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偉
[摘 要] 現階段,在林業生態建設過程中,應重視結合天然林保護工作的開展,不斷提高林業生態工程建設效率。天然林保護具有長期性、復雜性、系統性的特點,林業生態工程建設是近幾年我國綠色經濟發展的重要任務,林業發展不僅能使人們獲得豐富的林業產品,而且可發揮改善生態環境與調節氣候的作用。天然林保護的實施與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緊密相關,為促進環境質量水平的提升,需充分落實林業生態工程建設和天然林保護工作,以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增強生態建設整體效果。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林業生態工程建設與天然林保護策略,以期為林業現代化建設提供有效保障。
[關鍵詞] 林業生態工程建設;天然林;保護策略
[中圖分類號] X322;F326.2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4-7909(2020)28-70-2
天然林屬于重要的自然資源,能為人們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可為動物提供合適的棲息地,豐富物種多樣性。近年來,人們為推動經濟發展,對天然林進行亂砍濫伐,極大地破壞了天然林資源。在此情況下,生態問題越發嚴重,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的實施勢在必行。通過生態工程建設的實施,能為人們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1]。
1 林業生態工程建設和天然林保護實施的重要意義
林業發展對維護生物多樣性、治理荒漠生態系統、保護濕地生態環境有重要作用,其在我國經濟發展中占據重要地位。林業生態系統建設的實施能踐行可持續發展戰略,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實現。要想從根本上治理環境問題,修復生態系統,則需注重林業生態系統的重建及恢復,以促進其生態功能的發揮。森林資源屬于生態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生態系統發展和生態系統平衡會產生直接影響,同時是人們生活的物質基礎,因此需充分重視森林資源保護,使生態系統修復獲得更好的效果[2]。目前,我國已成為水土流失比較嚴重的國家之一,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在經濟建設過程中植被遭受了較大程度的破壞,且植被短時間內不能得到有效恢復。如果地區植被比較稀疏,風沙較大,多雨季節則極易出現水土流失問題,林業生態工程建設和天然林保護的實施,可有效減少水土流失問題。林業生態工程建設和天然林保護的實施,能促進生態恢復,減緩水土流失問題的進一步加劇,推動生態可持續發展。此外,林業生態工程建設和天然林保護措施的實施,能保護生物多樣性。一般情況下,天然林生態系統比較復雜,能在一定程度上為生物創造良好的生存環境與繁衍條件,進而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
2 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的有效實施策略
2.1 增加資金投入
保證林業生態工程建設順利進行的前提是獲得充足的資金保證,因此,相關政府部門應增加資金投入,將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的資金預算納入政府部門預算中,并適當簡化辦理程序,縮短審批時間,最大限度地使資金快速投入林業生態工程建設中[3]。同時,政府部門應發揮自身的特殊作用,呼吁社會各界參與工程建設,拓展資源來源,并對做出貢獻的社會人士予以一定獎勵,或者頒發相關榮譽。除此之外,相關部門應設置工程建設資金,實現資金專款專用,并強化對資金的監管,保證資金在收入和支出時的透明度,充分將建設資金用到實處。
2.2 運用科學經營管理措施
林業生態工程建設過程中,需注重造林生產工作的實施,加強科學管理。此項工作需由操作性較強的組織負責,以促進造林工作的有效開展,且需重視造林機制的完善性,進而保證工作流程的具體化、規范性,當遇到問題時可及時解決。同時,在此過程中需調動工作人員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以提升整體造林水平。造林工作完成后,需構建對應的保護管理機制,以保證林區管理工作的細化,將具體工作細分到個人,并嚴格把控林業資源的采伐[4],確保充分落實林區的各項管理工作、監督工作和培育工作,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
2.3 加強病蟲害防治
要想使林業生態工程建設在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上得到充分保證,則需積極開展病蟲害防治工作,只有在此前提下,才能使苗木質量得到保證,保障林業生態工程建設成效。病蟲害防治過程中,可通過合理調整樹種結構,適當擴大混交林實際種植面積,實現病蟲害防治目標。此外,在此過程中,需運用先進技術設備,加強對技術人才的培訓,使林業技術人員充分掌握相關專業知識,從而增強病蟲害防治成效。
