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斌
【摘要】建設健全社會信用體系是改革發展的需要。成熟穩定、高效運行的社會信用體系是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隨著“互聯網金融”和“消費信貸”的迅速發展,對個人信用信息服務需求也隨之增長。基于信用的營銷和服務是企業進行差異化客戶關系管理的重要手段,信用是可以將企業和客戶的利益撬動到最大化的有力杠桿。信用信息征集行業的成熟發展不僅能夠促進經濟的健康繁榮,還有利于維護良好的社會秩序,促進構建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本文在以下領域對個人信用產品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垂直領域 個人信用 信息產品
一、電信領域
中國聯通與芝麻信用于5月8日共同宣布,將引入一種信貸機制,并在號碼卡,購買,租賃和票據等諸多方面進行全面合作。芝麻信用得分為650或更高的聯通用戶不需要在某些套餐下預先存儲電話費。他們可以在支付通話費用之前享受通訊服務。據了解,在中國聯通與芝麻信用的此次合作中,除了芝麻信用額度為650以上的聯通用戶外,無需在特定套餐下預先留存話費,這開啟了電信業的“初享,然后付款”的立場。聯通的手機賬單也將包括在信用閉環中。準時履約將有助于增加芝麻信用分,欠款將被包括在負面記錄中。在幫助行業減少拖欠率的同時,受托人將享有更大的便利。
二、保險領域
2015年初,中國保監會和國家發改委聯合發布了《中國保險業信用體系建設規劃(2015-2020年)》(簡稱《計劃》)。該計劃明確提出,到2020年,保險業信用信息數據庫建設完成,初步建立保險業信用管理體系,評估體系,信用記錄等相關標準體系,基本實現互聯互通。在行業內交換和共享信用信息。將來,保險信用信息系統主要由監管數據源,中國信用擔保數據源和外部數據源等多方數據組成。通過積極融入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總體布局,保險業將在相互承認,共享信用信息,共同應用的過程中,逐步建立起誠信激勵與紀律處罰的聯動機制。行業的社會信用。該領域的代表產品是泰康在線、前海征信。
三、消費金融領域
大數據征信的出現,較好的解決了這個難題,各個消費金融企業開借助大數據征信開展業務。過去,傳統的信用參考數據源非常有限,甚至許多用戶都沒有任何信用記錄。實際上,這對互聯網財務的幫助很小,而大數據信用數據源卻相當廣泛。對于消費金融而言,最大的風險是個人信用風險。中國的個人信用報告才剛剛開始,個人信用還不夠廣泛。需要適當的指導和教育才能使消費者認識到信用的價值。大數據信用信息的興起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在評估個人信用方面發揮了很好的作用,可以大大降低因個人信用消費而產生的呆賬和預期的未付款風險。
本領域的代表產品為BATJ:在互聯網領域,百度、騰訊、阿里巴巴、京東等BATJ巨頭紛紛殺人消費金融領域,百度“錢包”、騰訊“微粒貸”、阿里“花唄”、京東“白條”,互聯網巨頭擁有龐大的客戶群和海量數據,利用大數據風控能更好地降低風險,以各種方式來開展消費金融業務,并且均取得了亮眼的成績。
四、大數據領域
大數據風險控制是大數據風險控制,是指使用大數據構建模型來進行借款人的風險控制和風險提示。與借款公司或借款人的原始經驗風險控制不同,大數據風險控制通過收集大量借款人或借款公司的指標進行數據建模而更加科學和有效。
大數據反欺詐是基于海量數據,通過機器學習架構的一套反欺詐系統,可以對包含交易詐騙,網絡詐騙,電話詐騙,盜卡,盜號等欺詐行為進行實時在線識別的一項服務。是互聯網金融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由用戶行為風險識別引擎,征信系統,黑名單系統等組成。大數據反欺詐主要是為金融行業或者電商行業的企業提供數據分析的業務以及服務,在進行支付或者信貸的過程中對于行業或者對個人提供~個信用評估的服務,通過大量的數據結合,可以很快的得到貸款方信用的評估結果,在欺詐者可能發生欺騙行為之前就將他們可能實施的行為扼殺在搖籃里,減少金融行業企業的風險。例如奇點數聚是通過大數據的分析結果,將欺詐者的畫像以及行為分析展現給金融企業,從而預防欺詐的發生。
五、商業決策支持
商業決策支持這項業務基于大數據分析,通過企業自有數據與第三方大數據進行多維度整合分析,進行市場研究和行業分析,基于詳盡的市場調研和行業分析,為客戶提供定制化管理咨詢服務。同時通過大數據決策模型幫助企業定位業務方向,進行生產經營決策,具體包括:客戶分群模型,為商品企劃設計決策提供參考;市場定價模型,提供精準化和差異化定價策略;銷售預測模型,整合全價值鏈營銷等。
個人信用信息征集、企業信用信息征集和資本市場信用評級(外部信用評級機構全覽)是信用領域三個主要的分支。一個完整的信用判斷,應該是基于債務方信息、輿情、各類數據、行為、關聯關系圖譜等的全覆蓋,對其主觀意愿、客觀能力的綜合判斷。互聯網時代,不論是個人信用信息征集、企業信用信息征集、乃至資本市場信用評級,可以基于ABCD(人工智能、大數據(大數據信用風險管理操作手冊)、云服務、區塊鏈)的發展,從傳統數據延伸到行為數據,從專家經驗、傳統模型延伸到新型算法,從傳統商業模式延伸到新型模式。我們希望信用信息征集機構能夠在創新能力方面、在競爭能力方面快速提升,讓信用信息服務這個輪子能夠越來越強、越來越大,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高質量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紀敬,Michael Turner.個人信用信息共享對經濟的作用與影響[J].金融電子化,ZOII(II):031.
[2]孟娜娜,基于信用平臺的個人信用信息共享機制研究[J].湖南大學,2008 (01):088.
[3]張興勝,賈知青.中國信用產品市場發展及其相關問題[J].銀行家,2011 (06):005.
[4]張金波.企業生命周期的信用特征與信用產品供給方案[J].管理觀察,2017 (05):010.
[5]楊帆,著力培育信用產品[J].浙江經濟,2015 (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