門、轉化政策歸口管理部門、政策適用等關鍵問題。
國有資產的管理和監督,根據國有資產的監管序列,分為國務院或地方政府代表國家履行出資人職責兩類[3]。代表國務院或地方政府具體執行監管的政府機構一般為國家和地方的國資監管機構,如財政部及地方財政管理部門、國資委及地方國資委。
事實上,國有企業按照類別,主要分為國資委管轄和財政部管轄兩個體系。中央級企業和省市國資委下屬的國企屬于國資委監管體系,該體系監管層次一般為市屬國企、市國資委、市政府或省屬國企、省國資委、省政府或中央級企業、國資委,例如中國石油直接受國資委管轄。事業單位下屬企業屬于財政部監管體系,該體系監管層次一般為本單位、單位主管部門、同級別的財政部門,例如某中央級事業單位下屬企業、事業單位、事業單位上級主管部委、財政部。因此,必須根據國有企業管轄關系,對應層層尋找上級管理單位的對應政策,理清政策關系,才能避免在政策制定和推行過程中出現偏差。
國有企業在科技成果轉化政策采用過程中,常常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成果轉化相關政策常常是出自多個國家部門,多個部門之間可能是上下級關系,可能是平級關系,政策之間的關系也是如此,復雜的政策層級關系使得國有企業無所適從。
科技成果轉化還存在審批流程較長的問題,特別是對外投資轉化方式,需要完成投資行為、國有資產使用、評估、備案等一系列審批程序,嚴重影響了成果轉化的時效性[4]。
科技成果轉化政策中,國有資產的處置是繞不開的問題,例如科技成果的轉讓或作價投資,成果轉化是一定要面臨后續成果價值變動風險的,而國有企業的職責是使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因此,國有企業害怕承擔國有資產流失的責任而不敢采用轉化政策。
國有企業處于上級主管部門的指導和管理之下,采用國家政策的時候常常是上級主管部門有明確規定能夠參照執行,在上級主管部門沒有明確的說法的時候,國有企業一般不會貿然采用相關國家政策。另外,有的轉化政策中還有明確的適用前置條件,不滿足條件的國有企業不能采用相應的轉化政策。例如,《國有科技型企業股權和分紅激勵暫行辦法》中對于股權和分紅激勵有明確的前置條件,規定了近3年研發費用占當年企業營業收入、企業研發人員占職工總數百分比等具體條件,不達標的國有企業不得進行股權和分紅激勵。
國有企業的經營狀況千差萬別,有的企業已經在現有政策允許范圍內指定了與科技成果轉化有關聯的內部激勵制度,比如采用年終獎勵、項目獎勵、加薪獎勵等,事實上已經鼓勵了科技成果轉化,繼續采用新的轉化政策中的鼓勵政策,可能會使企業利潤受到影響,改變政策需要統籌考慮,因此國有企業不愿意打破現有格局,影響公司營業數據。
科技成果轉化政策方面,國有企業必須遵守和參考法律和部門規章。作為頂層政策參考依據,最典型的是有關科技成果轉化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關于印發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若干規定的通知》《關于印發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行動方案的通知》,這三部政策,從全國人大和國務院的層面對科技成果轉化做出了最高指引。同時,國有資產管理是科技成果轉化中無法規避的內容,有關國有資產管理的法規,最典型的即國務院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國有資產法》《企業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暫行條例》,也即國有資產管理的頂層參考政策文件。
國有企業在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除了處于上位的轉化法律法規以外,財政部、科技部、國資委三部委出臺了《國有科技型企業股權和分紅激勵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對國有科技型企業采取股權和分紅激勵進行了明確規定,由于是三部委聯合發文,因此對財政部、科技部、國資委管理下的符合范圍的國有科技型企業都有約束力;緊接著,通過后續發布的《關于擴大國有科技型企業股權和分紅激勵暫行辦法實施范圍等有關事項的通知》,將激勵范圍擴大至五種類型的科技型企業。辦法將激勵范圍限定到了國有企業中的科技型企業[5],雖然并不能包含所有的國有企業,但國資委管轄下的科技型企業很多屬于高新技術企業或全國科技型中小企業,而財政部管轄下的事業單位下屬國企很多也屬于辦法中提到的轉制院所企業及所投資的科技企業、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投資的科技企業的范圍,因此來看,辦法對國資委、財政部管轄下的科技型國有企業具有實際指導意義。
辦法規定了職務科技成果完成后可以按照企業規定或與重要技術人員約定的內容進行分紅[6],在無規定的情況下,也給出了針對轉讓、許可、作價投資等轉化方式的分紅激勵標準。事實上,辦法已經將部分轉化法中的激勵規定融入到了其項目收益分紅規定中(辦法第二十三條),利用職務成果作價投資,作價投資形成的股權的一定比例可以被分配給有關人員進行激勵,表明分紅激勵并不一定是以現金激勵的形式出現,也可以采用作價投資形成的股權分配獎勵的方式。因此,辦法的內容可以作為國有科技型企業制定科技成果轉化獎勵規定的依據。需要注意,辦法中明確規定了實施激勵的前置條件,國有企業需要詳細考核自身是否滿足條件再按規實施,否則可能面臨監管部門的追責。
科技成果轉移過程中的國有資產管理,是科技成果轉化中的關鍵,國有企業如果處理失當,會直接面臨監管部門的追責。科技成果在國有企業中主要以無形資產的形式出現,如專利、軟件著作權、技術秘密等,屬于國有資產的一種類型,因而科技成果的轉讓、作價投資意味著將國有資產進行轉移,屬于處置國有資產,應該服從企業國有資產管理的規定。筆者將重點從科技成果轉化中的有關國有資產轉讓的審批流程和資產評估展開分析。
