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七九年六月三十日晚上,公冕的心臟停止了跳動。如今,黨和人民已對他的一生作出了公正的評價。在他的骨灰運回故鄉安放之際,作為與他共同生活了半個多世紀的戰友,我知道,用筆是寫不盡我對他的懷念的。
初涉革命
公冕是永嘉縣楠溪五尺村一個普通貧農的兒子,從小就給地主當長工。當時村里祠堂有個私塾,只有富裕人家的子弟才能進去讀書。公冕經常跑到私塾門外偷聽老師的講課。這樣,他初步掌握了一點文化知識。
公冕一家從春忙到秋,收割下的糧食卻一擔擔地挑進了地主家,一家人衣食無著。隨著年齡的增長,公冕越來越感到世間的不平等。開始,公冕把當兵作為鏟除人間不平的出路。十九歲那年,他瞞著父親進了杭州隨營學校當學兵。二十三歲時,正值辛亥革命風起云涌,他到上海參加了辛亥革命軍,在一個教導團(后改編為模范團)中當隊長。后因南北議和,部隊宣布解散,公冕遂到杭州第一師范學校當了體育教員。
東征北伐
偉大的十月革命,使公冕思想上受到了很大的沖擊。在馬克思主義思潮的影響下,在參加五四運動的實際斗爭中,公冕同志逐漸完成了世界觀的轉變,認識到只有馬克照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走十月革命的道路,實現共產主義社會才鏟除人類的不平等。
一九二一年十月,由沈定一、陳望道介紹,公冕能徹底加入了偉大的中國共產黨。一九二二年參加第三國際召開的遠東民族代表大會。一九二四年出席了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后他接受黨的派遣和廖仲愷同志籌建黃埔軍校工作,去浙江招考第一期學生和教導團士兵,為建立革命軍隊打下了基礎。他在黃埔軍校期間,除擔任一定的領導工作外,并和一批黨團員及國民黨左派參加組建“青年軍人聯合會”, 同校內右派組織作堅決斗爭。
一九二五年春,陳炯明叛變革命,廣東革命政府決定東征。當這支以共產黨員、共青團員為核心的東征部隊打到潮汕時,留在廣州的楊希閔、劉震寰也叛變了。這樣東征部隊立即回師平叛。在東征中,公冕作戰勇敢頑強,先后擔任營黨代表、營長等職。在指揮攻打龍煙洞的戰役中,公冕在敵人密集的炮火中沉著鎮定地指揮作戰,身先士卒,沖鋒在前。正當戰斗最激烈時,忽然一顆子彈打中了公冕的右腳。為了不影響士氣,他忍著劇烈的疼痛,一聲不吭,隨手采下幾片樹葉蓋住傷口,堅持指揮沖鋒。直到戰斗勝利,戰士們才知道公冕負了傷。這時,他才讓戰士們用擔架把他抬下戰場。由于他作戰勇敢,指揮靈活果斷,同志們親切地稱他為“我們的胡大元帥” (見郭沫若《 革命春秋》)。
東征勝利后,公冕在軍校任政治大隊長。這個大隊的學生多為知識分子,公累文化程度不高,工作中遇到不少困難。但由于他秉公辦事,善于依靠黨團員,團結群眾,文字工作盡量發動學生去做,因而大隊的組織和宣傳工作都做得很出色。在北伐戰爭中,政治大隊在鼓舞士氣、提高戰斗力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沿途許多部隊要求政治大隊(北伐時改為宣傳大隊)派學生去負責政治工作。因此,北伐軍未到武漢,政治大隊學生已派完了。他們在各軍、各師中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失敗之后
正當北伐軍乘勝進軍之時,蔣介石發動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成千上萬的革命同志慘遭屠殺。公冕當時在上海工作,是敵人通緝的“要犯”。由于他的勇敢、機智,逃出了敵人的魔掌,取道浙江經江西轉回武漢,擔任了七十七團團長。在“八一”南昌起義前,公冕帶的這個團在武漢擔任后衛,負責處理武漢遺留下的一些工作,如人員物資的轉移和病號的安排等,他以驚人的毅力完成了掃尾工作。七月底,這支部隊安全撤出武漢到達九江,遇到聶榮臻同志。在這以后,公冕奉命到上海待命,不久黨派他到汕頭帶兵。后因起義軍在潮汕失利而未成行。我當時在起義部隊參謀團工作。潮汕失敗后,我和一些同志取道香港回上海,在滬西黨的地下組織幫助下與公冕同志會面。在北伐戰爭期間,我都在廣東、武漢等地從事婦女工作,并有幸參加了“八一”起義,在長期的共同斗爭中,終于在上海和公冕結為革命伴侶。
