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魯寧
【摘要】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對農村工作高度重視,要求商業銀行踐行社會責任擔當,助力鄉村振興。與此同時,商業銀行也清醒地認識到大力搞好農村金融服務的重要性,在積極拓展零售業務、借記卡等業務的同時,積極利用金融科技助力鄉村振興、加大農村金融服務力度,通過拓寬服務渠道、創新服務產品等途徑不斷滿足農村地區日益增長的金融需求,有力地促進了農民增收致富。然而,如何提升商業銀行的核心競爭力,更好地搞好農村金融服務,加快農村地區發展,實現2020年全面融入小康社會的整體目標就成了商業銀行思考的問題。本文對當前商業銀行在農村金融服務中存在的問題加以分析,在此基礎上對如何搞好農村金融服務提出了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商業銀行 農村金融服務 對策
1.商業銀行搞好農村金融服務遇到的問題:
1.1農村金融服務網點少。
前些年受“雙大”即“發展”大企業、大客戶)指導思想的影響,商業銀行陸續在農村地區撤并了許多網點,致使商業銀行的金融服務區域失去了“半壁江山”,農村地區的金融服務受到了較大影響。與此同時,部分商業銀行管理者和員工沒有真正意識到搞好農村金融服務的重要性,主動服務、超前服務的意識不強,農村金融服務工作缺乏主動性、靈活性和針對性。
1.2不能有效滿足新型農民的金融需求。
隨著城鎮化步伐的不斷加快,大量農民放棄耕種的土地到城市打工。部分打工回鄉的農民有了創業新需求,他們要么搞小企業,要么搞小行業,也就是商業銀行俗稱的“雙小”,“雙小”的快速增長有了不斷上漲的金融需求,迫切需要商業銀行為他們提供高質量、高效率的金融服務。然而,目前商業銀行由于網點少等原因,農村金融服務水平不高,不能有效滿足新型農民的現實金融需求。
1.3農村地區“融資難、融資貴”。
近幾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出臺了一系列利好農村的好政策,農村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加上金融機構自身的發展注力,農村金融服務實現了大飛躍。但是由于商業銀行是注重經濟效益的企業,而農村地區客戶分散,獲客有限,風險較難控制,因此,農村金融產品創新動力不足,金融服務水平有待提高,難以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廣大農村地區仍然存在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1.4防范風險任重道遠。
近幾年來,伴隨著金融科技的快速發展,包括阿里巴巴、京東在內的網絡科技企業也開始關注農村市場,網絡金融機構對農村金融注入活力的同時,也給商業銀行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商業銀行必須依托金融科技的發展,積極創新產品、提升人員素質、防范各類金融風險。然而,許多新人行員工大都沒有經過嚴格、系統的崗位培訓,基本是員工之間互幫互帶,進行分割性的業務指導,根本無法適應商業銀行對搞好農村金融服務工作的要求。
2.搞好農村金融服務的對策及建議:
2.1加快金融服務網絡建設,有效滿足農村金融服務需求。
要想搞好農村金融服務,商業銀行就要不斷優化網點布局,延伸農村金融服務的廣度和深度。一方面,要大力開辦“小微快貸”業務,實現農村地區客戶全流程線上操作,加快貸款審批力度,有效滿足農村地區的金融需求。另一方面,加快助農服務點拓展,為農村地區鄉鎮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村有一定經營規模的超市逐漸增多,商業銀行可以將其拓展為助農服務點,為其布放電話POS終端設備,借助其日常經營資金,滿足百姓客戶日常余額查詢、小額取款等基本結算需求。與此同時,要通過與省供銷合作社合作建設助農點,提升農村網絡建設效率,更好地提升農村金融服務效率。
2.2不斷加大金融產品創新,助力鄉村振興。
農村金融領域存在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已然成為制約廣大農村地區獲得有效金融服務的瓶頸。商業銀行要運用“農業大數據+金融科技”,整合涉農數據與信息平臺功能,精準獲客,有針對性地創新貸款產品,實現貸款全流程線上辦理,通過服務創新,改變坐等客戶上門的被動服務模式,主動走出網點服務客戶,創新推出“流動柜臺”,為農村地區提供優質服務。與此同時,商業銀行要大力推廣網上銀行、微信銀行等電子渠道,提升農村金融服務的科技化水平,拓展金融服務的深度和廣度,從而讓更多的農村客戶享受到便捷的金融服務。除此之外,創新設立“裕農通”村口銀行,積極發揮金融科技優勢,推動金融服務進村入戶,方便農民朋友辦理金融業務。
2.3開辟綠色通道,提高農村金融服務水平。
商業銀行要依托自有善融商務電商平臺,為廣大農村地區開辟綠色通道,通過減免相關費用等措施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穩定增收脫貧。與此同時,商業銀行要加大重點縣域批量化平臺搭建,開展全覆蓋式營銷,通過豐富的產品體系,滿足各類型小微企業多樣化的金融服務需求,為鄉村全面振興奠定良好的基礎。除此之外,商業銀行要運用“互聯網思維”,在縣域鄉鎮農村地區打造對公智能撮合平臺,針對涉農客戶不同金融需求,進行在線智能撮合,以此解決農村地區“融資慢”問題。
2.4加強普惠金融宣傳教育,增強風險防范意識。
商業銀行要廣泛運用營業網點、移動互聯媒體、電視廣播、報紙等渠道,大力開展金融知識宣傳教育,向廣大農村地區普及金融知識。與此同時,商業銀行要經常深入農村,尤其是深入到鄉村集市或一定規模的超市,通過咨詢、講座等方式,向廣大農村客戶宣講假幣識別、個人征信、企業征信、用卡安全、非法集資、電話詐騙等知識,以此提高農村客戶的金融知識水平,提高風險防范意識。除此之外,商業銀行要對員工加強內控管理、加大培訓力度,提高風險防范、識別、解決的能力。
結束語:商業銀行做好農村金融服務,既是商業銀行作為大行義不容辭的責任和擔當,又是加快金融精準扶貧,助力鄉村振興的有力舉措。?因此,商業銀行必須站在歷史的高度,多措并舉開展農村金融服務,有效破解?“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等難題,為2020年全面融入小康社會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馬寧.淺談商業銀行如何發展農村金融[J].經貿實踐,2016 (15):51.
[2]徐于藍,龔紫蘭,淺談商業銀行如何利用互聯網金融服務“三農”[J].現代金融,2017 (08):43-45.
[3]郭偉東,淺談農村金融服務創新與支持地方經濟發展[J],商業經濟,2017 (03):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