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敏 曾于芳
【摘要】透過文學作品的相關內容來深度了解不同的文化意境,能夠對人文歷史有比較詳細且深刻的了解,《了不起的蓋茨比》-書自問世之后,不僅受到文學界的高度關注,而且連社會學家也對其有比較深刻的研究,其中大篇幅的對話所折射出來的是近現代人對于人生觀、價值觀的不同詮釋與理解。
【關鍵詞】了不起的蓋茨比 翻譯 語言行為理論
盡管《了不起的蓋茨比》從出版問世到現在已經有近百年的歷史了,但是在近現代文學史上,一直有人對其長期進行著較為深入的研究,本書也被翻譯成數十種文字以滿足各國讀者的需求。
一、《了不起的蓋茨比》的文學價值
從《了不起的蓋茨比》全文的基本內容來看,它所講的故事很簡單,就是一個上世紀二十年代極為常見的愛情故事,但是,之所以能夠引起較為強烈的共鳴,在社會上產生巨大的轟動效應,主要是結合當時的社會環境發展,將男女主人公在面對物質和愛情的抉擇上所表現出來的差異,與當下民眾比較關注的所謂普世價值進行了縱向乃至橫向的對比。
因為,如果說本書是一本愛情小說,反倒不如說本書是一本具有較強文學藝術研究價值的社會編年體敘事文學作品更為貼切。
二、語言行為理論
所有從事翻譯工作的人員都清楚,作為一個合格的譯員,必須要在絕對忠于原著基本意境的基礎上再去進行有效地理解與分析,在這個過程中能夠自由掌控的空間環境并不多。
然而其中有一個比較特殊的要素是,當原著的中的肢體語言所需要表達的意境需要進行有效補充的時候,語言信息必須要進行延伸性較強的伸展或者縮略,這樣才能夠比較精準地聯系上下文表現出相關的意思。這其實就是語言行為理論比較通俗的解讀。
具體到《了不起的蓋茨比》這本書上來說,類似需要進行這樣分析的段落和內容是比較多的,這主要是為了讓讀者用最短的時間來對當時的社會環境有一個細致的理解與分析。
例如原文第一章,譯本中是這樣描述的:
一直在屋里焦躁踱步的湯姆·布坎南突然停了下來,按住了我的肩膀。
“你現在做什么營生,尼克?”
“我在做債券生意。”
其實要是翻看原文的話,原文是I'm a bond man。而bond這個單詞如果是直譯其意思的化是債券,而bond man還有“不拿錢白干活的奴隸”之意,而身處這個環境中,無論是翻譯成什么樣的內容,其實是都能夠比較直白地反應出作者的基本意思,然而譯者之所以選擇仍然保留直譯的內容,其實也是一種一語雙關的用意在其中,畢竟在說這段話的時候.湯姆-布坎南的肢體語言動作是仍然在繼續的,是語言與行為深度重合的一種最精準體現。
三、語言行為與信息理解
從社會學家的角度上來理解,語言與行為所表達的往往是兩種截然不同的信息,因為行為所表述的視覺傳達信號往往是更為直觀,所以在日常行為中往往對于行為的關注度比較高,而在文學作品中,因為需要透過讀者自行來理解相關的意思,所以語言信息敘述的比較多。綜合起來分析的話,在文學作品中語言行為與信息往往是重疊的。
然而在文學家看來,所有的語言與行為都是完全匹配的,因為這是人內心世界最真實想法的一種具體表現。然而對于譯者來說,要想比較精準地翻譯相關內容,不僅需要了解當時的語言與行為信息,更需要緊密地了解上下文的基本信息,甚至還需要對人物的內心世界進行有效分析,這樣才能夠讓語言行為與信息之間形成比較密切的關聯關系。
這種翻譯的方式其實自始至終就貫穿了全文,譬如說在本書的一開篇,就采用了一首內容較為豐富的詩來表達意境:
Then wear thegold hat, if that will move her;
If you can bounce high, bounce for her too,
Till she cry”Lover, gold-hatted, high-bouncing lover,
I must have you!”
這首詩,如果按照直譯,可以翻譯成:
那就戴上金帽子吧,如果這能打動她;
如果你能跳得很高,也可以為她跳,
直到她哭“情人,戴著金帽子,高蹦跳跳的情人,
我一定有你!”
人民文學出版社所翻譯的《了不起的蓋茨比》中,雖然對于詩的基本內容并沒有改動,但是對于相關的詞語進行了更為精準地修飾,這樣就讓這首詩更能夠符合當時“主人公”的基本心境
那就戴頂金帽子,如果能打動她的心腸;
如果你能跳得高,就為她也跳一跳,
跳到她高呼:“情郎,戴金帽、跳得高的情郎,
我一定得把你要!”
這首詩并不孤立于文本之外,它與小說的主要情節產生一種微妙的呼應關系。要理解它,需要結合蓋茨比的身世。在不同的譯本中,增刪了一些語氣詞,而恰恰就是這些語氣詞,是聯系語言和行為轉換的比較關鍵的詞,處在不同的環境中進行解讀,這些語氣詞所需要表述的意思在有可能產生歧義的情況下,譯者采用比較客觀的方式進行“冷處理”還是比較貼切的。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不同的文學藝術環境中了解不同的文學作品并將其進行大篇幅的翻譯,必須要完全結合語言行為的不同變化方式來進行,這樣才能夠讓語言信息表述的意境更為貼近作者所需要表達的本意。或許單獨地解析其中某一句話,對于不同的讀者而言會產生些許的閱讀障礙,但是如果能夠充分地聯系上下文之后,其中相關的意思就能夠理解地比較清晰了,這也恰恰就是語言行為理論在翻譯具體運用中的絕妙之處所在。
參考文獻:
[1]李叢立.譯者慣習視角下<了不起的蓋茨比》巫寧坤譯本研究[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9,35 (07):155 -158.
[2]余甲波,美國夢的破滅——論《了不起的蓋茨比》中的追夢者[J].大眾文藝,2019(12):25 -26.
[3]李叢立.場域互動視角下《了不起的蓋茨比》巫寧坤譯本的出版歷程[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19,21(03):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