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方紅
本周,美股突破3萬點,創了歷史新高,讓A股投資者艷羨不已。然而,我們的指數,好不容易爬到今年高點附近,就在銀行、保險、有色、煤炭、石油化工等順周期權重股開始接力活躍之后“猶豫了”。那么,A股還能走出跨年度行情嗎?筆者在這里對當前影響行情的一些因素進行簡單地分析,與投資人分享。
經濟基本面總體偏多,可以樂觀。要產生行情,經濟基本面改善是基礎、是前提。首先,從預期來看,最壞的時期已經過去或者正在過去。美股市場之所以好,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市場估計未來經濟再爛也不會比今年爛,疫情再嚴重也不會超過今年的情況,可以說曙光在前。回過頭看看我們的經濟,復蘇的態勢應該比較明確,今年肯定可以實現正增長。考慮到今年增長基數比較小,明年經濟增幅不出意外肯定會比今年好。其次,從最近影響經濟發展的幾個熱點因素來看,最難的環節正在緩解或者說開始緩解。國家金融委出手嚴懲各種逃廢債行為助力債市趨穩,進而有利于股市的穩定。美國新一屆政府重拾多邊主義應該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緊繃的外部環境。全球體量最大的自貿區RCEP啟航利好我國穩外貿穩外資。核心關鍵技術的國產替代集中攻關為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帶來福音?!笆奈濉币慌箜椖?、大工程、大產業的上馬更為后續經濟振興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再次從市場數據來看,最直接的資金需求正在改善或者開始改善。近期市場雖然震蕩,但權益類基金發行卻非常火爆,很多提前結束募集或者比例配售。截至到11月23日,全年新成立基金有1254只,首發募集規模總計超過2.7萬億元,為市場提供了源源活水。同時,新投資者開戶入市踴躍,據中登公司發布的數據,10月份新增投資者數量為112.01萬,今年1到10月共計新增投資者數達1487萬,可謂新韭菜大軍絡繹不絕。從這些方面看,后面如果出現跨年度行情也不意外。
市場技術面依然糾結,值得警惕。技術走向影響市場趨勢。大半年來,我國股市指數一直在箱體中震蕩運行,滬指基本上在3300點上下100點左右的空間中反復,深成指則圍繞13500點上下600點來回晃蕩。中小板、創業板的走勢也沒有脫離箱體。這種盤整走法讓投
資者對后市很難把握,可謂進退兩難,實實在在讓人糾結。這種糾結宛如溫水煮青蛙,很可能在下一步決定方向后讓一部分投資者感到錯失了這么長的投資決策機會。另外,盡管美股一路向上,我們的股指位置也不高,但它畢竟處于歷史最高,或許它后面還有不斷的新高更高,但高處不勝寒的壓力也非常大,投資者擔心萬一美股像今年一季度那種斷崖式下跌反轉,必然會帶壞我們的股市。從這個角度說,技術面沒有方向,向上向下都有可能,最終看市場的力量往哪個方向推。
個股結構不斷分化,需要小心。持續的熱點與賺錢效應是資本市場活躍的根本。最近投資者感覺市場不那么好做,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個股走向分化、熱點轉化太快。今年指數雖然漲得不多,但很多個股漲幅不小,市場整體估值也不算低,11月23日市盈率已經超過18倍,開始進入高估值區間。特別是科技、醫藥、消費等成長類股票更是透支了未來。有個上市公司全年營業收入只有五六億,總市值七八百億,稍微有點經濟學常識的投資者都知道高估了、透支了,但因為所謂的賽道好、門檻高,推薦的機構依然不少。這兩周順周期股反復走強,是短期估值修復的補漲行情還是醞釀未來的大行情,暫時無法判斷。有統計研究發現,每年四季度低估值股票都趨于活躍,而較高估值的成長股則會滯漲或者回落。鑒于醫療器械、藥品、白酒、互聯網、電子通訊等板塊籌碼松動、調整趨勢顯現,新能源等板塊處在高位、隨時可能下調。市場能夠得到大家認可接受的、可作為跨年度投資的行業、板塊并不是很多。后期要有行情可能取決于低估值的順周期權重股和一些低價股票,如果上漲板塊股票的拉力不能抵消下跌板塊股票的壓力,分化走勢的結果就可能變成轉勢,最終以調整的時間換未來行情發展的空間,那樣跨年度行情就可能變成空中樓閣。
市場心態趨向謹慎,切莫忽視。這段時間,有心的投資者會發現,追高往往吃套,漲上去很慢,跌下來容易。有些個股甚至今天漲停板、明天跌停板。從而讓投資者參與欲望越來越低,成交量也很難持續放出,觀望氣氛比較濃烈。究其原因,是對順周期權重股引領行情缺乏信心;是對大盤盤整多月突破方向的不放心;是對基金、機構年底結算可能帶來籌碼松動的擔心;是對高價股補跌風險的防備心;也是對年底個股可能爆雷的憂心;還是對年底政策不確定性的疑心。這些因素交織在一起,就會讓投資者在參與行情的時候,風險偏好降低,激進情緒減少,進而使得行情走起來猶猶豫豫、上下反復。
操作思路穩中求進,不宜太猛。綜合各方因素來看,宏觀基本面開始改善是確定的,投資者沒有必要對后市過分悲觀。但市場走勢仍然糾結,跨年度行情成型也不容易。這里有幾個觀察點需要注意,那就是大盤藍籌權重股能不能走出一波溫和的慢牛行情、低價股中會不會出現持續的熱點、高估值成長股這個位置可不可以止跌、成交量能不能不斷放大等。如果有,跨年度行情可期;如果沒有就把眼光放長遠。具體操作上,一個是等,等那些好公司、成長股跌下來,為來年投資打基礎、選標的。另一個是找,找低估值的價值股、找跌幅很深開始企穩的成長股、找下一波行情可能出現的新風口,慢慢建倉。還一個是看,看市場氛圍好不好、看買到手中的股票是越虧越多還是越賺越多、看創新高的股票多還是創新低的股票多、看漲跌比特別是漲停與跌停的股票情況,通過觀察,感覺出市場的冷暖溫度,決定參與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