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旭
習主席深刻指出,政治工作過不了網絡關,就過不了時代關。近年來,部隊運用網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已經普遍推開,這一重要課題的探索研究也不斷推陳出新。面對新時代、新情況、新問題,結合部隊一線思想政治教育現狀,就如何更好地發揮網絡作用,充分運用網絡思維、資源和手段,實現從“網絡”到“網絡+”的動態升級,推動部隊思想政治教育不斷改革創新、提質增效,我們做了一些調研和思考。
隨著軍隊規模結構和力量編成改革接近完成,部隊思想政治教育面臨更現實挑戰。調研感到:政治干部人少、任務不少成常態,部隊“動”起來、“野”起來教育難跟上,長期以來單打獨斗的局面難打破。思想政治教育必須運用網絡靈活組織,用網力換人力,用虛擬空間的統一彌補現實分散的不足。我們結合部署調整營區建設,打造全媒體教室,升級硬件設施、改造網絡鏈接,形成綜合、橫向、互動的網絡教育陣地。實現網絡集成。增添一體化教學平臺、激光電視、可上網教育平板等設備,架設高清攝像頭和話筒,實現集互聯網、強軍網和數字網絡電視于一體,多平臺實時調用推送教育資源,實時記錄傳輸教育現場音視頻內容,讓官兵在班排電腦前、營連教室內就能獲取本單位以外的豐富教育內容。實現融合增效。依托營區軍事綜合信息網,通過流媒體服務器、音視頻傳播終端,構建旅—營—連一體化網絡教育直播平臺。通過開設網絡直播房間,串聯各教室課堂,共享全旅教育資源,各類營區、庫室、營連部等小散點執勤官兵通過一臺強軍網電腦即可同步在線受教育;充分用好直播流媒體服務器存儲功能,對因公差勤務、工作沖突等當堂教育未到課人員,一周內通過任何一臺強軍網電腦輸入本單位教育直播房間號即可進行教育補課,現場重溫教育內容。實現在線指導。區分旅首長和機關業務科室分級設置賬號許可權限,根據賬號等級通過直播平臺選擇切入教育直播房間。一方面,便于政工領導在教育日實時指導營連教學,并可以通過系統實現互動交流;另一方面,機關業務科室可實施線上教育普查,一旦發現教育組織不認真的單位,可直插營連進行推門聽課,有效督導基層提升課堂教育質量。
信息網絡時代從來不缺資源,關鍵是怎么選、怎么用。調研感到:碎片化的解讀容易帶來片面的理解,擁有海量資源卻無法換來高效施教,有害無用信息難以及時甄別過濾。思想政治教育要用好網絡資源,絕不能拿來主義、粗放經營,必須系統設計加工,去粗取精、去偽存真。我們感到,“建池”時既要結構完整做加法,又要定向準確做減法;既要緊跟主流合上情,又要采活素材貼下情。收集整理實現系統性。區分“兩網”做好教育資料篩選整理工作,分門別類挖掘互聯網資源。手段上,用好百度網盤、有道云協作等軟件的聚合、抓取功能;人員上,政治干部參加,拉群建組,建立團隊協作機制;內容上,發起者設立教育專題,群組人員搜集上傳資料,云端備份,不同設備可隨時同步,共建共享教育資源。建設強軍網專題版塊,搭建理論武裝多維矩陣,建立“習主席重要講話數據庫”,開設主題教育、“學習主席思想,聽習主席指揮,做習主席好戰士”等學習版塊,用主流思想占領陣地。精確推送確保優質性。探索分級推送機制,區分政工領導、基層政治干部、理論骨干三級,分別在強軍網頭條、朋友圈和“互助學習群組”推送優質學習內容。注重思想性,用好“學習強國”APP和軍地官方微信公眾號等教育資源,讓主旋律和正能量占據官兵朋友圈,共同學習形成正向輿論場;注重時效性,發揮信息網絡即時性強的優勢,聚焦官兵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集中推送資源,廓清思想迷霧。自主生產保證鮮活性。緊貼單位實際制作“活素材”。注重鏡頭化采集,為基層營連配發攝影攝像器材,定期代培新聞宣傳骨干,將鏡頭對準官兵,記錄官兵生活中日常點滴、任務中突出表現和感動事跡,隨時隨地為官兵提供最鮮活的教育內容,直達教育現場;注重全息化加工,設立網絡宣傳教育中心,編輯整理教育素材,運用多媒體手段采寫、全媒體形式推送,整體形成線上線下結合緊密、軍營內外聯動增效的教育素材庫。