此時,上海黨的活動轉入地下,我們在上海的生活、工作極為困難,公冕的心情是極基沉重的。秋收起義、平江起義的消息傳來,我們受到極大的鼓舞。一九二八年夏,我們同老家鄉親取得聯系,準備回家鄉進行武裝斗爭。但因公冕又一次受到敵人的通緝,被迫轉回上海。一天,在上海偶然遇到CC頭子陳果夫的弟弟陳立夫,陳說:“你只要給蔣介石寫封信,通緝令即可取消。”公冕當即嚴辭拒絕。后來陳果夫又托人來“勸說”, 都遭到公冕的駁斥。
堅決革命
一九二九年秋,公冕由上海經臺州繞道潛回浙南家鄉,在楠溪潘坑秘密組織農民革命武裝,成立浙南紅軍游擊隊,公冕任總指揮。一九三〇年組建紅十三軍,中央軍委任命胡公冕同志為軍長,金貫真同志為政委。紅十三軍人數最多時發展到五千多人,在浙南十多個縣堅持武裝斗爭二年多,沉重地打擊了反動勢力。就在這時,他家鄉三百余間房屋被敵人焚燒洗劫一空,許多親人無家可歸。直至全國解放后,這些房子才由政府撥款修復。
一九三一年底,公冕奉命到上海向黨中央匯報并請示工作,見了李德釗同志。黨要他在上海訓練一批干部,準備回溫州擴大游擊戰爭和兵運工作,牽制敵人對各地紅軍的包圍。由于叛徒告密,他于一九三二年四月在上海住所被捕,反動派用鐵悶子車把他解到南京,發號外加以渲染。他在獄中堅持斗爭,忠貞不屈,保持了共產黨人的革命情操。后經多方營救,他于一九三六年春出獄,被送到西安幽居。同年冬西安事變,他才得到真正的自由。過了幾天,周恩來同志到了西安。他們很快就見了面。多年不見的親人,在這樣的時刻會面,互相握著手,興奮不已。起初恩來同志派他到奉化找宋子文和宋美齡來西安見面商談。翌日得知瑞納(蔣的美國顧問)已到潼關,宋氏兄妹已準備來西安探視蔣介石,因而作罷。遂改派公冕帶了恩來同志親筆信去甘肅固原黑城鎮找胡宗南,曉以大義,勸他不要東犯西安。
迎接解放
抗日戰爭勝利后,我們全家陸續搬到上海。公冕在吳克堅同志的領導下做策反敵軍的工作。他利用舊關系,在敵人眼皮底下,搜集敵軍情報,瓦解敵軍,策動起義,出色地完成了黨交給他的任務。上海解放前夕,周恩來同志關切地打電報給吳克堅同志,囑轉告公冕,以宣俠父為鑒,注意安全。一九四九年五月二十五日凌晨,解放軍從滬西開進來了,不多久吳克堅、何以端等領導同志到我們家里來,我們熱烈擁抱,互致祝賀。
上海解放不久,公冕奉命到北京向周總理匯報工作,并參加了開國大典。同年十月,總理又派他到西安繼續策動胡宗南起義投誠,瓦解其所屬部隊。他隨彭德懷、賀龍、習仲勛同志乘鐵甲車沿西北公路去解放蘭州,他沿途做策反敵軍工作。蘭州解放后,他回到西安繼續寫信派人送到敵軍部隊,讓一些軍師長向解放軍投誠。這時敵人兵敗如山倒,退得很快,公冕的信也要飛快送到才行。為了配合我軍盡快地解放四川,他在西安帶病堅持工作,直到臥床不起。組織上打電報讓我到西安照顧他。直至四川解放,他的工作才告一段落。
普通戰士
一九五〇年春,我們奉命從西安回到北京。公冕在北京協和醫院(即今首都醫院)住了半年。病愈后,周總理曾問他要做什么工作,他只說自己身體不好,沒有任何要求,以后他也從不向黨伸手,體現了他不為名、不為利的高尚品德。
一九八四年四月六日,國務院黨組織在北京八寶山公墓禮堂為公冕同志舉行了隆重的骨灰安放儀式。莊嚴的中國共產黨黨旗覆蓋在公冕骨灰盒上。鄧穎超同志和中央組織部、統戰部等單位送了花圈。有關領導同志、親友家屬和紅十三軍烈屬代表共一百多人參加了儀式。此時此刻,當我追念公冕革命的一生,不禁熱淚盈眶,感奮不已。公冕同志和我們永別了,但他那無私無畏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到底的革命精神,和不畏艱險堅決完成黨交給他的各項任務的崇高品質,將激勵我們為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奮斗不息。
(注:本文作者彭猗蘭為胡公冕同志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