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剛印
【摘要】社區矯正旨在對罪行較輕、主觀惡性較小、社會危害性不大的罪犯或者經過監管改造、確有悔改表現、不致再危害社會的罪犯予以感化教育使其有一個順利融入社會的途徑。本文將主要通過對社區矯正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進行探討,并且提出合理性的建議,讓社區矯正變得更加合理有效。
【關鍵詞】社區矯正 問題 思考
引言:刑罰,古已有之。自商開始有“墨、劓、刖、宮、大辟”奴隸制五刑,其后至隋朝時便有成熟的“笞、杖、徒、流、死”封建制五刑,而今,我國刑法實行“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的現代刑罰。這種刑罰的歷史演進過程體現出我國刑罰制度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進步而從不文明到文明的演進過程。刑罰的出現本是為了約束人的行為,實現其懲罰犯罪和預防教化之目的。除了極其嚴重的犯罪行為應當適用嚴重的刑罰外,一些犯罪行為較輕的罪犯需要給其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讓其能夠順利融入社會,社區矯正便為此提供了可能。
社區矯正(Community correction)雖源于西方國家,但在北魏《后魏律·法例律》有“諸犯死罪,若祖父母、父母年七十以上,無成人子孫,旁無期親者,具狀上請。流者鞭笞,留養其親,終則從流。”之規定,此乃社區矯正雛形之“存留養親”制度。所謂社區矯正就是對被判處管制、宣告緩刑、假釋和暫予監外執行的罪犯所實施的非監禁刑罰執行措施:其執行主體不是監獄和看守所而是社區矯正對象經常居住地的社區矯正機構。作為一種全新的刑罰執行方式,社區矯正蘊涵著刑罰的懲罰性和恢復性之雙重價值。有鑒于此,我國于2003年引進社區矯正制度。社區矯正制度從引入至今,雖已經歷了十多年的發展,但目前還存在諸多問題。本文將主要分析現階段我國社區矯正的若干問題,并給予一定之建議,從而讓社區矯正之優勢得以更好發揮。
1.當前我國社區矯正存在的問題分析
1.1社區矯正的相關法律目前仍然比較落后,未能從根本上解決罪犯及其家庭因犯罪所帶來的生活困難
由于我國刑罰以懲罰犯罪為主要目的,致使國家對社區矯正的初衷依然是為了監督考察罪犯,并約束其行為,這種理念導致社區矯正和監獄矯正并無本質上的區別,只是收押的環境不一樣,整體上并沒有沒有相關的法律來切實解決如何讓罪犯能夠真正融入社會這一問題。在社區矯正之后,被矯正者還面臨著就業困難,別人嘲諷、歧視及犯罪“標簽”的影響等多種障礙,難以達到監督考察犯罪者、讓其能夠改過自新、最終被社會所接納之效,因此我國在立法理念和技術方面還存在著相當大的問題。
1.2矯正活動較少,范圍較廣,人員觀念落后
長期以來,大部分公民對于有犯罪行為的人都一直深惡痛絕,導致大家在思想觀念上認為對罪犯的懲罰是越嚴越好,這樣便受到了很多不公平的對待,長此以往,被矯正者心里會發生嚴重的問題,甚至還會重新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對于社區矯正活動來說,適用的范圍到底是哪些,如何讓罪犯可以有效約束自己的行為,如何讓民眾在社區可以真正的接納他們,這些都是社區矯正所面臨的問題。同時,對于社區的工作人員以何種方式開展社區矯正工作都存在著一些問題。一些社區在整個社區矯正活動中所開展的活動是十分少的,更多的是一些形式上的讀書思想匯報等活動。對于很多的社區矯正對象來說,其缺乏與社區工作人員必要的互動環節:社區矯正領導者仍然給被矯正者在社區矯正期間貼上罪犯的“標簽”,這使得社區矯正者覺得自己是低人一等的,有什么困難也不敢和社區工作人員訴說,長此以往其會產生一系列的心里健康問題。
1.3整個的社區矯正缺乏合理有效的程序
在大多數的社區矯正服務中很多社區沒有一個合理有效的程序來保證社區矯正能夠順利的進行,從而導致在大多數的時候處理社區矯正若干問題的時候顯得較為生疏。懲罰是社區矯正所必要的,但是在懲罰性的基礎上還需要有一定的恢復性,這個恢復就是讓社區矯正結束之后可以讓社區矯正者能夠真正的回歸社會,而不是一輩子頂著社區矯正者這一頂帽子。整個的社區矯正需要一整套程序來精準施策,有條件的社區需要結合本社區的實際情況和相關的執行部門一道制定合理有效的程序,既監督了社區矯正者,又可以讓更多的社區矯正者可以真正的回歸社會。
2.對社區矯正問題建設性意見
2.1完善社區矯正的立法和司法。前文中提到的社區矯正目前存在著法律不完善等多種問題,因此需要制定合理有效讓更多的社區矯正者可以從監督督查為主向社區接納、回歸社會方面為主的法律。對于司法、執法部門來說需要不斷的推陳出新,和相關社區一道,提前了解好社區存在的問題,從而為社區矯正者營造一個和諧友愛的社會環境,加速社區矯正工作的順利進行,整個社區矯正工作的順利有效進行是需要立法部門、司法部門以及社區共同合作完成的,這樣在有立法和司法保障的前提下才能更好的開展社區矯正工作,從而讓更多的社區矯正者在矯正期滿之后順利地回歸社會、回歸生活。
2.2完善社區矯正活動,增加社區服務方式,改變社區人員觀念,為了讓更多的社區矯正者可以真正的融入到社區,社區人員應當改變觀念,不要認為他們是“十惡不赦之徒”,不要認為他們是來搶工作飯碗的,而是讓他們充當社區服務的志愿者,為社區居民提供義務勞動,或者為社區的建設出謀劃策,從而讓更多的社區矯正者真正感受到其被社區接納,把社區當成自己第二個家,以促使其掌握生活技能與相關社會知識、塑造符合社會正常生活的信念和人格,最終促成其回歸社會,擺脫犯罪“標簽”的影響,使其能夠更快、更好地融入社會,達到預防犯罪之目的。
2.3社區矯正服務制定合理有效的程序。在前文中提到的目前社區矯正存在著程序較為混亂等多種問題,制定公正、合理、高效的規范化程序將是正確接收社區矯正者必然面對的問題。程序公正才能讓社區矯正更加的規范化,此乃從最初刑罰的懲罰性到矯正恢復性所必須的步驟。
3.總結
綜上所述,本文主要通過社區矯正服務目前存在的法律不完善,社區矯正整個程序較為混亂,社區矯正者社會接納性較低等多種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并且提出了完善立法和司法上的空缺,增加社會服務刑讓社區矯正者更好的融入社會,完善相關的程序。
參考文獻:
[1]張晉藩,中國法制史,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6.09,第5版:17、133、144.
[2]張桂霞.關于我國社區矯正工作若干法律問題的思考[J],鐵道警察學院學報,2015.15(1):51-54.
[3]趙爽,趙莎.關于我國社區矯正機構設置的思考[J],法制與經濟,2016,No.418 (01):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