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寬(GuanLi)
摘要:約翰·皮爾格是一名調查記者,他在職業生涯的大部分時間里都在探索和報道政府與世界各地土著人民關系的性質。皮爾格的報告集中在重申基本人權和主張一個沒有基于宗教、語言或文化差異的偏見和歧視的世界。這兩位記者都是為這個行業做出巨大
貢獻的偶像。
關鍵詞:克萊爾·霍林斯沃;斯約翰·皮爾格;傳播真相;真實新聞
介紹
當今世界的特點之一是許多國家的治理形式從專制向民主轉變。這反過來又導致了老百姓從專制或君主統治體制下的臣民轉變為民主政府統治下的公民。為了參與其國家的投票過程,公民不僅必須了解發生在本國社會經濟和政治方面的所有事情,而且要了解更廣泛的全球社會經濟和政治領域的事件(Crisell 2002)。因此,在20世紀,由于許多民主國家對知情公眾的需求日益增加。在此背景下,新聞職業誕生了。自其在社會中誕生以來,新聞業迅速成為維持或轉移社會經濟和政治權力的一個重要方面。新聞業在社會中占有至關重要的地位,因為它被要求向公眾傳遞信息。這反過來又影響公眾對各種問題的看法,從而影響大眾的投票模式(Hemmingway 2008)。雖然新聞界有很多偶像人物,但其中兩位,特別是克萊爾·霍林沃思和約翰·皮爾格脫穎而出,因為他們對這個行業的貢獻以及在向公眾傳播真相方面做出了貢獻。
克萊爾·霍林沃思對新聞業的影響
克萊爾·霍林沃思出生于英國郊區的一個小鎮奈頓,她很小就不顧母親的意愿對寫作產生了興趣。此外,由于父親的影響以及他們對英國歷史紀念地的參觀,霍林沃思在較為年輕的時候也對戰爭和政治產生了興趣。這無疑對她后來選擇的新聞職業道路產生了很大的影響(Bourne ,1990)。在最初擔任國際聯盟聯盟秘書后,19世紀初,霍林沃思開始為《新政治家》撰稿,而且他很快就成為了一名記者。1939年,霍林沃思前往華沙,在那里她幫助從向該地區挺進的納粹軍隊中營救了一些平民。這一舉動為霍林沃思贏得了西方的認可,尤其是她在英國的家鄉,回到英國后不久,時任編輯阿瑟·沃森(Arthur Watson)為她提供了一份《每日電訊報》記者的職位。
克萊爾·霍林沃思最出名的是她在報道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所起的作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的幾天里,霍林沃思被派往德國進行實況調查,在那里她觀察到德國軍隊在德波邊境集結(Conboy,2004年)。她關于這一事件的報道刊登在《每日電訊報》的頭版,這一事實對國際社會對德國以及后來的中央大國的動向的認識和反應產生了巨大影響。如果不是霍林沃思關于德國軍隊向波蘭推進的報道,入侵波蘭的破壞性將比在《每日電訊報》上讀到她的文章的許多人選擇移民國外以挽救自己的生命?;袅治炙祭^續報道第二次世界大戰,撰寫了伊拉克、埃及、伊朗和阿爾及爾的沖突,這一事實有助于公眾了解盟國為擊敗德國及其盟友而做出的進展和讓步(Evans,2011)。
克萊爾·霍林沃思在新聞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她為讀者和同行樹立了正直和真實的燈塔。后來霍林沃思被BBC聘用時,圍繞這家英國傳媒巨頭的共識是,盡管她不是第一個跳上新聞的人,但霍林沃思在為讀者回憶自己的經歷時非常勤奮和真實。這不僅使霍林沃思在《每日電訊報》和后來的英國廣播公司(BBC)的同事們脫穎而出,而且使她在競爭媒體中與其他記者脫穎而出,這有助于確保她的讀者對她的作品保持忠誠?;袅治炙嫉膱蟾骘@然沒有偏見,客觀上是批評的(Campbel,2004年)。她生活和工作的理念是,如果人民要做出對社會產生積極影響的決定,就必須將國家和社區事務的真相傳達給人民。因此,霍林沃思在新聞史上是一位值得注意的獨立的、批判的新聞事業的倡導者,他所做的不僅僅是揭開媒體宣傳、偏見以及錯誤信息和虛假信息的危險這一怪物的皮膚。霍林沃思認為,確保新聞業保持一種公正的職業,對于維護任何民主國家都是至關重要的。如果不能獲得準確及時的信息,公眾對其統治者的行為視而不見,也就不能指望追究他們的責任,更不用說決定國家的行動或方向了?;袅治炙紝π侣剺I的貢獻以批判和真實的報道為特點,特別是在有關戰爭和沖突的問題上,向世界各地的其他記者和讀者展示了新聞業基于公共利益或基于公司利益的影響(Curran,Smith&Wingate,1987)。霍林沃思影響新聞業的最后一個方法是向其他女性展示女性在新聞業可以和男性一樣成功。她作為一名記者的成功表明60年代和70年代西方國家的女權運動取得了一些進展,特別是在新聞等重要領域。
約翰·皮爾格對新聞業的影響
約翰·皮爾格1939年10月9日出生于澳大利亞,從小就對新聞和媒體感興趣。在他還是悉尼男孩高中的學生時,約翰成了學生報《信使報》的記者。在這里,約翰涉足新聞業,因此,當1958年,約翰被聘為《悉尼太陽報》的一名文案員時,這一點也不奇怪。約翰被調到《每日電訊報》去當作家,他的職業并沒有持續下去。從那時起,約翰·皮爾格的新聞事業突飛猛進,參與報道各種問題,特別是軍事沖突、政府和企業間諜活動。后來,約翰·皮爾格選擇通過這部電影來傳遞他的新聞經驗,正如他在各種廣受好評的紀錄片中所看到的那樣,他是新聞史上的一個偶像。
