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全敏
《美術課程標準》在教學評價建議中指出:“在評價中努力體現標準的理念和目標,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與反饋功能,幫助學生樹立學習信心和發現自己的不足,促進學生在美術學習方面的發展。”因此,在美術教學評價中,我根據學生對美術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情況,結合學生學習美術的能力與態度、情感與價值觀,針對問題、把握目標、有的放矢,以保證美術教學評價的有效性,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
一、人性化評價
新課程評價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不僅關注學生的知識和技能的獲得情況,更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方法以及相應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兒童繪畫過程往往是一個游戲的過程,每一幅作品都凝聚著學生們的心血,都蘊含著豐富的內容。加上學生之間因受家庭、社會環境及自身遺傳因素的影響,存在著個性差異。因此,我在美術教學評價中,放棄了“一刀切”的武斷做法,實行人性化評價。有的學生善于色彩搭配,有的學生精于線條描繪,有的學生作品給人一種粗獷之美,有的則呈現一種細膩之美。我對于他們作業中的閃光點,都給予肯定,提高學生積極思考、敢于創新的能力。同時,我在評價學生作業的過程中,常常還請學生說說自己創作的想法和作品的表現內容,讓學生認識到自己作品的不足。除了留給學生不斷修改、不斷改進和完善自己的余地外,還多次對學生作業的評定結果進行修改,培養學生精益求精、力求完美的思想觀念。
二、縱向性評價
一個人的成功與否,不能只用與別人的成功和取得的成績進行橫向的比較來判斷,還應看其自身的縱向發展。因此,我在美術教學評價中,總是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去分析評價問題,及時發現他們的進步,及時鼓勵他們繼續努力。有些學生原本涂色潦草,但在后來的畫中他的涂色認真仔細了,這就是進步;有些學生性格內向,畫面構圖缺乏張力,但在后來的作品中注意了構圖的特點,敢涂敢畫了,這也是進步;有些學生原本對于美術學習缺少興趣,但后來他執筆畫了一幅“大作”,這也是進步。當發現他們的這些進步時,我采取單獨與學生談心的方式表揚他們的進步,樹立他們學習的自信心;當他們逐漸對美術課產生濃厚的興趣、作業的質量得到進一步提高時,我就對他們所取得的進步,進行全班公開化地表揚,對他們的努力進行贊賞,為他們的進步表示高興,多給他們一些鼓勵性的評價。這樣,讓他們慢慢了解繪畫,敞開心扉,感受繪畫給他們帶來的樂趣。
對于美術能力比較強的學生,我注重他們能力的發展與提高,鼓勵他們不斷地探索表現美的方式,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避免他們繪畫惰性的產生。學生的作業效果是老師設置作業要求及是否達成教學目的的一種直觀體現,教師的課堂評價是教師更好地把握學生的創作情況、及時反饋教學信息的重要方法。對于學生隨意畫的作品,教師不能不加分析的隨意激勵:“這位小朋友畫得棒極了!好,把掌聲送給他!”為評價而評價,忽視學生真實的感受及評價的積極作用,長此以往,會讓學生只能聽表揚,不能聽批評,認識不到自己的不足,盲目自大。因此,我在對學生作品的表現形式內容、創作方法手法、創作態度、創作意識等多維度進行縱向性評價。挖掘美術創作閃光點的同時,及時向學生了解自己授課中的不足,及時調整自己的評價方法。注意評價的客觀性、真實性和技巧性,既不虛假表揚,也不用藝術家的標準去要求學生的作品,努力把握好評價的“度”,做到科學評價,激勵學生的創作熱情,給學生更多的發展機會。
三、互動性評價
相互幫助、相互學習、相互提高,是新課程改革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讓學生參與評價,能夠幫助學生提高審美能力、視覺感受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對拓寬學生思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極其有益的。學生在評價的過程中,傾聽別人發言,進行評價交流,深入學習,最終獲得知識。這也是布魯納所說的“知識的學習”的一種手段。
在課堂教學中,我讓學生 “隨意”走動,在作畫的過程中相互欣賞,相互評價,做到取長補短。讓學生之間互相鼓勵,得到借鑒,讓課堂的學習氛圍更加濃厚,使很多學生的思維,不僅得到了相應的啟發,還重新回到了自己的畫面中進一步審視,得到了調整,培養了學生的創造能力。如,我在評價《素描寫生》作業時,利用互評的方法,使得學生產生了強烈的參與意識。盡管有些學生自己畫的一般,但評價別人的作品時卻很有一套。這樣,增進了師生之間的理解,使學生認同和接納了評價結果,促進了學生不斷改進自己的美術作品,獲得發展。
四、展覽性評價
展覽的過程是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過程。我采用中期展覽或期末展覽的方法,對學生的美術作品進行展覽性評價。讓學生選擇自己最滿意的作品參展,由學生和老師共同來評價其成績。通過這樣的評價,調動學生積極參與的意識。學生在選擇作品、修改作品、布置展覽、互相觀摩、自我評價、互相評價的活動中,提高自我評價的能力,學會欣賞他人的長處,鍛煉了語言的表達能力,培養了與人合作的精神。
總之,美術教學評價是對學生學習結果的評價,其作用正如《美術課程標準解讀》中所指出的:“評價美術作品是對學生完成學習任務質量的評價,并具有一定的強化作用。教師給予的評語和成績,對學生個人及對整個班級都具有導向作用。”教師的教學評價,要避免主觀性、隨意性與簡單化,要通過多種方式評價學生的美術作品,做到全面、客觀、有效,使每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發揮潛能、得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