全國人大常委會2008-10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有資產法》,其中明確提到了國有企業的履行出資人職責的機構對本級人民政府負責,對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負責;另外,國有企業進行投資應遵守法律、行政法規以及企業章程的規定(第三十條),按相關規定應履行批準、核準或備案程序的應該遵守規定(第三十五條),并提到了國有資產評估的重要事項(第四十七條、五十五條)。另外,國資委、財政部2016-07發布了《企業國有資產交易監督管理辦法》,規范了國有企業國有資產交易的行為,事實上該辦法將主管部門不同的各類國有企業都囊括其中。該辦法規定了其約束的交易行為中包括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國有實際控制企業的重大資產轉讓行為,其中在企業資產轉讓的章節(第四章)中明確規定,企業一定金額以上的知識產權等資產對外轉讓,應當按照企業內部管理制度履行相應決策程序后,在產權交易機構公開進行,非公開轉讓的應逐級報國家出資企業審核批準,同時,該辦法還指出了資產轉讓的工作流程參照辦法中的企業產權轉讓的規定執行。但需要注意的是,關于提到的一定金額具體指多少,并沒有給出明確的解釋。
對于科技成果轉移的資產評估程序,《關于進一步加大授權力度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通知》規定了中央級研究開發機構、高等院校可自主決定是否對科技成果進行轉讓、許可或者作價投資,由單位自主決定是否進行資產評估[7],但通知卻未提及國有企業的資產評估規定,因此在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國有企業目前不能夠參照該通知的規定自主決定是否進行資產評估。筆者認為,國有企業涉及面廣、情況復雜,同時承擔著國有資產保值增值重要職責,擴大其資產管理的授權牽扯諸多方面的考慮,目前并沒有明確的政策支持,相信后期會有相關辦法出臺,進一步促進國有企業科技成果相關資產的快速、高效、安全的轉移轉化。在現有的政策框架下,依據《企業國有資產交易監督管理辦法》中資產轉讓的規定,有關法律法規要求必須進行資產評估的事項,應當進行資產評估,且轉讓價格以資產評估價格為基礎確定(第十二條),以非公開協議轉讓資產的應當附資產評估報告作為審核文件(第三十三條)。
因此,國有企業在科技成果轉化的過程中有關無形資產的轉移,除非出臺更明確和適用的政策,否則一定要依照《企業國有資產交易監督管理辦法》的規定流程合法合規進行,并且遵循國有資產評估的有關規定。
國家當前將科技創新放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為了促進科技人員創新,出臺了眾多激勵政策,目的正是廣泛調動各行各業科技創新積極性、逐步實現關乎國家興衰的科技興國戰略。國有企業作為國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活用科技成果轉化政策、努力實現科技創新驅動發展正當其時。
國有企業如何更好理解和運用科技成果轉化政策,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建議:仔細研究主管部門有關科技成果轉化和國有資產管理的政策,明確政策適用對象和采用條件,適用范圍不在其中的政策不可采用,采用條件不符合的不可實行;結合企業自身的實際經營狀況和科技創新需要因企施策,統籌考慮企業已有的政策與新政之間的銜接關系和影響,科學、合理、合規地制定轉化政策;重視《國有科技型企業股權和分紅激勵暫行辦法》提供的良機,充分聽取企業技術人員、管理人員的意見,制定企業股權和分紅激勵細則,為企業科技和管理人員持續創新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
嚴格按照國有資產管理有關規定開展科技成果轉化活動,規范轉化過程中的國有資產處置審批、資產評估、備案、公示、交易方法等重點環節,規定沒有提到免除的環節不可免除,充分理解政策文件中的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加強制度建設和風險防范,將國有資產處置風險降到最低;國有資產轉讓應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規定,履行公司章程規定的決策程序,并按照公司內部制度執行;積極跟蹤主管部門對于科技成果轉化及國有資產管理的最新通知,加強與主管部門的溝通,制定國有企業科技成果轉化辦法要與主管部門進行政策制定討論,必要時邀請國資委或財政部有關政策制定者開展政策咨詢。
[1]王春嬉.國有企業科研團隊股權分配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學,2018.
[2]張麗萍.淺談如何提高企業科技成果轉化率[J].實踐(思想理論版),2018(10):42-43.
[3]常蕊.企業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現狀、問題與對策[J].當代經濟管理,2016,38(3):15-19.
[4]武金虎,康志新,姚妮妮.企業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的困境和對策研究[J].中國金屬通報,2019(10):142,144.
[5]財政部.關于擴大國有科技型企業股權和分紅激勵暫行辦法實施范圍等有關事項的通知[EB/OL].[2018-10- 23].http://www.mof.gov.cn/mofhome/qiyesi/zhengwuxinxi/zhengcefabu/201810/t20181019_3050745.html.
[6]財政部.關于印發《國有科技型企業股權和分紅激勵暫行辦法》的通知[EB/OL].[2016-03-01].http://www.gov. cn/xinwen/2016-03/01/content_5047651.htm.
[7]財政部.財政部關于進一步加大授權力度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通知[EB/OL].[2019-09-23].http://www.mof.gov. cn/gp/xxgkml/zcgls/201910/t20191011_3399759.html.
F279.23
A
10.15913/j.cnki.kjycx.2020.13.046
2095-6835(2020)13-0114-03
〔編輯:嚴麗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