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婷
【摘要】留白自古以來都受到藝術家們的高度重視,它能通過實與虛轉換所產生的空靈給人以無限的藝術想象和空間意境。在現代青畫作品中留白以“棄其直,取其曲”的藝術表現力,它不僅擴張了青花二維平面繪畫與三維立體造型的藝術意境,展示了現代青花作品的物象魅力與精神內涵,而且也實現了當代人們在物質與精神上返璞歸真的追求。
【關鍵詞】留白 現代青花 美學
一、留白的藝術之美
朱光潛先生曾說過“無言與留白是美之最高境界”:“留白”顧名思義是恰當地給有限的空間一些空隙,留白不僅是一般意義上的空白,它還是畫面中的無,是一種“空靈”的美,是人們面對一種缺陷或刺激時不知不覺產生的一種“填補”、“完善”,以達到直覺平衡的狀態,這不僅是人生理、心理的需要,也是人類物質文明發展到一個新高度的必然結果。
留白這種藝術美學形式與中國儒、釋、道、法、墨思想淵源甚深。儒家思想中講究“丹漆不文,白玉不雕,寶珠不飾”的說法,其中的“不文”、“不雕”、“不飾”就是留白藝術的最初理論,他們重視事物的原色之美,反對刻意雕琢的裝飾形式,追求陰陽互生、相互依托的中庸之道,認為和諧才是真正的美。
中國美學上的留白表現最初是體現在繪畫這一藝術形式上,沿著中國繪畫史的足跡,我們可以看到諸多例子,如在唐代閻立本的《步輩圖》畫卷(圖一)中左側是典禮官、祿東贊、通譯者,右側是宮女簇擁中的唐太宗,為了更好地映襯唐太宗的至尊與凝定,作者巧妙地運用了每個人不同的體態、動作和大小來進行對比,這幅畫卷沒有過多的背景,畫面自右向左布局逐漸清晰疏朗,大片的留白使主題簡明扼要。還有著名的馬遠、夏圭在做畫時也十分講究構圖上的留白,更形成了著名的“一角”、“半邊”的獨特構圖法。還有吳冠中先生也常用大片的留白作畫,幾點墨彩,寥寥數筆,或是采用極具動感的平面切割和幾何拼湊的方法在具象與抽象間大膽滲透,畫面格調恢弘,筆力老練,足見一種懾人心靈的感染力。這些有意識的留白,陳述的是一種東方“大白之處有大美”的領悟,崇尚的是一種對本體事物感受的認知和情感的表達。
留白以新時代的審美角度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借助黑與白、實與虛、動與靜、確定與未知的對比,極好的避免了擁塞、堆砌與繁復,形成了有大小,有主次,有疏密,有虛實的新狀態,無論是對人還是對物,都有了呼吸吐納的空間。
二、現代青花作品中的留白藝術
青花作為一種文化和藝術表達的載體.有其獨特性。“知其白,守其黑”的美學理論更作為藝術表達的極好形式也被運用到現代青花的創作中,它不僅豐富了青花藝術的內容與形式,將生活化所特有的溫暖融入到青花審美中,升華了作品的審美品格,也喚醒了人們沉睡的感官,而且以隱喻和寫實的轉變來表達某種思考,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了人們心靈回歸本土的重要橋梁,以及人與人、人與物、人與自然接觸的重要媒介。
青花作為兼顧二維視覺和三維空間于一體的審美形式,研究這其中的留白藝術就不得不從青花的平面構圖、容器的新造、以及雕塑造型的融合上進行分析。在二維平面上,現代青花構圖如國畫構圖如出一轍,不僅能使畫面中的人物、動物、花鳥等主體更加突出,也能以單純的“無意義”形成一種狀態,一種感覺,一種精神。如新安畫派及珠山八友等人就在陶瓷繪畫的留白上有很高的藝術造詣,在青花藝術構圖中,常常采用大面積的空白使主體形象清晰明了,更以無象的空白化為意境延伸的空間。所以在現代瓷畫中,留白是具有特殊意味的構圖要素,不僅表現為真實的空白,也表現為空間的擴充,視覺的再造和情感的延續,有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聯想之妙。一件好的青花作品,以意境之美為核心,能夠給人一片寧靜的心境,留白之處看似無意,實則獨具匠心,在方寸之間能盡顯中國瓷畫藝術創作所追求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境界:如呂金泉老師的童子系列的青花作品(圖三、圖四),其畫法輕松、自然、奇特,背景的大片空白不僅讓人將視覺全部集中在主題上,同時也能給人無限的空間感。再看畫面主體物在青白關系的處理上,色調濃淡、虛實強弱方面都井然有序。整幅作品,無論是背景的空白,還是釉色的留白,都給人輕松、開闊、灑脫的感覺,這一切都映襯了莊子所說的“最美的東西貴在自然”。
留白成為了現代青花的重要審美之一,將青花靈動的意蘊和品不盡的詩意推向頂峰,被藝術大師們運用的淋漓盡致,形成了不僅是實實在在的空白,也是意境的空靈和宏遠。
總之,留白是現代青花必不可少的要素,它通過對物質空間的觀察、感悟、升華而轉化成為對心靈空間的探索,這是藝術家與欣賞者溝通的橋梁,是現代青花作品成功的關鍵所在,也是現代青花作品內在靈魂的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