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克軍
【摘要】新時期高校教育管理要更新理念,充分發揮管理育人的功能,發揮管理者與被管理者雙方的主觀能功性并且體現人文關懷。要有民主管理理念,建立起高效率的管理機制。在網絡文化如此發達,媒體多樣化個性化的今天,要與時俱進,學習最先進的管理科學和管理方法,創新管理機制。
【關鍵詞】高校教育管理 創新機制
高校教育管理是高校教育教學順利進行的重要保障,其管理水平直接影響高校的教育教學質量。新時期我國高等教育發展迅速,教育、教學、科研、管理等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然而,我國高校教育管理仍然有許需要改進的地方。如教育理念陳舊,教育教學管理模式死板單一,教師隊伍建設落后,有的專業與社會需要脫節等。因此,高校應加強教育管理機制創新,以適應新時期高等學校發展的新變化和人才培養的新要求,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一、新時期對高校教育管理的新要求
1、高校要更新教育管理理念
新時期高校教育管理不能滿足于按現有制度建立起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而是需要改變傳統陳舊的管理理念,充分發揮管理育人的功能,體現人文關懷,充發揮管理者與被管理者雙方的主觀能功性。要有民主管理理念,建立起高效率的管理機制。在網絡文化如此發達,媒體多樣化個性化的今天,更要更新教育管理理念,與時俱進,學習最先進的管理科學和管理方法,以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
2、改變傳統教育管理模式
行政化管理依然是高校管理的主要模式。教育教學、科研、專業建設、教師隊伍建設、人財物等都按照行政模式管理,管理制度多年不變。在新的信息化時代,如果不能根據時代發展建立起新的有效的教育管理機制,就會使教育教學和專業發展受到阻滯,無法滿足新時期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無法在教育管理中體現出以人為本的理念,更無法建立起民主管理制度,使學生參與管理和自我管理不能有效的實施。因此新時期高校要改變傳統的教育管理模式。
3、提高教育管理效率
傳統教育管理部門繁多,分工不明確,因此管理流程復雜,彼此配合不夠協調和優化,不能使資源整合與效率的提高達到最完善。由于條塊分割和管理方式單一,無法有效配置各種教育教學條件,各個部門之間存在相互推委的現象,使高校教育管理效率不高,文山會海時有出現,形式主義也不可避免,教學資源配置和優化受到限制。因此,要適應新時期新情況,想方設法提高教育管理效率,以促進當代大學生的全面發展,滿足學生成長的需要,培養優秀的人才。
二、新時期高校教育管理機制創新途徑
1、教育管理人才隊伍建設
高水平的教育管理人才隊伍建設是創新高校教育管理機制的關鍵所在。只有充分發揮創新人才的作用,才能更好的進行教育管理制度創新。因此,必須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提高教育管理隊伍的素質,高校教育管理人員必須向專業化方向發展,要對教育管理人員進行專業培訓,以提高所有管理人員的管理能力和專業化水平。建立專業化的教育管理工作體系。要使教育管理人員具備人文精神,具有管理育人的觀念和能力。要對教育教學和學生的培養有責任感和使命感,為教育管理的機制創新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和理論基礎。
2、樹立以學生為本的管理理念
新時期的高校教育管理,要轉變為以學生為本的理念。管理要有服務意識,樹立管理育人意識。在專業建設,課程設置方面,要充分考慮到培養目標和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在教師隊伍建設上,要從學生的需求出發,培養適應時代和新生代學生職業發展需要的教師隊伍。在專業體系建設上,要充分考慮社會需求和時代發展的需要。要改變那種按教9幣情況和傳統設課,設專業的現象。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可以使學生在專業選擇,課程選修,職業發展規劃等方面有更大的自由和更多的自主權,從而學生可以根據個人的興趣愛好和自身特長,合理安排自己的學業。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可以有效的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使高校的管理更加具有人文主義精神。
3、創造豐富多樣的教育管理方法
新時期高校教育管理要充分發揮大數據平臺的作用,借助網絡共享以分析教育管理數據信息,更加有效的開展教育管理工作。如開發高校教育管理綜合系統,系統可將所有教育教學資源,科學研究資源,人才物資源,校園文化資源,管理資源等進行整合與數據共享,可以引進廣大師生參與民主管理與民主決策,開展意識形態與傳統文化的建設。公開而透明的管理工作流程,開放互動的師生空間,將極大的提高工作效率,協調管理工作的各個部門單位,減少時間與人力的浪費,減少冗余度。再比如,充分運用自媒體建立師生網絡機制,如公眾號,微博等,方便廣大師生參與學校管理,發表進言獻策。建立起師生教育教學反饋、科學研究、管理民主、政策解讀等聯絡機制,從而提高教育管理的運行效率,以適應新時期高校教育管理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張彥惠,當前我國高校教育和管理機制創新路徑,南方論刊2018年第12期.
[2]王一涵,新時期高校教育管理的現狀和機制創新探討,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18年第6期,
[3]張緒忠,郭寧寧,美國高校通識教育課程改革的發展方向及啟示.教育評論2016(1).
[4]荼世俊,廖才英.大學生參與教學管理模式的探究.現代大學教育.200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