約翰·皮爾格的新聞事業脫穎而出的一個方面是,它以現代國家反對帝國主義的議程為中心。例如,約翰60年代的許多著作都涉及到土著居民問題以及殖民和移民對他們的破壞性影響(Maras,2012)。在這一期中,約翰特別提到了澳大利亞土著人的困境。在他關于澳大利亞土著人民的報告中,約翰指出,這些社區在從他們手中奪走土地后,一直并繼續被歐洲占領者邊緣化。約翰在尋求報道土著民族的過程中創作的紀錄片包括《歡迎來到澳大利亞,這個秘密國家》,第一批澳大利亞人反擊。皮爾格關于不公正對待土著人民的思想是,這是國家帝國主義議程的特點,而這又根植于有缺陷的種族觀念和信仰體系中。皮爾格在《澳大利亞土著人民問題》一書中指出,澳大利亞于1998年通過立法剝奪其土著人民的公民權利,侵犯了普遍公認的人權,這使其在種族隔離的環境中運作(De Burgh,2008年)。
約翰·皮爾格還因報道猶太以色列和伊斯蘭巴勒斯坦之間的中東沖突而備受關注。約翰在2002年的紀錄片《巴勒斯坦仍然是問題》中批評了以色列在巴勒斯坦地區的進展,以及以色列為在該地區取得進展而使用的社會經濟壓力。約翰·皮爾格關于中東的新聞報道揭示了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政府之間存在的巨大的權力不平衡。皮爾格熱切地注意到以色列是如何利用其在美國和歐洲的重要游說力量來創造宏觀的社會政治條件,迫使巴勒斯坦人把自己的領土讓給以色列人。通過這種方式,皮爾格對現代微妙的國家吞并其他國家的手段進行了公開的批判,從而對新聞史做出了貢獻。另一個例子是他2005年的紀錄片《偷走一個國家》。這部紀錄片集中講述了60年代和70年代英國政府為占領其土地而重新安置印度洋查戈斯群島土著居民的努力(Anderson&Ward,2007)。盡管皮爾格花費了很大的努力來隱藏事件的任何證據,皮爾格還是獲得了可信的文件和采訪,以聲稱這一事件的合法性。就這樣,約翰·皮爾格通過對英國政府毫不畏懼的態度來照亮了新聞界,相反,他發表了一篇揭露了一個國家是如何從本國人民手中被偷走的真相的報道。約翰在新聞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記,他證明了尋找真相的勇氣和毅力是反對精英主義、法西斯主義和偏見的偉大武器。
結論
在20世紀,許多君主政體和媒體形式都從君主政體和媒體形態轉變為民主政體。由于民主國家的民眾必須了解他們國家的政治、社會和經濟狀況才能投票,因此向公眾提供信息就成了一件大事。到20世紀中葉,全世界都看到了國家媒體部門的建立,它控制著信息從政府到公眾的流動(Bragg 2005)。新聞業的核心是與公眾分享真相,以便更好地為公眾提供有關各種問題的信息。在這方面,盡管許多記者在新聞史上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但很少有人能像克萊爾·霍林沃思和約翰·皮爾格那樣做出如此巨大的貢獻??巳R爾·霍林沃思(Clare Hollingworth)因在報道德國軍隊向波蘭挺進時偶然發現了“本世紀獨家新聞”而聞名,是新聞界一位有影響力的人物(Franklin&Murphy 1998)。她的報道準確、及時、批判性強,這些事實使她的話更加真實,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讀者?;袅治炙家苑磳浩日?,特別是獨裁政權侵犯人權的立場而聞名。霍林沃思在新聞界也產生了影響,因為她是新聞界女性范疇的開拓者,并幫助她闡明了任何人都可以成為新聞的一部分(Boyce,1978)。約翰·皮爾格是一名調查記者,他在職業生涯的大部分時間里都在探索和報道政府與世界各地土著人民關系的性質。皮爾格的報告集中在重申基本人權和主張一個沒有基于宗教、語言或文化差異的偏見和歧視的世界。這兩位記者都是為這個行業做出巨大貢獻的偶像。他們向人們展示了任何一個致力于真相的人以及真相在社會中的重要性。并且他們可以通過他們的報道影響數百萬人的生活。
參考文獻
工具書類
Anderson,P.& Ward,G.(2007年)。先進民主國家新聞業的未來。漢普郡,阿什蓋特。
Bragg,M.(2005)。英國獨立電視臺新聞與時事:英國獨立電視臺50系列,倫敦周末電視臺。
Bourne,R(1990年)。艦隊街的領主:哈姆斯沃斯王朝。倫敦,安溫海曼
Boyce,G.(1978年)。從17世紀到現在的歷史。警員
Campbel,V(2004年)。信息時代的新聞業。倫敦:阿諾德
Conboy,,M.(2004年)。新聞:一個批判的歷史。倫敦,薩奇。
Crisell,A.(2002年)。英國廣播史導論。倫敦。勞特利奇。
Curran,J,Smith A和Wingate,P(1987年)。影響與影響:20世紀的媒體力量。倫敦,梅蘇恩世紀
De Burgh,H.(2008年)。調查性新聞:語境與實踐。倫敦,勞特利奇。
Evans(Evans,2011年)。好時光,壞時光。倫敦,貝德福德廣場圖書。
Franklin,B&Murphy,D(1998年),《制作地方新聞:語境中的地方新聞》。阿賓頓,奧克遜,勞特利奇。
Hemmingway,E(2008年)。進了新聞編輯室。阿賓頓,奧克遜,勞特利奇
Maras,S(2012年)。新聞客觀性(新聞學的關鍵概念)。劍橋,政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