信息網絡時代注重大眾參與、用戶至上,思想政治教育也強調啟發自主、官兵主體。調研感到:部隊在教育模式創新上往往比不上地方,部分官兵教育的主體參與性“被設計”成分多于真自覺,官兵的教育體驗不能做到求新、求樂與求知、求醒于一體。網絡“移民”要想教好網絡“原住民”,網絡既是最好的工具也是最深的鴻溝,必須沖破固化思維藩籬,更新網絡思維、用好網絡手段,切實發揮官兵主體作用。追趕時代潮流勇于嘗新。新鮮事物對年輕官兵具有天然的吸引力,能夠充分調動官兵參與積極性。某旅2018年主動參加軍委政治工作部網絡輿論局和中央網信辦開辦的“戰鼓陣陣”網絡直播活動,官兵們爭著出鏡亮相,比作風、秀絕活、展硬功,全方位展示旅隊備戰打仗的火熱場景,一時間形成點擊評論過千萬、刷爆朋友圈的正能量輿論場,有效點燃練兵熱情、提振官兵士氣、催生部隊戰力。豐富活動形式服務個性。年輕官兵熱衷自我表現,注重個性張揚。經常性開展“陽光軍人,戰斗軍營”系列活動,開播“軍營微秀場”,每期設置一個主題,讓官兵自己主持、采訪,在你一言我一語中自然而然形成共識,實現自我教育;錄制“軍營大咖秀”,定格官兵精彩的瞬間、展現最棒的精神風貌;開展“悅讀·品讀·薦讀”和“家書對對碰”活動,通過錄制讀書快評和電子家書,促使官兵讀書學習,引導官兵愛軍精武、崇德孝親,讓官兵親屬支持鼓勵、助力強軍。擴大流量效應深化認同。網絡時代,官兵由被動接收信息變為主動獲取信息,教育內容必須是大家認同的才會有點擊量和生命力。近年來,我們推開媒體網絡教育,今年2月一篇《滿身泥巴的女兵》在人民日報等數十家軍地媒體集中報道,反映的是雨雪天組織輕武器實彈射擊訓練考核,官兵喜歡看、愿意轉發,教育效果非常好。
長期以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呈現難、評估難,缺少可評判的量化標準。調研感到:過多涉及主觀因素的評判標準缺乏權威性,沒有直觀效果作依據的評定缺乏科學性,現有的教育量化評價體系很難得到認可。“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加的一個難點和亮點就是解決效果評估問題。隨著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的應用和發展,網絡時代思想政治教育評價方式或將被重構,教育選題可更加精準,全程監測變為可能,效果評估更加量化。用好網絡后臺數據。加強軍地協作,通過搜集整理各類新媒體、微信公眾號文章的閱讀量、點贊量、轉發量等后臺數據,精準掌握官兵的興趣點和共鳴點,提高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用好手機管控系統。調研發現,當前基層官兵智能手機擁有率接近100%,官兵使用智能手機主要用于溝通交流、獲取信息、娛樂購物,占據大部分業余時間。可以借助手機管控系統,抓好終端數據的采集與應用,宏觀分析官兵思想傾向,精準把握個體行為變化,為教育效果評估和教育話題挑選提供依據。用好互動反饋數據。網絡時代,“鍵對鍵”互動帶來的隱蔽性和平等性,克服了官兵在“面對面”交流中產生的顧慮和擔心,受教育者更加容易敞開心扉、袒露心聲。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引入彈幕實時掌握教育反饋,依靠“騰訊問卷”開展思想調查,運用家屬微信群側面了解官兵思想,更加準確掌握官兵思想動向。用好人體生理數據。目前,醫學上已經能夠使用可穿戴設備來判定人的情緒,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完全可以將其引入課堂。通過對受教育者的腦電波、心率、血壓等參數的分析,定量評估教育效果,使原來依靠經驗評價轉向基于數據評價、依靠結果評價轉向全程評價,使教育評估反饋更加直接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