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得林
【摘要】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實力突飛猛進,社會建設日益完善,在國民物質基礎逐漸夯實的背景下,逐漸提高對于生活質量以及身體健康的需求,所以醫療工作的重要性不斷凸顯,醫療事業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基層衛生院長期奮斗在醫療事業的第一線,具有公益性和基礎性的特點,隨著我國新會計制度的逐漸推行,對于基層衛生院的財務管理工作又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本文針對新會計制度下基層衛生院財務管理工作模式進行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新會計制度 基層衛生院 財務管理
引言:財務管理是在一定的整體目標下,關于資產的購置、資本的融通、經營現金流量以及利潤分配所進行的工作,在實際工作開展當中,需要根據財經法規制度,按照財務管理的原則,組織機構財務活動,處理財務管理,對于基層衛生院來說,提高財務管理工作整體水平,不僅有助于實現自身的健康經營發展,更加能夠為推動基層衛生院工作模式現代化和科學化發展提供助力,對此,則需要基層衛生院能夠及時了解新會計制度,對財務管理模式進行優化改良。
一、新會計制度下完善基層衛生院財務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一)提高管理與決策效率。基層衛生院是我國醫療衛生服務的基層組織,其工作目標主要是為社會公眾提供公益醫療服務,而在當前新會計制度下,完善基層衛生院財務管理工作,直接影響基層衛生院的經營效率與效果,并關系到衛生院未來的健康發展。在新會計制度的要求下,醫院的經營管理被納入到公益服務的范圍內,在醫院的實際工作開展當中,為了能夠實現自身醫療診斷水平的提高,通常需要結合科學技術的發展,對自身進行設備與儀器的采購和補充,為了能夠保障采購的合理性,則需要進行購前預算分析和購后的經濟收益評價,所以通過財務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則有助于為基層衛生院的決策者和管理者提供精確化的數據和資料,提高決策有效性,實現公益醫療服務的最大化收益。
(二)提高醫務人員工作積極性。醫務人員是基層衛生院經營與發展的主體力量,為了能夠增強基層衛生院的工作效率與質量,則需要對整個醫院的經營運作進行更加科學和全面的管理,在財務預算體系、成本控制體系和綜合業績考評體系方面提高與衛生院經營目標的契合度,所以在新會計制度下,則需要衛生院能夠正確認知自身工作水平,通過與新會計制度的比對分析,優化完善管理制度,健全工作人員獎勵機制,提高醫務人員工作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三)完善基層衛生院的財務管理體系建設。自新會計制度實施以來,基層衛生院內部管理也得到了一定的完善和促進,尤其體現在各項管理工作的開展當中,都能夠通過財務方式進行有效測評,所以在這種工作模式下,醫院通過引進資產折舊率、床位周轉率、醫療服務收益率等一系列會計參數,對醫院經營管理過程當中有效進行動態化分析,從而為實現成本核算管理目標提供助力。
二、新會計制度下基層衛生院財務管理工作內容
(一)以預算規范化貫徹全面管理。提高基層衛生院預算管理工作效率與質量,有助于規范衛生院內部經營與管理工作,所以在新會計制度和國家醫改的背景下,就要求基層衛生院能夠堅持全面預算工作方式,核查內部工作所存在的問題,并及時進行彌補,做好收支管理和具體項目的統籌兼顧,以基層衛生院的收支平衡為主要目標,主動加速內部改革和優化,增強衛生院的持續發展動力。
(二)加強財務核算控制成本支出。在新會計制度當中,對于財務權責制度具有明確的要求,需要基層衛生院能夠及時認清并貫徹落實,在資產的后續計量上引進權責發生制,規范資產核算的相關工作,比如對于財政返還額度的計算工作開展當中,則必須應當經過資產資金權利方的認同后,方可取得財政返還。而對于財政資金和醫院自有資金所組成的固定資產,在新會計制度當中則要求其納入折舊核算,需要醫院通過管理費用對無形資產進行核算。
(三)完善內控制度強化財務分析能力。以目前實際情況而言,我國基層衛生院的工作內容日趨復雜多樣,工作方式逐漸發生轉型,所以在此過程當中,為了實現對衛生院內部風險的預防和規避,則需要對內控制度進行優化完善,建立健全的財務分析綜合指標體系,結合醫院的實際工作情況,細化內部指標分類,為未來工作更好的開展提供依據。
三、新會計制度下基層衛生院財務管理模式分析
(一)建立健全的財務管理制度。制度是日常工作開展的前提保障,也是提高基層衛生院財務管理工作規范性和有效性的必要條件,所以在新會計制度下,為了能夠構建完善的基層衛生院財務管理模式,首先則應當提供制度保障。以基層衛生院的實際情況而言,造成財務風險的主要因素體現在財務管理制度缺失或不健全,對此在新的改革當中,基層衛生院應當主動對行業內部展開調研分析,并深入解讀國家政策標準,制定科學有效的收入管理制度、成本控制制度、財務預算制度的同時,在實際工作當中應當積極貫徹落實,嚴格消除賬額不符、收支失衡等方面的問題,切實提高財務管理工作的精確程度。其次,在新制度下,財務工作人員則應當符合醫院的實際需求,所以在醫院的日常工作開展當中,應當注重對于工作人員綜合素養的提高,除卻要求其具備過硬的專業能力外,還應當具有良好的職業精神、道德品質。
(二)降低基層衛生院服務成本。降低基層衛生院的服務成本,不僅能夠促進醫院財務管理工作更好的開展,更加有助于減輕患者就醫負擔,所以在實際工作開展當中,則需要醫務人員能夠提高重視程度,在對材料的采購當中,應當綜合考量材料的質量與經濟性影響,將衛生院的服務價格回歸到理性的水平上,此外,在材料的保管環節和日常使用當中,則應當加強管理工作力度,通過日常檢查,及時發現材料當中所存在的問題,及時采取補救措施或是進行更換,以避免由于材料浪費或無法滿足醫院工作需求而導致的時間與經濟成本支出。
(三)解決設備采購矛盾。醫療設備與器械是實現醫院醫療工作的必要保障,但同時也是醫院最大的成本支出,所以在基層衛生院的設備采購工作開展當中,則需要工作人員堅持比較和論證,協調各方利益關系,通過專業知識與法律法規的利用化解矛盾,提高采購工作的規范性。
結語:雖然目前我國醫療事業發展不斷加速,但在基層衛生院的財務管理工作開展當中,卻依然存在一定不足與矛盾,需要及時認清并進行改正,而新會計制度當中的相關規定和要求,對于完善和改善基層衛生院的缺陷具有明確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黃應發,新財務會計體制下基層醫療衛生院財務管理模式研究[J],法制與經濟,2016(10).
[2]林秋菊,探究新會計制度下醫院財務管理模式[J].財會學習,201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