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紅

[摘 要]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對林業系統的建設工作投入了越來越多的精力和時間,推動了林業發展,且取得了豐碩成果。在林業發展過程中,要關注造林技術要點,采用科學的管理方法,注重營林面積的擴大及造林質量,如此才能為林業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討林業造林技術要點,并提出有效管護措施,以期為林業工作者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 林業;造林技術;管護措施
[中圖分類號] S725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7909(2020)28-52-2
林業發展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做好森林保護工作不但可以有效促進社會經濟發展,還可以不斷提高生活環境質量,改善生態環境,避免水土流失等。因此,為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要注重森林資源保護,不斷提高人們的森林資源保護意識,對其進行合理開發和利用。
1 林業造林技術要點
1.1 林地的規劃和清理要科學、合理
對于林地的選擇來說,不但會受到地形、氣候、土壤以及植被等諸多因素影響,同時也會受到當地經濟條件的直接影響,為更好地促進林業資源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要對林地的規劃和清理工作給予高度重視,以保證其科學性和合理性。例如,對于人工林來說,最好選擇土壤肥沃、地勢相對平坦的區域進行林木栽種。只有對林地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才能更好地促進林業發展,提高造林質量。此外,還需做好林地清理工作,這是林業造林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是不可或缺的一個工序[1]。其主要是指將造林區域的樹枝、雜草、灌木等雜物進行清理,以便更好地開展造林,促進林木健康生長。清理工作完成后,還應結合實際情況進行整地,如圖1所示,通過整地可以更好地改善土壤理化性質,增強其蓄水、保肥能力,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從而利于林木生長。
1.2 樹種和造林時機選擇要合理
進行林業造林時,應正確選擇所需苗種,必須要結合造林區域的實際情況,就當地的土壤狀況、水分狀況、氣候狀況等因素進行綜合考慮,選擇符合造林功能的樹種。一般情況下,造林技術要充分地考慮適地適樹的要求,大力提倡因地而異、因地制宜,合理地選擇樹木類型或套種混交形式。可適當提高闊葉林的種植比例,一方面,闊葉林樹葉落地后可保持泥土濕潤,落葉腐殖質可有效提高土壤肥力,促使林木更好地吸收土層養分;另一方面,可改變林相林貌,提高生物多樣性及生態賞玩性,提高林木抗病蟲害能力,對保持水土、涵養水源、調節氣候等均具有重要意義。需要注意的是,造林過程中要做好蟲病害防治工作,只有這樣才能有效保障林木健康生長,提高造林成活率。
另外,還需要注重造林時機的把控,造林時間一般多選擇春季,由于冬末春初氣溫較低,苗木地上部分基本均處于休眠狀態,此時進行起苗種植不會導致苗木丟失大量水分,可以有效提高種植成活率[2]。一般情況下,冬末林木根系即開始活動,若此時進行造林,苗木會優先生長根系,然后再進行樹葉的生長,可有效提高苗木的抗旱能力。但對于冬季寒冷、干旱的區域,應首選春季造林,最好選擇雨后晴天或陰雨天進行,如果出現間斷大雨、結冰或泥土過旱則不宜進行造林工作。
1.3 林地的管理和撫育要合理
不同的林木種植區域受當地自然環境影響,最終種植效果會存在較大差異,因此,應結合實際情況采用因地制宜的管理和撫育方式。對于不同的林地必須要采取不同的管理和撫育方式,不能一味沿用舊模式,例如,有的林木種植區域適合采用局部撫育方法,而有的區域則適合采用全面撫育方法。對于林地撫育工作,首先應保障林木有充足的水分,對施肥的管理要到位,以保證肥料充足,特別是氮肥的施用,要進行嚴格把控。一般情況下,要將水和氮磷鉀肥進行適量的配比,以便充分地保障施肥效果[3]。其次,應及時做好松土和除草工作,以便可以有效地改善土壤情況,極大地降低病蟲害對苗木帶來的損失,從而保障苗木茁壯生長和造林質量。最后,林業造林工作人員應不斷加強對林業造林技術的學習和研究,要定期對造林地林木進行觀察,以便充分了解林木的生長特點和習性,從而更加科學合理地進行管理。例如,何時進行苗木修剪,何時進行施肥等。只有通過積極的管理和撫育工作,才能更好地保障林業造林質量,推動林業可持續發展。
