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思睿
人們交流中離不開語言,語言作為人類敞開心扉交流的一種有效方式,體現了人類情感,是人類表達悲喜的重要途徑。如何能夠淋漓盡致地運用語言,是一門高層次的學問,因此我們又說語言是一門藝術。
新聞廣播最早出現在20 世紀20 年代,在電線電波技術的影響下,開始了信息傳播。廣播節目是通過聲音作為主要載體進行傳播的。近年來,在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背景下,延伸出了更多多元化的信息傳播形式,廣播媒體的傳播影響力日益受到影響,流失了大量在聽眾,遇到了發展的瓶頸。
歸根結底,聽眾是媒體競爭的核心內容,如果聽眾能夠在聽覺上被廣播主持人的語言所吸引,那么廣播媒介能夠與聽眾實現良好的互動。我們站在聽眾的需求進行解讀,廣播電臺的發展目標是能夠吸引聽眾[1]。因此,我們要從聽眾的個性化的心理狀態去研究,運用一些有效的措施來提高聽眾數量,將廣播中的語言藝術作為一個重要的突破點,來提高整體的廣播節目質量,從而提升收視率。
可以說,藝術性是廣播語言不可缺少的,由于聲音帶有較強即時性,這就意味著廣播節目在聲音的語速、調音、語調等方面都有著很高的要求。一檔優秀的廣播節目能夠取得成功很大的原因在于獲得聽眾的信賴,聽眾一旦在廣播信息中獲取有意義的信息,則會對節目產生較大的興趣。語言表達能力作為廣播主持的重要技能,已經成為收獲聽眾的重要渠道。
廣播節目最為主要的特征就是依靠主持人的聲音來進行傳播,主持人的語言是貫穿整個節目的主要線索。通常來說,廣播語言來自生活,和生活更加貼近,電臺和聽眾之間的距離也在逐漸變小[2]。但是,播音語言不可太隨意,也不能太抒情,最主要的是要能凝練、簡潔。
播音主持人在節目主持過程當中,一定要做到吐字清晰,語言要連貫流暢。普通話是我國播音的主要語言,參與播音工作人員都要進行國家組織的普通話考試,只有達到一定的級別后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播音員。語言的流暢與連貫作為普通話考核的主要依據,在播音過程中杜絕出現停頓和冷場的現象。
對于廣播播音節目內容的風格,首先來自于播音主持人風格多變的語言,這就需要廣播語言具有極為深厚的文化內涵。播音主持人在進行播音過程中,需要提前準備好播音稿,熟悉播音內容,充分發揮廣播主持人在節目中的主動性與活力,運用豐富的語言內涵來活躍節目氛圍,提升節目質量。可以說,廣播語言的藝術之美在于內容與形式的融合美和強烈的感情渲染力[3]。因此,廣播節目主持人要立足于節目的主題,對節目內容進行良好的展現。我們只有從節目內容和形式的內在邏輯上,才能認準廣播工作人員工作的真正要求,從而真正實現播音內容與語言節奏的統一。
播音主持人只有具有較高的文化素養,才能在主持節目中充分發揮影響力。良好的素養離不開時間的積累,因此播音節目主持人一定要在不斷的學習中提升見識,除了要掌握基本的專業知識外,還要能夠多方了解其他行業的信息和知識,為節目效果的良好提供有力的保證。
在廣播進行信息傳播的過程中,聽眾會深深感受到主持人的文化魅力,從而提高注意力,以更好地狀態融合到節目當中。此外,主持人還要注意氛圍的營造,保持整場節目的感情基調,通過多形式的互動來提升節目的效果,給聽眾帶來與眾不同的聽覺盛宴,提升聽眾對節目的認可。
播音主持人在主持的過程中,要始終堅持用一顆真誠的心來對待廣播節目,適量掌握廣播語言的語速和節奏。在播音過程中,不僅要保證情緒的飽滿,也要做到吐字標準和清晰,能夠將節目的信息和內容實現有效傳達。因此,我們一定要清楚認識到主持人語言節奏和語氣對廣播節目的重要性,只有把握好語調和節奏,才能讓整個廣播節目達到更為理想的效果。播音主持人在節目主持前,也要對播音內容和背景深入了解,做好語氣、語速控制的練習,凸顯出語言的魅力,結合節目內容的變化,來對整個節奏進行把握,讓語言顯得更為豐富和有趣,從而提高聽眾的注意力。
任何時代,都離不開創新。在新媒體發展環境中,只有不斷進行創新,才能更好地適應時代的發展,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和其他媒體形式的傳播比較,廣播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這也不影響其在新媒體環境中的創新。廣播主持人在工作當中,要始終保持一顆追求創新的積極心理,在廣播過程中要營造良好的氛圍,來加強與聽眾的互動,從而積極調動聽眾的思維活動,提升聽眾對節目的興趣,讓聽眾的好奇心得到極大的滿足。此外,廣播主持人需要嘗試不同的風格,給聽眾帶來不一樣的視覺感受和體驗,創造出與眾不同的新鮮感。還要在主持的過程中將情感與語言有效結合,做一個有感情的播音員和主持人,提升語言的藝術魅力,不能出現單獨念字的現象,運用語言技巧和情感來調劑觀眾的心情,讓聽眾能從播音主持的內容中感受到正能量[4]。最后,廣播主持人還要給聽眾留足互動和交流的時間,讓聽眾可以積極參與到節目當中,從而立足于聽眾的需求進行有效的創新與調整,提升聽眾對節目效果的認同感。
聽眾收聽節目最為直接的想法就是獲取有價值的信息,在實現娛樂和消遣的基礎上,豐富自身精神層次。因此,聽眾的需求得到滿足,節目的服務質量才會得到提升,才會獲得大量的聽眾,獲得更高的行業關注度,這也是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廣播節目實現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在進行節目廣播中,首要做的就是激發聽眾的興趣,從而吸引聽眾,做好聽眾的需求判斷和分析,結合當下社會熱點和聽眾的心理需求,對廣播節目可以做出正確的安排和調整。通常情況下,聽眾對于自己感興趣的話題會格外關注,從而對節目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關注度[5]。因此,主持人在廣播中,要把握好每期節目的關鍵話題和內容,從聽眾需求出發,讓節目更加具有親和力和吸引力,打造出更符合時下聽眾需求的廣播節目,從而滿足人們精神文化多元化的需求。
綜上所述,加強受眾群體的需求分析,運用獨特的語言藝術來吸引受眾注意力,是當前提升廣播節目主持能力和豐富主持語言的有效途徑,也是新媒體時代提高廣播節目社會影響力的重要措施。可以說,廣播主持人對廣播節目的熱愛與堅持,離不開語言藝術的把握,也離不開節目質量和受眾的有效分析。
廣播播音作為一種利用聲音作為主要傳播介質的媒體形式,在提升和豐富節目內容與質量過程中,一定要立足于新媒體的環境形勢,加強播音主持中語言技巧的提升,豐富語言內涵,能夠立足于聽眾需求角度來進行綜合能力的提升。廣播主持人要抱著創新的精神和態度,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從多個層面來進行聽眾的分析,將節目的形式與內容和聽眾的需求有機地融合在一起,用更為豐富的語言能力賦予廣播節目豐富的形式,從而推動廣播節目實現持續健康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