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天宇
【摘要】不斷強化法治教育強度,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是當代實現法治社會的重要舉措。在我國快速發展的經濟背景下,社會法治建設也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效果,但是在近些年,未成年人犯罪現象卻在與日俱增,對我國的社會穩定帶來了極為惡劣的影響,同時,未成年人的犯罪問題也成為一項熱議話題。
【關鍵詞】法治建設 未成年人犯罪 預防犯罪措施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高速發展,社會中不確定因素的增多,未成年人犯罪現象愈發普遍,從法治教育以及社會穩定的角度出發,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是關乎國家未來前途與和諧穩定的重要前提。對于未成年人的法治教育,需要通過政治、經濟、教育、文化等多重手段,消除那些可能對未成年人帶來負面的社會因素。
1、未成年人犯罪的特點
根據相關的數據報告,當前我國未成年人犯罪趨近低齡化,針對未成年人犯罪的相關過程與最初動機進行分析,存在盲目性、甚至帶有神經質的瘋狂性,犯罪原因及出發點極為荒謬,行為及其猖狂,手段惡劣殘忍,并且報復心理極強。
2、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
未成年人缺乏主觀明辨是非的能力,其思維體系仍不健全,對于法律以及社會道德觀缺少認知,所以,其很容易在外界因素的影響下做出犯罪行為。
2.1、社會文化中的不良風氣。在新時代市場經濟給生活的方方面面帶來了很大改觀,但是,也讓更多的不良風氣摻雜在其中,各類單純以自身經濟利益為出發點的行為嚴重影響了未成年人的內心世界。同時,各類充滿暴力色情等信息的網絡書刊以及文化娛樂內容,讓帶有模仿欲的未成年人很容易走上不歸路。
2.2、拜金主義與享樂主義的沖擊。腐朽生活方式,是最容易丑化未成年人的心靈,大量的攀比更是讓未成年人充滿了偏激與執拗。當前,我國社會貧富差距拉大,讓很多人一切向錢看齊,而未成年人極容易在這樣的氛圍下沾染不良風氣,無法抵御的物質誘惑與金錢心理,會迅速讓其產生犯罪的行為。
2.3、問題家庭的錯誤教育。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建立社會價值觀的首要場景,而很多問題家庭給兒童帶來的巨大傷害,更是讓其養成無法逆轉的偏激人格。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師,而家庭環境更是對孩子的成長有著不可磨滅的影響,父母關系不和、老人無法對孩子進行有效管教、經常罵人、亂摔亂砸等現象都會給未成年帶來極為嚴重的心理陰影。
2.4、學校教育的法治缺陷。學校教育是引導未成人成長的重要場所,而良好的學校風氣以及教育手段,也是讓未成年全面成長的關鍵,可是,當前我國教育體系中,對于法治以及道德等價值觀念類的宣傳不足,并且一些缺乏職業道德的教師單純以自身喜好來教導學生,對于成績較差群體惡意侮辱,甚至體罰,使得他們自尊心嚴重受挫,喪失學習興趣并流落社會。
2.5、未成年人缺少必要的自控性。處于心理發育期的未成年人,其對于外界的抵抗能力以及自控能力均較為低下,很容易沾染社會中存在的不良行為與色情文化,同時,在遭受歧視后,這些人更容易產生逆反與報復心理。
3、預防未成年犯罪的措施
預防未成年犯罪,單純依靠社會的某一方面是無法有效達到目的,需要所在家庭、學校、社會以及政府機構等各方面通力協作,為未成年的成長提供健康良好的生活環境,強化其法律意識,引導其創建正確的社會價值與道德觀念。
3.1、家庭教育是首位。家庭是未成年人成長的首要場景,父母的責任感與對道德價值觀念的理解,將會直接影響未成年人的未來發展。相關數據表明,暴力家庭、單親家庭、家長過分寵溺或疏于管理、擁有不良嗜好等,未成年的犯罪水準明顯高于正常家庭,因此,在預防未成年犯罪的過程中,家長需要首先檢查自身是否存在問題。父母需要對孩子擔負起必要的責任,注意自身言行,以身作則,不要單純將一切問題的因素都推卸給未成年人.對未成年人進行必要保護的同時,不要過分寵溺,需要讓其擁有獨立的生活空間,并給予適當的引導,培養和諧穩定的家庭環境。
3.2、避免待業未成年人無所事事。在未成年犯罪的相關數據中,輟學與待業未成年占據了絕大多數,這些人因為沒有任何事情可做,整日流竄于城市的各個角落,同時,因為缺少經濟來源,造成其生存環境非常惡劣,各項因素促使其逐漸養成偷盜等行為。這一現象,需要相關部門擴大就業機會的同時,強化地區間的相關信息交流,為未成年人提供更為合理的就業場所,對各項人力資源進行合理的顛沛,讓每一個待業未成年人都對未來充滿希望,讓其有著可以自己創造未來的機遇。
3.3、法治教育的全面強化與普及。教育的根本在于育人,而素質教育中更是應該強化學生對于法律與道德觀念的認知,將愛國觀念與法律道德觀念融入到當前的教育體系當中,通過各類社會實踐,豐富其視野,同時,開展各種相關法律教育活動,讓法制教育貼近于生活,引導學生建立更為健康的世界觀與人生價值觀,讓其擁有足夠抵御不良風氣的能力。同時,為了未成年的心理健康發展,相關教師在進行授課與引導過程中,需要注重學生自尊心的建立,提高其對于挫折等負面因素的承受能力,及時對心理存在障礙的學生進行輔導。
3.4、嚴厲打擊各類犯罪行為。社會風氣對于未成年的影響無處不在,對社會風氣的全面治理,是為未成年人提供健康生活環境的基礎。相關政府機構需要與文化、教育、衛生等部門進行全面協同,在社區以及相關的學校等教育機構開展法制講座,定期發放各類法治教育宣傳冊,利用媒體等手段宣傳法治與守法的觀念。同時,對學校周邊的環境進行全面系統的整頓,清除一切暴力色情以及其他可能影響未成年心理的因素。在打擊犯罪的過程中,需要以相關法律條文為基礎,統一協同,全力保障,對于任何可能侵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黑網吧、色情酒吧等給予最大力度整頓。
結語:未成年代表著一個國家的未來,他們的價值觀念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社會的穩定與繁榮,預防未成年犯罪需要全社會的努力,需要各地區的黨政機關單位與家長、學校等進行密切的配合,組建全面系統的法治教育格局,培養未成年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念。
參考文獻:
[1]王天鴻.當代農村未成年人犯罪原因及預防措施[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01):1-3.
[2]徐意.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社會管理措施研究[J].法制博覽,2018(35):225.
[3]朱繼旺.未成年人盜竊犯罪三級預防措施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7.
[4]羅坤蘭,吳晶琳,未成年人犯罪預防措施[J],中國市場,2016(18):257-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