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美剛



[摘 ? 要]為使學生掌握圖像題的解題思路,教學中教師有必要做好相關題型的匯總,明確圖像題考查的知識點,并優選經典例題,與學生一起剖析,使其掌握解答圖像題的方法與技巧,以便在考試中能夠把握解題的關鍵點,實現快速破題。
[關鍵詞]高中化學;圖像題;解題思路
[中圖分類號] ? ?G633.8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20)32-0064-03
圖像題以圖像為媒介,能很好地融入知識,考查學生的讀圖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因此,在高考化學中備受青睞。解答高中化學圖像題時,首先應把握圖像的一些關鍵點,包括縱軸、橫軸表示的含義,圖像的起點、拐點、終點等,思考圖像變化的原因,充分挖掘圖像中的隱含信息,然后結合題干,積極回顧所學知識,認真分析,從而有效解題。
一、平衡移動圖像題解題思路
平衡移動圖像題類型較多,類型不同,考查的側重點也有所不同。解答平衡移動圖像題的解題思路通常為:其一,觀察可逆反應各物質的狀態,結合圖像的變化找到物質的量的變化規律,確定反應系數之間的關系。其二,對比圖像與頭腦中記憶的圖像,分析引起圖像變化的因素:是增加了參與反應的物質,還是改變了壓強、溫度,或是加入了催化劑,等等。其三,如需計算相關參數,應注重運用三行式,找到物質的起始濃度、變化濃度、平衡濃度,再運用相關的計算公式進行解答。計算時需要明確引起參數變化的因素,如平衡常數只受溫度影響,以此找到計算的切入點。
【例1】在2 L的恒容密閉容器中充入各1 mol的M和N氣體,發生反應M(g)+N(g)?xP(g)+Q(s)。在t1時反應達到平衡狀態。在t2、t3分別改變一個反應條件,檢測到P濃度與時間的關系如圖1所示,則下列各項中正確的是()。
A.可逆反應中x的值為1
B.在t2時改變的條件為使用催化劑
C. t3改變的條件為移去了少量的Q
D. t1~t3間該反應的平衡常數為4
把握圖像的拐點是解決本題的關鍵。審題可知P在t2時濃度突然增大,但平衡并未發生移動??紤]到反應所處的容器的容積恒定,因此,在t2時應該是增大了壓強。增大壓強平衡不移動,只能是反應前后氣體體積不發生改變的反應,即x=2,A、B兩項錯誤。考慮到Q為固體,因此Q的改變不會給平衡帶來影響,C項錯誤。t1~t3間反應溫度未發生改變,因此平衡常數相同。列出三行式,可解得平衡常數K=c2(P)/c(M)·c(N)=0.52/0.25×0.25=4,D項正確。
二、電化學圖像題解題思路
電化學圖像題通常以產生的氣體、出現的沉淀的量繪制相關的圖像,考查的知識點較多。解答此類題型時應有明確的思路:其一,認真審題,明確溶液中的溶質,判斷是原電池還是電解池。其二,根據所學判斷出兩極,并結合金屬活動性順序找到對應電極上的放電先后順序。其三,明確圖像縱軸、橫軸表示的含義,并根據圖像的拐點找到放電的轉折點,計算對應物質的量以及電子轉移的量,從而計算出相關的物質的量或物質的量濃度。
【例2】將CuSO4與NaCl溶液混合在一起后,使用惰性電極電解。測得標準狀況下兩電極上產生的氣體體積如圖2所示,則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 a為陰極產生的氣體,t1之前產生Cl2
B.在t1時,溶液的體積為1 L時pH為13
C.原溶液體積為1 L,則開始時c(SO42-)的物質的量濃度為0.2 mol/L
D.原溶液中c(CuSO4)∶c(NaCl)=1∶1
解題時先搞清楚兩極發生的化學反應是關鍵。其中在陰極發生的是還原反應,反應的順序為Cu2+先得電子生成單質Cu,Cu2+反應結束后,氫離子得電子生成H2。陽極發生氧化反應,反應順序為Cl-先失去電子生成Cl2,而后OH-離子失去電子生成H2O和O2。由圖2可知,a一開始就有氣體產生,表明a為陽極,A項錯誤。t1時,陰極生成單質Cu,陽極產生Cl2,溶液中的溶質為Na2SO4和CuSO4,溶液呈酸性,B項錯誤。根據圖2內容可知,生成0.005 mol的Cl2氣體,轉移0.01 mol的電子,對應NaCl的物質的量為0.01 mol。t2時,銅離子放電結束,產生氧氣168-112=56 mL,對應的物質的量以及轉移的電子數分別為0.0025 mol、0.01 mol,由電子守恒可知,產生的Cu單質為0.01 mol,對應CuSO4的物質的量為0.01 mol。若原溶液為1 L,則c(SO42-)的物質的量濃度為[0.01 mol÷1 L=0.01 mol/L],C項錯誤,D項正確。
三、電離平衡圖像題解題思路
電離平衡涉及的知識點較多,主要有物質反應、物質電離、物質水解等。解答此類題型的思路為:其一,根據圖像判斷弱酸或弱堿的電離程度,結合電離、水解知識分析溶液中的離子濃度大小。需要注意的是分析離子濃度時應靈活應用電荷守恒、質子守恒、質量守恒等定律,構建正確的離子濃度等式關系,部分等式關系需要聯立起來分析。其二,明確圖中關鍵點表示的含義,正確理解與運用相關概念進行分析。如“酸堿恰好中和”與“溶液呈中性”兩個概念是不同的,應注意辨別,前者表示中和的百分數為100%,后者表示溶液中OH-和H+濃度相等。
