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慧穎 編輯/青鳥
近視被列為世界三大疾病之一,在我國有近六成人群患有不同程度的近視,患有近視的人數預估超過7億人。
近視患者由于角膜、晶狀體的形狀、大小(或位置)異常,曲率半徑減小,曲折力增強,光線折射角度較大才會在視網膜前成像,因此表現為近視。通過角膜屈光手術,利用激光切削改變角膜的厚度及曲率,以此來達到矯正近視的目的。
人類在治療近視的路上不斷探索前進,從上世紀80年代第一臺準分子激光治療設備誕生,人類便開始了激光治療近視的全新旅程。迄今為止,全球已有兩千多萬人接受了近視手術。
◆ 主流的手術方式
目前,主流的角膜屈光手術有三種形式:全程準分子激光手術(Trans-PRK),飛秒激光聯合準分子激光手術(FS-LASIK半飛秒),還有全程飛秒激光手術(SMILE)。
最新一代的Trans-PRK手術,即Smart手術,全程使用準分子激光進行角膜上皮和基質的切削。有以下三大優勢:1.節約角膜;2.術后視覺質量非常好;3.術后一過性干眼癥狀更輕。但是,相較于其他兩種手術方式,Smart手術術后痛感會稍微明顯一些,類似于炒辣椒時眼睛的刺痛感,術后兩到三天痛感會逐步消失,一周后即可恢復正常工作。
FS-LASIK半飛秒手術先用飛秒激光制作角膜瓣,然后再用準分子激光切削角膜基質。由于手術中會同時用到2臺機器,這也是半飛秒手術名稱的由來。半飛秒手術有以下幾大優勢:1.術后視覺質量非常好;2.術后恢復快,僅需5—8小時即可正常用眼;3.術后用藥時間更短。但相較于Smart手術和全飛秒手術,半飛秒手術術后一過性干眼癥狀時間略長,可能需3個月恢復。
SMILE全飛秒手術全程只用到飛秒激光,不需要準分子激光切削基質。它的原理是在基質內透鏡制作完成后再做一個2—4 mm周切口的角膜帽,然后取出分離的基質透鏡。相較于Smart手術和半飛秒手術,全飛秒手術術后反應更輕、恢復更快,術后3—5小時即可正常工作,適合有對抗性運動需求的患者。相較于Smart手術和半飛秒手術,全飛秒手術不僅更加快速便捷,同時更加微創,術后恢復更快,成為很多角膜屈光手術患者的首選。
角膜屈光手術雖然能幫助矯正近視,滿足大家摘鏡的愿望,但也不是人人都可以做的,角膜屈光手術需要滿足以下幾個條件。
1. 受術者年齡在18歲—60歲。這是因為18歲以下眼睛尚處在發育階段,屈光度還會發生變化。
2. 屈光度數穩定達2年以上,盡量排除進行性近視。
3. 無其他眼病及眼科手術史。
4. 身心健康,無影響傷口愈合的全身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