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洪燕 代海峰
【摘要】“一帶一路”倡議給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提供了巨大的發展契機。山東半島如何在現有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成就基礎上,結合“一帶一路”國家戰略,整合資源優勢,開發和利用半島絲路資源,進一步發展文化創意產業,促進產業優化升級,探索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模式成為未來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關鍵所在。
【關鍵詞】一帶一路 半島藍色經濟區 文化創意產業
一、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現狀
隨著世界經濟加速向工業化后期和后工業化發展,蓬勃發展的文化創意產業成為各國發展和研究的對象,國內各省區市紛紛將文化創意產業作為重點發展對象。
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藍色經濟區經過近20年的發展和積淀,創意產業成為文化產業發展的重點,初步形成集群化、規模化,集聚效應明顯,高端產業基地群和積聚園區發展迅速。但是,存在制約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文化創意產業良性可持續發展的因素。
第一,區域發展不平衡,地區差異較大。藍色經濟區內各地市文化發展的步伐不盡相同,內部發展不夠均衡,產業結構有待調整,發展水平參差不齊,強勁態勢尚未凸現。
第二,區域體制的障礙很難突破,缺乏科學、統一的規劃和協調,未能實現資源互通和共享。沒有形成區域文化的產業優勢,行政區劃的“壁壘”導致區域文化市場被割裂。不同城市有不同市場,區內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總體定位與產業結構有待明確和優化,發展目標不夠明確,重點不夠突出,文化建設的特色還不夠鮮明,文化商品和文化要素流通不夠通暢,文化生產要素市場的建設步伐相對緩慢,無法滿足文化產業發展的現實需要。
第三,項目雷同,缺乏深層內蘊,文化創意產業原動力不足,文化創意的“優秀產品”、“領頭企業”缺乏,影響力小,完整、成熟的文化創意產業鏈條尚未真正形成。很多地區傳統文化產業還占據較大份額,大部分企業規模弱小,資金分散,處于一個粘貼復制的創作模式:企業創新、研發能力不強,文化創意內涵不足,產品核心競爭力弱、附加值低,文化創意產業的輻射、帶動效應并沒有真正發揮。
第四,優秀創意人才匱乏。文化創意產業人才的引進、培養機制還有待進一步完善。
二、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模式探討
第一,挖掘區域特色,實現創意產業本土化。文化創意產業雖然具有無邊界的特點,但是并非同步、同等發展。不同地區各具特色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則成為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立足點,這也是解決當前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過程中項目雷同、原動力不足的重要途徑之一。海上絲綢之路在發展過程中,在不同地區影響和表現各有差異,首先要致力于去挖掘和保護相關的文化資源,突出其差異性,根據本地區特有的地理優勢、歷史背景和文化特色,為該地區量身打造文化創意產品,突顯區域優勢和特色,如煙臺的白石文化遺址、徐福東渡遺址、煙臺山外國領事館等,青島板橋鎮等,這些同為“絲綢之路”重要遺跡,為同時濱海城市的煙臺和青島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差異化增添了更為豐富的品質內涵。
第二,重點突破,形成品牌效應,從而帶動其他城市共同發展。依據半島文化產業建設總體布局,綜合考慮各區域歷史文化、產業發展基礎、文化特色,確定青島、煙臺、濰坊等眾多區域,發揮沿海大城市及港口城市的優勢,依托歷史文化名城、特色文化城鎮為高地,建設半島文化創意產業中心城市和文化創意產業聚集區、文化創意產業示范園。同時根據區域特點重點發展如文化旅游、演藝娛樂、工藝設計、民間美術等具有區域核心競爭力的領域,“重點突破”,通過打造重點城市、重點產業、重點品牌等形成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高地,輻射帶動區域內其他城市文化創意產業共同發展。
第三,強化區域利益共同體,共同繁榮。“一帶一路”核心是交流與合作,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是一個利益共同體,強調特色,重點突破的目的是為了實現共同繁榮。各區域在發展過程中統一規劃,確保各方的區位特色,實現差異化錯位發展,優勢互補,各城市文化創意產業企業間達成一種互相協作和資源共享的合作模式。
半島文化創意產業要實現大發展大繁榮,區域、企業就需要走產業聯盟融合,依托半島創意產業聯盟開展組織創新合作、人才聯合培養、整合資源、實現共享,提高自身競爭力,培育以“文化+”、“創意+”為核心的產業聯盟融合模式,特別是加強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方面的融合應用,將文化和創意元素與傳統產業、新興產業相融合,打造山東半島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新亮點和增長源。
第四,堅持創新發展,形成特色、成熟、完整的“和而不同”的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文化創意產業鏈。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一帶一路”提出本身就是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創新。文化創意產業的核心亦是創新,由原創激發的“差異”和“個性”是文化創意產業的根基和生命,創新是文化創業產業發展的強大動力。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秉承創新的理念,形成文化+“科技”、“創意”、“金融”、“互聯網”為特征的新興文化創意產業的新格局,形成一個既有核心文化產品,又涵蓋出版、演藝、影視、設計、旅游等各領域的成熟、完備的文化創意產業鏈。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關鍵在于建立并完善創意產業鏈,擴展延伸形成規模,以期獲得最大經濟效益。
“一帶一路”倡議,為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我們要秉承“一帶一路”共享共贏、開拓創新的精神,積極推進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將山東半島不同地區特色文化與創意產業進行有效對接,既是反芻傳統文化的精髓,又是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提升文化競爭力的有力手段。
參考文獻:
[1]馬蘋.區域文化產業創新發展模式研究[J].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47):6.
[2]李會勛周靜.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文化產業發展趨勢研究[J].山東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9):4.
注:本文為2018年山東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計劃項目(項目編號:J18RB090)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于洪燕(1981-),女,碩士,副教授,主要從事文化產業方向研究。代海峰(1978-),男,碩士,副教授,主要從事傳統文化及民間藝術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