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軍艷
摘 ?要:本文針對日常教學中科學應用意識培養的薄弱環節,提出培養學生應用意識的實踐方法。讓學生感受到“科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科學離不開生活,生活中處處有科學”,從而逐步培養并提升學生的科學應用意識、應用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實現科學素養的提高。
關鍵詞:科學;應用意識;生活
一、科學應用意識
1.科學應用意識是指通過《科學》學習,形成一種科學的思想認識、思維方式以及用科學的眼光看待事物的方法。
2.初中學生的科學應用意識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能認識到大量的科學信息、科學技術在現實世界中有著廣泛的應用;二是當面對實際問題時,能主動嘗試著從科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三是當面對新的科學知識時,能主動地尋找其實際背景,并探索其應用價值。
二、學生科學應用意識薄弱的原因
1.教材局限性
課改的推進與教材的改變,注重了學科與生活實際的聯系,強調了科學知識的應用。但是,由于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以及教材編制時間等原因,一些新鮮的、學生感興趣的、有利于學生能力發展的資源在科學教材上得不到很好的重視和應用。
2.教師的觀念
初中學生的生活空間狹窄、生活經驗有限、掌握知識膚淺,所以運用所學的科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存在著一定的困難。許多教師認為在有限的上課時間內,將課本的知識點講到位、講清晰就已經很不錯了。加上升學的壓力,考試時都能得到有效的體現就達到目的了,用寶貴的教學時間談應用就是浪費,從而使得教學呈現功利化。
科學與生活密不可分,教學中要把科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讓科學問題源于生活,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認識,使學生切實感到所學知識是有用的,能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激起學生熱愛科學、樂于學習科學的強烈愿望。因此,教學中學生應用意識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呢?
三、學生科學應用意識的培養
1.教師要有意識有目的地進行素材的挖掘
教師要善于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擺在學生面前,多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背景材料,讓其觀察、收集信息,激發他們的認知沖突,真正吸引學生,并且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從而逐步消除很多學生學科學“乏味”“難懂”的困境。
例如:《磁生電》的教學時,學生對“電生磁”和電動機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直接設問引入:電可以“生磁”,磁能不能“生電”呢?這一問題對于學生來說是比較被動的。在本課教學時,我把對電動玩具車的發現呈現給學生。
師:你對玩具汽車感興趣嗎?
生:非常感興趣!
(我就把玩具車開動起來,玩具車運動起來,前面的小燈泡會發光)
師:為什么車會動,燈會亮?
生:有電動機,有電。因為有干電池呀!
師:如果我把電池卸下呢?
生:車不會動,燈不會亮!
(我卸下電池后,展示給學生看,然后將玩具車在桌面上用力推了一下,燈泡居然也發光了)
生1:咦!怎么會這樣呢?
生2:哦!我知道,我知道!可能里面產生了電!
… …
學生的興趣立即被調動起來,思維瞬間被激活,整節課沿著學生對問題分析的不斷深入和發現逐步推進和達成。
2.教學應有機地滲透科學應用
(1)教學引入時
例如:在學習《指南針為什么會指方向》時,由于學生對磁現象有所了解,但還沒有形成相對比較立體的認識,直接拋出課題根本不會吸引學生,于是我呈現了一幅“收廢品的三輪車”。師:學習科學,觀察很重要,思考更重要。這是一輛普通的三輪車,我卻對它非常感興趣?為什么呢?
生:跟別的車不同的是它的中部靠近地面有一橫桿。
師:你認為是什么做的?有何作用?
(學生議論紛紛)
生:可能是磁鐵吧……
師:據說因為有了這裝置讓老伯的收獲頗豐,經常能撿到小鐵片、易拉罐、礦泉水瓶,有時還有一角、五角、一元的硬幣,甚至還有金戒指呢。
(學生當時充滿疑惑)
師:你們認為這些話的可信嗎?如何去驗證?
生:通過實驗。
(將準備好的實驗器材分發到各小組,學生的學習興致非常高)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課引入是課堂教學中的起點,是新課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取材于生活中的素材能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習興趣、產生學習動機,引發學生自覺的應用意識。
(2)鞏固提高時
例如:在學習了“磁極間相互作用規律”之后,規律的記憶對學生來說并不難,簡單的記憶的結果不是學習科學的目的。如何讓所學的知識能在真實環境中體現出來呢?我在介紹了上海磁懸浮列車的有關背景后,問學生:如果你是磁懸浮列車的設計師,你有什么辦法讓列車“浮”起來?你能否用簡圖來向同學們介紹。這樣一來,學生的積極性非常高,大部分學生馬上答出,利用同名磁極相互排斥的原理。過一會兒,有個別學生說:用異名磁極也可以吧。學生的注意力又馬上集中起來,在紙上不斷地畫著。
應用教學能讓學生經歷自主“用科學”的過程,開放性問題的設置,有利于學生主體性的發揮,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真正理解,有利于學生科學素養的提高。
3.鼓勵學生自覺地學以致用,鞏固應用意識
實踐對于知識的理解、掌握和應用起著及其重要的作用,學生體驗過的知識能更深刻地理解,更熟練地運用。通過長期的有目的的引導后,我們班級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濃、積極性高,科學應用意識也在不斷地增強。如一位學生對商場門口圣誕樹上的小彩燈產生了興趣,他仔細觀察后發現彩燈的各個小燈的連接方式是串聯,有幾個小燈不亮了,但其它的小燈卻照樣發光。這讓他非常疑惑。他帶著這個問題和同學、老師一起討論,查了很多的資料,不僅知道這種彩燈的接法,還了解到根據不同需要而采用的更多接法,像家里的LED燈帶、廣告牌上會“流動”的彩燈等。
學以致用,讓學生感受到科學知識的價值所在,在科學知識的運用過程中,能使學生更熟練,更透徹地掌握知識,又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培養和提高。
培養學生的科學應用意識,需要循序漸進、由易到難逐步建立,要把培養學生的科學應用意識貫穿于教學的始終,盡可能多地給學生觀察、表達、交流的機會,有效地激發學生應用科學的積極性,使學生的科學應用意識在不知不覺中得到培養,最終實現學生科學素養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周忠.李小牛.中學生化學新課程應用意識的培養.知識窗(教師版).2010.01.
[2] 鄭青岳.科學知識運用100例.浙江教育出版社.
[3] 劉闖.數學教學中學生應用意識的培養.考試周刊20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