2 林業管護措施
2.1 不斷完善法律法規,加強對林業資源的保護和管理
為更好地對林業進行管護,必須要提高人們對林業資源保護的思想認知。首先,要不斷地完善林業相關的法律法規,利用法律約束管控非法破壞行為。其次,要嚴格執行森林資源的保護和管理工作,并確保落實到位,嚴厲打擊破壞森林資源的不正風氣。最后,要充分協調森林資源保護和社會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依法規范使用林木資源的行為[4-6]。任何時候均不能以犧牲森林資源為代價發展社會經濟,對于惡意損壞林業資源的單位或者個人要采取法律手段進行懲罰,從而改革構建一個穩定、和諧的林業環境,為林業可持續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2.2 加強森林防火,提高林業資源的生態效益
火災的發生對于林業資源來說,破壞性非常巨大,一旦發生火災,則很難控制住火勢的蔓延,其對森林資源的損壞不可估計。火災不僅會破快森林資源,而且會擾亂生態平衡,嚴重破壞野生動物日常生活環境。因此,應加強森林防火,消除明火的存在,以最大限度地減少火災的發生概率[7-10]。同時,應不斷提升林業工作人員的安全防火意識,加強日常巡邏和對于火災的預報能力;要定期組織培訓,加強對技術崗位作業人員的培訓,不斷加強作業人員對于火災防治的應對能力,可制定科學、合理的應對策略,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減少火災對林業資源的破壞。
林業生態效益是促進經濟建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應注重提高林業資源的生態效益。保護森林資源不但可以有效改善生態環境,還能更好地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為更好地發揮林業資源的生態效益,必須要始終將森林生態建設工作放在首位,提高林業工作人員對其的重視[11]。此外,為更好地保護森林資源,不但需要加強林業生態建設,還應不斷地調整優化林業產業架構,從而為林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
2.3 加強林業資源保護的宣傳工作
為更好地保護林業資源,應加強林業資源管護,積極做好宣傳工作,以此提高人們對林業資源保護的認知。例如,可在校園內開展宣傳保護林業的相關活動,讓學生能夠對林業保護產生足夠的認知和了解。同時,可采取微信公眾號、抖音短視頻、快手等網絡平臺積極推送林業資源保護的相關內容,充分利用網絡平臺宣傳保護林業資源的重要性,定時推送林業資源損壞的短視頻或者教育短片,讓人們充分了解生態保護的重要性。保護林業資源不但可以為社會、經濟、生態等帶來益處,而且可以更好地推動社會經濟發展。因此,要加強林業保護,為林業可持續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3 結語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要求越來越高,為追求高質量的生活水平,必須要加強生態環境保護。要充分認識到林業資源具有社會、生態、經濟等多項功能,保護林業資源不但可以有效改善生態環境,還可以帶動綠色經濟快速發展,更好地滿足人們對于生態環境的需求。
參考文獻
[1]安福雁,姚鳳華.淺析林業造林技術及林業保護措施[J].花卉,2019(8):258.
[2]楊祖勇.淺析林業造林技術及林業保護措施[J].農業與技術,2019(19):82-83.
[3]劉偉玲.淺析林業造林技術及林業保護措施[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19(14):783-784.
[4]汪丹.淺析林業造林技術及林業保護措施[J].中國綠色畫報,2018(7):36.
[5]漆小兵.淺析林業造林技術及林業保護措施[J].中國綠色畫報,2018(8):40.
[6]于淼,趙晗,申友.淺析林業工程造林的方法及措施[J].農業與技術,2014(9):74.
[7]黃娟.淺析林業造林主要質量問題及措施[J].農業與技術,2012(12):46-47.
[8]廖志鵬.淺析植樹造林技術與森林經營管護措施[J].中國林業產業,2016(11):23-25.
[9]臧林彬.淺析植樹造林技術與森林經營管護措施[J].科技創新導報,2017(6):64-65.
[10]王曉梅.林業造林技術要點及管護措施分析[J].農村實用技術,2019(8):75.
[11]彭川河.淺析植樹造林技術與森林經營的管護對策[J].農家科技,2018(7):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