【例3】常溫下,用相同濃度的KOH溶液分別滴定濃度均為0.1 mol·L-1的三種酸(HA、HB、HD)溶液,滴定曲線如圖3所示,以下判斷正確的是()。
A.在100%的中和百分數下,將三種溶液混合在一起,滿足:c(HA)+c(HB)+c(HD)=c(H+)+c(OH-)
B.在圖中P點時,溶液離子濃度大小為c(K+)>c(A-)>c(HA)>c(H+)>c(OH-)
C.同濃度的三種酸對應的鹽溶液中KA的pH值最大
D.滴定三種酸至中和狀態時,HA消耗的KOH溶液體積最大,HD消耗的體積最小
在100%的中和百分數下,各溶液的溶質為KA、KB、KD,運用質子守恒進行分析可知,c(HA)+c(HB)+ c(HD)=c(OH-)-c(H+),A項錯誤。P點位置上HA和KA的物質的量濃度相等,溶液為酸性,HA的電離程度較小,離子滿足的關系式為c(A-)>c(K+)>c(HA)> c(H+)>c(OH-),B項錯誤。根據圖3可知,三種酸的電離程度由大到小依次為:HA、HB、HD。在濃度相同的條件下,A-、B-、D-的水解程度依次增大,對應鹽溶液的pH值依次增大,KD的pH最大,C項錯誤。當三種酸的濃度相同時,由電離程度可知HD電離的H+濃度最小,因此,消耗的HD溶液的體積最小,D項正確。
四、沉淀平衡圖像題解題思路
沉淀平衡圖像題在高考中多有出現,解答此類題型的關鍵在于判斷反應的先后順序,具體解題思路有:其一,在認真審題的基礎上,積極聯系以往解題經驗,找到解題突破口。其二,部分習題會給出一些提示,如物質的沉淀平衡常數等,搞清這些提示后再分析問題。對沉淀平衡常數而言,物質的這一數值越小表示越難溶,沉淀反應也越先進行。其三,結合所學,寫出正確的化學反應方程式,找到反應參數之間的關系,即可分析出最終結果。
【例4】在25 ℃條件下,Ksp[Fe(OH)3]=4.0×10-38,Ksp[Al(OH)3]=1.0×10-33。逐滴將NaOH溶液滴入到Al(NO3)3和Fe(NO3)3的混合溶液中,生成Al(OH)3沉淀的物質的量與加入的NaOH溶液的體積的關系如圖4所示,當Fe3+完全沉淀時,Al3+恰好開始沉淀。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原溶液中Fe3+與Al3+物質的量濃度比為1∶1
B.可加入過量的NaOH溶液將Fe(NO3)3溶液中混有的Al(NO3)3除去
C.B點存在兩種沉淀物,且上層溶液中Al3+與Fe3+物質的量濃度比為2.5×104∶1
D.C點的溶液中只含有NaAlO2這一溶質
根據已知條件讀懂題目是解題的關鍵。將NaOH溶液滴入到Al(NO3)3和Fe(NO3)3的混合溶液中,先產生Fe(OH)3沉淀,后產生Al(OH)3沉淀,分別對應圖4中的OA和AB段。由橫軸對應的線段可知其消耗NaOH溶液的體積為2∶3,不難推出原溶液中Fe3+與Al3+物質的量濃度比為2∶3,A項錯誤。除雜過程中過量的NaOH溶液與Fe(NO3)3反應生成Fe(OH)3沉淀,B項錯誤。B點沉淀的值達到最大,表明存在Fe(OH)3和Al(OH)3兩種沉淀,因為Ksp[Al(OH)3]=c(Al3+)·c3(OH-),Ksp[Fe(OH)3]=c(Fe3+)·c3(OH-),因此Al3+與Fe3+物質的量濃度比為2.5×104∶1,C項正確。C點時由離子守恒可知,溶液中還存在NaNO3,D項錯誤。
縱觀近年來的化學高考題不難發現,圖像在試卷中出現的頻率較高。但受多種因素影響,學生在解題過程中總是會出現各種錯誤,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既要分析學生出錯的原因,又要做好常考圖像題題型的匯總,優選經典例題,并與學生一起剖析解題思路,使學生掌握分析解答各類題型的關鍵。同時,鼓勵學生在日常學習中多進行練習、總結,不斷積累相關解題經驗及解題技巧,徹底鞏固這一重點題型。
[ ? 參 ? 考 ? 文 ? 獻 ? ]
[1] ?劉正心.運用作圖法,巧解化學題[J].科技風,2019(10):56.
[2] ?吳玲.高中有機化學的常見題型及解題技巧探研[J].成才之路,2018(6):63.
[3] ?趙雨泉.高中化學中對化學平衡原理的巧用研究[J].科技風,2017(24):19.
[4] ?李似麒,林玉瓊.高考理綜Ⅰ卷化學圖像題對“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的考查及啟示[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7(11):126-128.
[5] ?趙鑫光.高考熱點:化學平衡圖像題的解題思路和要點[J].中國校外教育,2017(14):116.
[6] ?彭梭. 高考化學圖像題的統計分析及教學策略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6.
[7] ?詹星悅.高中化學離子反應圖像題解題規律分析[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4(16):70-71.
[8] ?沈旭東.高中化學曲線型圖像題類型與解析概論[J].化學教育,2008(5):40-41+45.
(責任編輯 羅 ? 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