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岳云
【摘要】本文闡述了工會扶貧幫困工作開展的問題,研究了工會扶貧幫困工作創新的方法和路徑。
【關鍵詞】工會 扶貧 幫困
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得我國社會積累了豐富的物質成果并形成了強大的國際競爭地位,但是伴隨而來的負面作用也不容忽視,貧富差距就是最為明顯的一個負面效應。究其根源,大多是個人工作能力、學歷、見識上的差距所導致的。一些家庭困難是勞動力不足導致的,一些家庭困難則是收入太低導致的,工會扶貧幫困工作應當首先了解這些家庭物質困難的根源,并針對性地解決這些問題。 截止到目前為止,工會扶貧幫困工作依然存在著不少問題,本文將就此進行詳細地闡述。
一、工會扶貧幫困工作問題淺析
第一,資金問題。扶貧幫困工作是一項落實到具體的物質幫扶上的工作,因此必然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目前來看,工會扶貧幫困工作的資金主要來自于以下三個層面:工會經費、黨政支持、職工捐款。但是上述資金顯然不能滿足扶貧幫困工作的需要。筆者認為建立愛心互助基金管理模式是很有必要的,這樣可以更進一步地促進扶貧幫困申報體系和資金管理體系的規范化和一體化,最大限度地拓展扶貧幫困范圍。
第二,扶貧幫困形式問題。扶貧幫困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比如在節日進行慰問、提供日常家庭生活的補貼、解決子女就學問題等等。傳統扶貧幫困工作之中,工會大多是帶著慰問金和慰問品走進困難職工家庭,這確實可以讓困難職工感受到組織的關愛,但是如果單純地僅采用這種扶貧幫困形式,未免過于單一和枯燥,不能取得實質性和快速性的成果與緊張。改善扶貧幫困工作效果和完善扶貧幫困形式之前,首先要解決如下問題:其一,和困難家庭家屬進行深入溝通,了解其在物質上出現困難的根源,在此基礎上幫助困難職工解決個人的思想問題,針對性地為其搭建扶貧幫困平臺,使其在提升個人素養、調整個人心理狀態的基礎上循序漸進地擺脫困難狀況;其二,幫助困難職工家屬再就業,困難家庭家屬職工如果能夠在就業,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緩解其當前的物質困難,家庭之中具有勞動力的職工都投入到工作崗位之中去,可以無形之中提升家庭收入;其三,創建針對困難職工的生活用品便利店,使其能夠在便利店之內買到價格低廉的生活用品,減少困難家庭職工在日常生活用品上的開銷。
第三,機制問題。扶貧幫困工作作為一項牽涉范圍較大的工作,需要完善的工作機制作為引導和支撐。雖然扶貧幫困工作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為困難職工帶來了一定的福利和幫助,但是從總體上來看,依然缺少完善和科學的管理機制與評價標準。部分困難職工甚至不清楚申報流程和困難指數是如何確定的,只能在困難嚴重的時候出面要錢。這樣的工作機制給工會人員的工作造成很大困難,導致相關的扶貧幫困工作難以為繼。因此,工會要積極地向困難職工進行扶貧幫困工作機制宣傳,讓其了解到困難金和慰問金等申報流程,使得扶貧幫困工作能夠在文明秩序的情況下進行,使得扶貧幫困工作得以順利進行。
第四,一對一結對問題。對于困難職工來說,扶貧幫困工作的關鍵點在于讓職工能夠自主脫貧,依靠自己的力量擺脫現在的困境,實現人生的價值。企業處級以上的干部應答你將自主脫貧作為工作重點,創建一對一幫扶模式是最佳工作機制。現階段,大部分企業的工會都沒有建立這種工作機制,筆者認為要建立這種工作機制,至少要從如下幾方面予以努力:首先,處級以上干部要加大對扶貧幫困工作的重視程度,重視程度決定了愛心指數;其次,處級以上干部要對一對一幫扶模式進行研究,深入到困難職工家庭之中去,了解家庭現階段收入情況和思想狀況,為其提供工作機會等等,找到增加家庭收入的最佳模式,同時構建相應的思想交流平臺,對一對一幫扶之中出現的問題予以針對性地解決。一對一幫扶模式可以從源頭上解決問題,幫助困難職工家庭從困境之中緩解出來。
二、工會扶貧幫困工作開展對策和建議
(一)創新幫扶方法
