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霞,王學君,王曉佩,楊國峰,胡 爽,范存威
(河南畜牧規劃設計研究院,河南 鄭州 450008)
為充分發揮好畜牧養殖業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的重要作用,加快畜牧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各地農業相關部門緊隨美麗鄉村建設步伐,示范推進美麗生態牧場建設,解決了畜禽養殖糞污落后的處理方式,實現了養殖場整體綠化美化,創建了部分“美麗生態養殖示范場”,為美麗鄉村建設增加了許多靚麗的風景線。總觀他們取得的良好成效,得益于遵循種養結合、農牧循環、綠色發展的理念,抓住機會提升場區整體環境,配套建設雨污分流、糞污處理設施等關鍵點,大力推進畜牧業生產,高效綠色發展先進經驗可復制、可推廣,具有很強的借鑒意義。
美麗生態牧場建設應該有嚴格的規定,對新建牧場選址或舊場位置均要符合城鄉總體規劃和畜牧業發展規劃,嚴禁在禁養區內建設,這是建設美麗生態牧場的首要條件。在養殖場布局上,首先要在符合動物防疫條件的基礎上,科學合理布置辦公生活區、生產區、飼料區、糞污處理區及無害化處理區,各區功能清晰,聯系緊湊,臨區之間要設置有效隔離,間隔適度。其次,場區建筑整齊美觀,色調和諧,與周邊自然環境、農業種植和美麗鄉村建設協調,感官上有良好的視覺效果,不僅不會影響農村的生活環境,而且能夠起到點綴美麗鄉村的作用。有條件的養殖場還可以增加相應的牧場文化展示區和牧場畜種等科普文化元素或配套體驗休閑觀光區域設置。
要求各養殖場環境上必須做到“綠化、潔化、美化”三化要求,要以環境清潔衛生為著力點,綠化美化要突出層次感和立體感,喬木、灌木、花草合理搭配,整體協調美觀。體現牧場特色和當地風情,盡量做到“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當然,無論是散養戶、養殖專業戶,還是規模養殖場,其規模不同,飼養方式不同,地域不同,要因地制宜,根據實際情況突出特色。
散養戶以環境清潔衛生為重點,以庭院綠化為主,選擇易活、耐修剪、抗煙塵、枝葉茂密、生長快的草本、灌木植物為綠化植物。
養殖專業戶以整潔、清新、良好、規范為著力點,養殖專業戶場區用地面積小,圈舍緊湊,供綠化的用地空間少,綠化中要“見縫插綠”,甚至“找縫插綠”,充分利用空地、空間栽種花草樹木,運用靈活豐富的綠化布置手法,最大限度地做好場區綠化。可采用攀緣植物進行垂直綠化,也可在畜禽圈舍屋頂上方開辟花園進行空中綠化,巧妙多變的綠化方式能突出特色,給人耳目一新的好感。
規模養殖場以綠化、美化、亮化、生態化、安全化為著力點,以灌木、喬木、草本、綠籬植物等作為綠化植物,在場界、場區、場內外道路兩旁做好綠化,升級改善健全設施設備,規范制度建設,將養殖場建設成為“場區整體優美、設施設備先進、生產全程清潔、產出安全高效、資源循環利用、管理規范有序”的美麗生態養殖場,可選用喬木、灌木、草本、綠籬植物等作為綠化植物。
生態美是美麗牧場的內在美,是美麗牧場建設的必然要求,保證牧場生態美必須有完善的設施設備和制度支撐。應用數字化、智能化先進技術及設施設備,對養殖生產信息進行采集和處理。建立配種、喂料、飲水、免疫、生長等生產過程的信息化軟硬件管理系統,實行智能管理。污水處理設施設備要選配科學的處理模式,糞污減量化處理和生態消納是目前的最佳處理模式。糞污堅持日清糞和有機肥加工工藝;污水進行厭氧發酵和生態消納。同時應配備病死畜收儲和處理設施設備或者及時交縣級以上病死畜無害化處理中心處理。
美麗生態牧場建設還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包括生產管理、動物防疫、衛生消毒、投入品使用、安全生產、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和糞污處理設施運行等制度。落實制度要靠人,養殖業主必須樹立第一責任人的意識,把制度落到實處,才能保證牧場的真正美麗。
美麗牧場建設要使畜禽產生的糞污變廢為寶,可采用農牧結合、種養平衡、生態循環方式處理養殖排泄物。選擇先進的污水處理設備和工藝,達到國家畜禽污染物處理排放標準。干糞加工成有機肥或實行異位發酵。污水儲存、輸送、利用設施完備,生態消納地配套有貯液池(罐)或灌溉管網,實現100%資源化利用,達到排放(納管)要求。配備在線養殖污染監測設備,實時監測污染物指標。對采取不同治污模式的養殖場均要求配套相匹配的消納土地面積。同時要求必須通過鋪設管道或者槽罐車輸送至消納地,在施肥季節作為底肥或追肥用。

養殖企業糞污治理結構及組織領導體系要科學規范。有規范的消毒、免疫程序,有規范的種畜、飼料、疫苗、獸藥及其他投入品采購制度,有正規的購貨渠道,嚴格實行合格供方評定。有規范的員工考核制度和獎懲措施。有嚴格的財務管理制度與操作規范。制定養殖場安全生產管理規范。有完善的生產記錄檔案,鼓勵建立電子檔案,增加產品的可追溯性,做到有據可依。
畜禽養殖不僅要獲得高產、高收入,而且產出的產品要安全、高質量。首先,要選用優質、高產的種畜品種、品系。好的品種品系是養殖的基礎。其次,要確保投入品的使用要安全,包括采用平衡營養生態型飼料配方、生產管理、安全生產等實現標準化生產。當然,產出安全主要取決于養殖業主的誠信和守法教育,增強養殖業主的遵紀守法意識和社會責任感,自覺按照生產規程組織生產,落實各項制度,產出優質安全的畜產品,讓消費者吃得放心。再次,美麗生態牧場建設要實行產業融合模式。控制經營風險,對接金融資本,建立養殖場和金融機構的信用合作制,采取多種渠道方式促進養殖業主獲得豐厚的回報和良好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養殖業主道德行為要守住三條底線:一要守住法律法規底線。涉及畜牧行業的有33 部法律、法規和規章、100多項國家和行業標準,這些法律法規規范了畜禽養殖、動物防疫、病死動物處理、畜禽污染防治、投入品使用等行為,因此,要加強對養殖業主的法律法規宣傳教育,普及畜禽養殖相關法律法規知識,要知法懂法。二要守住保護生態的底線。守住畜牧產業發展的本錢,確保生態循環鏈條完善,守住綠水青山,增強養殖業主的生態意識,珍惜環境,保護環境。三要守住良心的底線。在養殖過程中使用添加劑、獸藥要嚴格遵照規定,添加“瘦肉精”、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及重金屬超標都會造成畜產品安全問題,直接危害人的生命安全。解決畜產品安全問題不能全靠政府部門監督,還要靠養殖業主的良心。
開展美麗牧場建設是利國利民的好政策,不僅優化了養殖生態環境,規范了清潔生產,提升了產品質量,提高了生態理念,增強了道德意識,實現畜牧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滿足人民對畜禽產品的需求,而且可以為農村生態環境的發展融入新農村建設,點綴美麗鄉村,帶來了美麗經濟,發揮應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