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夢琴
語文是一門人文性較強的學科,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能夠引導學生形成語文學習的創新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利用學生對語文的好奇心,引導其在語文學習中發現問題、獨立思考并進行探索和研究。在生本教育的影響下,學生能夠正確清晰地認知教學內容,同時拓展思維能力。
一、深入分析學生學習情況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有必要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在課堂教學中做一個引導者和啟發者,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以學生為主,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主動性和積極性。
教師所設計的教學內容要基于學生的學習情況,結合全面發展的需求,就字詞釋義和閱讀寫作能力等內容,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策略。
因此,教師在一堂課開始之前就要對教材進行深入研究和整合。就大部分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他們學習語文的目標往往并不明確,通常只專注于某篇作文怎么寫、某篇文章如何理解等片面的、零散的知識點。要想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教師除了要認真研究教材,還需要利用課余時間與學生進行溝通。借助溝通,幫助學生明確語文學習的目標,引導他們帶著疑問去學習,讓每一堂課都能有所收獲。當然,在溝通的過程中,教師也會了解到學生對某些知識點的掌握程度,整體把握學生的學習狀況。
二、根據學生的差異開展針對性教學
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確定教學要求,教師在充分把握學生整體情況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具體特征,如字詞記憶能力、古詩閱讀理解能力等,進行層次劃分,比如可以分為水平較高、水平一般、水平較差等,繼而針對不同的能力層次制訂不同的教學目標。
對水平較高的學生,教師可以要求其在一節課內掌握所有的知識內容;對水平一般的學生,教師可要求其掌握大部分的知識內容,包括基礎內容和一部分加強內容;對水平較差的學生,只要求其掌握基礎內容即可。
這樣對教學目標進行劃分,能讓每個學生都獲得進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實現教學的多元化,突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性。
對教學目標進行劃分還可以體現在教師對學習任務的布置上。我在講解《狐假虎威》一文時,會大致將學生分為能力很好、能力較好和能力較差三個層次,對能力很好的學生,我會將分析文章主旨和大意等復雜的任務分配給他們;對能力較好的學生,我會將掌握字詞和修辭手法等學習任務分配給他們;而對能力較差的學生,我會將掌握陌生字詞的任務分配給他們。這樣一來,不同水平的學生都有適合自己的學習目標,完成起來也相對容易,學習效率和教學效果大大提升。
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進行教學,可以讓學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完成屬于自己的學習目標。在學習目標的引導下,學生更容易找到學習的動力,高效投入到語文學習中。
三、利用講與練相結合的方式鞏固學生學習效果
生本教學中,教授新知識與鞏固舊知識都是不可缺少的教學環節。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實施,語文教材中增加了難度不一的練習題,教師在課前要深入研究教材,在講解練習題時應以選取學生熟練的知識點為前提,將練習題中涉及的知識點與教材內容進行整合。此外,教師還可以借助課后作業來幫助學生養成課后反思的習慣,督促學生通過答題來完成反思,加深對當天所學知識的理解和鞏固。
總之,教師應該正確認識生本教育理念,真正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激發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為其今后的語文學習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