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改革,其基金委員會地評審機制也在不斷的完善與創新,這對我國科研進步與科技創新有著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本文以國家自然基金委評審改革的背景出發,進一步對評審改革的新舉措進行闡述,其中包括項目分類申請、項目精準打包與評審意見表的內容具體化、基金委的改革方向與時間表以及四方承諾制的評審工作,進而對同行評審和精準推薦進行新探索,以提升評審工作的效率。
【關鍵詞】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基金委 精準推薦 評審
引言
近年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將開展一系列的改革,這是為了推動我國科研項目全面新發展的重要舉措,其中建立以“負責任+計貢獻”為重點的評審機制是促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各個項目公平公正落實的重要保障,因而本文以評審機制改革為重點,對其改革路徑進行新的總結與探索,為夯實我國科技進步作出貢獻。
1.評審改革新背景
2019年8月,基金委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的相關規定,對面上項目等10類項目進行了集中審批,決定資助41752項,共資助直接費用2103070.68萬元,占全年資助計劃的72.51%。為更精準地遴選和資助符合科學基金資助導向的創新性項目,今年選擇全部重點項目和17個學科面上項目進行了分類申請與分類評審改革試點。在改革試點階段,要以科學基金資助為重要工作,并且建立與之相適應的分類評審機制,推動建立促進學科交叉和成果推廣應用的機制等;在深化推進階段,以學科的整體布局為重點,并逐步形成以先進信息技術為基礎的智能化評審系統和“負責任+計貢獻”的同行評議機制。
2.評審改革新舉措為做好2019年評審工作,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下簡稱“基金委”)采取了以下措施。
2.1開展分類申請和評審工作
在評審改革試點過程中,一共涉及3725項重點項目和22763項面上項目。自然科學基金委分類制定評審標準,優化各類通訊評審表格和評審要點,升級項目評審信息系統。目前,正在總結分類申請和分類評審試點工作經驗,為下一步全面推廣奠定基礎。
其中值得對比的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評審意見表發生了很大的改變,與原評審表相比,有諸多地方作出了相應的調整與增加。從申請內容上來看,原評審意見表是熟悉、較熟悉和部分熟悉三個檔次,而現在改為了熟悉、較熟悉和不熟悉,從而使得評審專家對評審項目的熟悉程度更加精細化。從評價意見來看,原評審表只有“具體評價意見”這一欄,而現在增加了很多具體化的說明,增加了四類科學評價說明,具體是“‘需求牽引、突破瓶頸類項目以研究的應用性為主要特征、重點關注選題是否面向國家需求、致力于解決技術瓶頸背后的基礎問題、促進基礎研究走向應用”:增加了四類相應說明,分別是“該申請項目是否面向國家需求并試圖解決技術瓶頸背后的基礎問題?請結合應用需求詳細闡述判斷理由”:增加了具體化的評議要求“請評述申請項目所提出的科學問題與預期成果的科學價值、請評述申請人的研究基礎及研究方案的創新性和可行性”。
2.2基金委改革方向及時間表
一方面,關于基金委的改革方向,具體要從背景、任務和目標三個視角來看。首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改革是新一輪科技革命蓬勃興起的發展趨勢所需的,這正好切合了國家的需求與全球挑戰,我們有必要對此進行源頭創新并加快破解當前重大科研挑戰,在大數據與全球化趨勢下對科學研究進行范式變革,學會學科交叉融合,加速科學前沿的步伐。其次,在基金改革任務上,基于科學問題的屬性要明確項目資助導向,堅持在基金資助方面能夠公開、透明,并且尋求一套完整的基金資助機制:在此基礎上要完善現有的項目評審機制,力爭做到分類評審和精準評審,以此達到評審記過的公正與高效:同時注重學科交叉的項目,在這種學科交叉的項目上要找到重點學科,并分配給多學科領域的專家進行評審,以此契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內在邏輯與知識體系。最后,關于改革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內在目標是構建新時代科學基金體系,以科學問題屬性分類的資助為導向,以負責任講信譽計貢獻的智能輔助分類評審為機制,以知識體系邏輯結構、知識與應用融通為學科布局,最終實現卓越科學的大目標。
另一方面,關于基金委改革的時間,分別是:2018年至2022年為第一階段,該階段的任務主要是全面落實資助導向、實施分類評審機制以及形成學科布局方案:以2023年至2027年為第二階段,該階段全面完成改革的相關任務,進而以實現卓越科學為最終目的。
2.3按四方承諾制開展評審工作
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條例》為指引性文件,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關于各方嚴肅履行承諾營造風清氣正評審環境的公開信》(以下簡稱《公開信》)為具體政策,公開信以精細化的方式將各個評審工作進行規定,并提出了要以評審專家、相關管理人員、項目依托單位和項目申報人為主體的四方承諾制,以此更加公平公正地開展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評審工作。
3.同行評審與精準推薦新探索
當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項目評審還存在跨界評審的現象,為有效提高評審工作的效率,提議盡快完善并全面實施同行評審新機制。同行評審不僅加大了項目申請者的申請難度,同時對于評審者也是巨大的挑戰,評審者必須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對本領域研究現狀要有精準把握并對該領域的未來趨勢有高度的判斷力。同行評審工作的開展前提是對項目進行科學、合理且準確地分組和指派,這要求項目管理者有起碼的專業知識和分類能力。
隨著同行評審機制的不斷探索,也意味著項目精準推薦的方式應運而生了。此前改革新舉措之一提到分類申請與分類評審,這是我們探索精準推薦方式的前奏。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學科分為數學、化學、生命、地球科學部、工程與材料、信息與管理等多個科學部門,其中每個大學科又分為不同的小學科或者方向,不同專家對不同方向的專業程度不一樣,而每一個方向都要有相應的權威專家,精準推薦的核心就是要將每個申請項目準確分配到對應的專業方向去,然后由最專業的專家精準評審。這種精準推薦的方式必須要經過大量的調研與實踐,將不同學科進行科學合理的專業方向細化,并且與之匹配相應的專家評審,此項任務的工程量很大,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地探索與發現。
4.結論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評審機制是各科研項目順利開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推動我國科研進步的重要一步,本文得出以下結論:
一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逐步形成以先進信息技術為基礎的智能化評審系統和“負責任+計貢獻”的評議機制:二是要分類、精準、公正且高效地開展評審工作,不斷探索精準打包、精準推薦與同行評審的新方式,并進一步完善評審機制:三是力爭構建以評審專家、相關管理人員、項目依托單位和項目申報人為主體的四方承諾制。
參考文獻:
[1]周忠和,趙維杰,以基金改革追求卓越科學:專訪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任李靜海院士[J].中國科學基金,2019,33(01):1-4.
[2]鄭知敏,劉益宏,于璇,雷蓉,李志蘭,謝煥瑛,車成衛,王長銳.2018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請、評審與資助工作綜述[J].中國科學基金,2019,33(01):5-7.
[3]鄭瑞琨,劉衛,魏增產,張武軍,陳登,孫超,王長銳.《關于進一步加強依托單位科學基金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解讀[J].中國科學基金,2019,33(01):45 -54.
[4]朱旺喜,張國俊.2018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化學科學部五處科學基金項目申請和評審工作綜述[J].化工 進展,2019,38(01):707-710.
[5]姚玉鵬,熊巨華.從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和評審程序探討如何提高申請書質量[J].中國科學基金,2017,31(06):524-528,
[6]陳首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制度創新及其文化意義[J],科技管理研究,2017,37(20):262 -266.
作者簡介:陳旭東(1984.1-)男,漢族,四川樂至,教授,博士,成都理工大學管理科學學院,研究方向:績效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