扶貧幫困工作的重點在于精準高效,各級工會應當在扶貧幫困之前要進行摸底排查工作,對于困難職工進行數據收集和檔案建立,精確地劃分職工的困難等級,為之后的扶貧幫困工作針對性開展做好充分的準備。首先,具體來看,工會可以按照八字識別方法來識別出困難職工,即入、照、看、算、審、示、建、助,也就是說,工會工作人員要遵循入戶訪問、拍照留存、人口查看、收入計算、條件審核、公示公開、檔案建立和救助標準制定等多個工作環節來對困難職工進行精準識別和清晰劃分。與此同時,工會組織要建立六個清的工作目標,也就是要清楚建檔困難用戶的家庭成員、家庭住址、困難原因、家庭收入、子女年齡和求學情況、思想狀況。其次,要充分依托互聯網優勢,構建不遺漏的建檔工作模式。工會組織要積極打造工會扶貧幫困平臺,及時地將困難員工的信息上報到平臺之上,篩選之后上報到平臺之上的困難職工要進行及時幫扶。再次,要動態地確保建檔的準確性。一是要借助資料查看、實地回訪、電話回訪等方式進行困難職工家庭的再確認:二是做好入戶拍照留檔的工作,在確定扶貧幫困標準的時候提供最佳的依據:三是在查閱評判對比的基礎上提升扶貧幫困工作的準確性。
(二)創新扶貧幫困工作形式
扶貧幫困工作不僅僅要探索新的工作方法,更要挖掘新的工作模式。筆者在自身工會工作經驗的基礎上,總結出如下創新扶貧幫困工作的新模式,具體如下:
第一,逢年過節的普惠幫扶。作為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髓和瑰寶,節日一方面是民族凝聚力維系的載體,另一方面也是企業與工會開展幫扶工作的前提和基礎。國務院和中共中央辦公廳于2017年出臺了關于實施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相關意見,意見之中明確了弘揚傳統文化、振興傳統節日、加強文化灌輸的重要性,該意見不僅要求要對傳統節日的文化內容進行集成和豐富,更要求在春節、中秋、端午、元旦等重要節日積極地開展扶貧幫困和送溫暖相關活動,讓那些處于經濟困難的職工能夠接收到黨組織和企業的關心和愛護。節氣的普惠性扶貧幫困工作是提升困難職工對生活的信心和對國家的希望的關鍵舉措,工會組織要積極地創新節日期間送溫暖活動,提升企業內部的員工團結度。
第二,走訪慰問進行重點幫扶。企業工會是黨組織聯系職工和群眾的紐帶和橋梁,是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手段。工會工作所有的重點都集中在關心困難員工、幫助困難員工理清情緒、發揮自身扶貧幫困功能之上。對于困難職工,工會要堅持徹底關心和幫扶原則,維護其生活尊嚴、滿足其基本的物質生活利益,構筑扶貧幫困一救助維權一一體化服務的全方位工作體系,通過積極走訪入戶、了解民情來知悉困難職工的心聲和訴求,傾聽困難職工的煩心事,對特困職工家庭要開展重點幫扶,解決其在工作上的后顧之憂。
第三,選好主題進行特色幫扶。扶貧幫困工作應當將送溫暖作為工會組織的重要內容之一,將自己定位為職工群眾的年家人。比如,工會可以開展諸如脫困不脫情、我們都是一家人等主題幫扶活動,讓扶貧幫困工作變得更有特色、更有效果。因此,工會組織要緊緊圍繞著組織目前的關鍵任務進行工作部署、中心任務確定,讓扶貧幫困工作能夠貼合實際、具有活力,從而激發廣大職工群眾的工作積極性,在實現自主脫貧的基礎上實現組織戰略目標。
第四,進行春夏秋冬全年幫扶。工會組織要堅持春夏秋冬的送安康、送清涼、送文化、送溫暖的連續性品牌活動。這種扶貧幫困工作的重點在于,困難職工群體一方面有物質生活上的幫扶需求,另一方面也有渴求文化知識和心靈關懷的需要,因此在發放形式航要做到進車間、進班組、進崗位,做到既及時又實際,讓廣大職工群眾心悅誠服。品牌性扶貧幫困工作能夠幫助工會組織更好地提升服務效能。
第五,在天災人禍的時候啟動應急幫扶。中國有句俗語叫天有不測風云。不可避免地,職工可能會遇到突如其來的火災、車禍、疾病等意外的天災人禍,而當其因為這些原因致貧或者返貧的時候,工會組織要啟動應急機制,解決職工燃眉之急。這種幫扶方式并不是常有的幫扶形式,但是卻是隨時有可能發生的,工會組織要做好應急而為的準備,才能從本質上做到有備無患。
第六,在患有大病的時候相互幫扶。對于一個人來說,患有大病絕對是人生的難關和折磨,同時也會給普通家庭帶來經濟上的巨大打擊。員工之間的愛心互助活動可以在職工遇到重大困難的時候做到人幫我、聚小錢、辦大事。在這種扶貧幫困形式開展的過程中,要堅持自愿參加、誰參與誰受益原則,能夠在員工突患大病的手及時就醫和治療,并早日康復。
第七,在子女求學的時候提供助學幫扶。基層黨組織應當承諾不讓困難職工的子女因為日資金的短缺而喪失求學機會。工會要了解困難職工家庭的求學和深造情況,明確其資金短缺現狀,為困難職工家庭點亮求學的明燈。
參考文獻:
[1]趙海珍.淺談工會扶貧幫困工作的幾點思考[J],中外企業家,2019(34):232.
[2]王潤平.淺談如何創新企業工會扶貧幫困工作[M].大同日 報,2019 -11-08(008).
[3]陳蕾.新時代工會精準服務體系建設分析[J],法制博覽,2019(18):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