2.4 堅持可持續發展理念
近年來,為促進經濟快速發展,森林資源采伐情況較嚴重,生態環境受到了很大程度的破壞,林業資源出現不同程度的浪費。因此,在推動林業生態工程整體建設過程中,要注重認知理念的轉變,增強林業資源保護意識,運用可持續發展理念推動林業生態工程建設,從而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
2.5 嚴防火災發生
火災對林業生態工程建設危害巨大。當前林業生態工程建設方面已制定了相應的政策措施,如清明節祭祀過程中嚴禁燒紙以及燃放鞭炮。有關政策的制定對預防火災的發生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難以完全杜絕火災的發生。因此,相關部門在工作中需強化森林管理,注重森林巡視工作的開展,要及時發現可能導致火災發生的因素,并選用合理方式將危險因素消除。火災的發生會對森林資源造成毀滅性的破壞,且在短期內難以完全恢復,要想確保森林資源可持續發展,則需充分落實火災防范工作[5]。在具體實施時,首先,應增加看守人員和管理人員的整體數量,避免火災發生后出現人手不足的情況;其次,要加強關注貧困邊遠地區,這些地區由于缺乏監管,在開展農業生產活動時,易出現明火。在防范火災的過程中,不僅需加強管理,而且需運用科學方式促進人們形成正確的觀念,以提升人們的思想認識,促使其在日常生活中嚴格規范自身行為。
3 天然林保護策略
3.1 加強技術支持
天然林保護工作的開展對技術要求較高,需相關工作人員對林業進行詳細調查,并制作科學的調查資料,從而為企業組織生產和培育森林資源提供有效保障。進行天然林調查時,需嚴格遵守森林撫育相關的技術要求,特別需謹慎思考樹木的留取工作,以保證采伐的科學性,最大限度地使群體生態平衡得到維護,避免出現亂砍濫伐或破壞生態鏈的問題[6]。生態林采、留標準的制定與林業健康發展緊密相關,其是促進林區整體質量水平提高的關鍵,因此加強技術支持至關重要。
3.2 健全林區規章制度
天然林保護的有效實施需健全的規章制度作為保障,在此過程中,需對伐區的日常管理工作進行嚴格把控,嚴格執行采伐木掛號作業以及調查文件,進而提升林業工作質量,確保林區工作作風更具嚴肅性。同時,需調高人員準入制度,保證相關工作人員具備良好的責任心,且有較強的專業基礎。除此之外,還需注重林區工作制度的改革與創新,從而最大限度地做好天然林保護工作,強化采伐區域中的制度管理,詳細策劃和分析天然林的實際管育方式。
3.3 科學規劃采伐強度
天然林保護的有效實施,是提高天然林生長質量、提升森林蓄積量、縮短林木生長周期、實現綠色生態效益的重要舉措[7]。為有效保護天然林,相關部門在進行林區采伐時,需結合實際情況注重調整采伐強度。近年來,森林實際可采資源日漸縮減,森林出現了結構性變化,在此情況下,成熟林區實際儲備量有所減少,非成熟幼林數量有所增加。因此,在天然林保護過程中,應根據當前的實際情況進行適當調整,將幼齡林作為培育重點,并加強技術支持,以加快林木實際生長速度。總體來講,在天然林保護過程中,需相關負責人員針對林區變化做出相應采伐調整,需制定與當前林區實際情況相符的發展計劃,進而促進林區持續發展。
3.4 重視補植補造
在進行天然林保護過程中,應注重補植補造工作的開展,以實際情況為依據,綜合運用多種補植補造措施,如塊狀法、均勻法等,從而促進天然林的發展。同時,需注重研究天然林區的保護政策、方針,要統籌建設策略,把握保護重點,保證天然林保護工作在有組織、有條理、有計劃的狀態下進行。通過補植補造工作的實施,能為林業資源實現可持續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4 結語
天然林保護和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的實施,在推動社會可持續發展方面發揮著積極的作用,能有效改善生態環境。在此過程中,相關部門應加強合作,彼此協調配合,推動天然林保護和林業生態工程建設有序進行,進而為人們生產生活創造良好條件,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獲得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耀宏.基于林業可持續發展的天然林保護工程策略及林業生態工程建設[J].江西農業,2019(22):63,66.
[2]康美玉.生態林業工程建設的對策與途徑探討[J].農民致富之友,2020(14):203.
[3]楊雪秋.林業生態工程建設與天然林保護策略[J].農家致富顧問,2020(8):274.
[4]田桂蘭.加強林業生態工程建設及其發展的有效策略研究[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20(11):3890.
[5]楊喜田.探討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的方式及其發展對策[J].農民致富之友,2020(10):207.
[6]李洪秀.新時期生態林業工程建設工作及發展[J].農民致富之友,2020(8):185.
[7]李寶林,楊雪萍.實施退耕還林工程加快生態林業建設[J].農民致富之友,2020(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