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在分析人的全面發展理論產生、內涵以及特點的基礎上,提出了人的全面發展理論對構建學前教育專業本科人才培養目標、培養內容、培養過程及培養考核的啟示。
關鍵詞:人的全面發展理論;學前教育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一定的理論可指導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人的全面發展理論是構建地方高校學前教育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的出發點和歸屬。
一、人的全面發展理論
1.人的全面發展理論產生
文藝復興時期,古希臘的一些哲人們開始對“自身發展”進行研究。柏拉圖在其《理想國》中就提出了“體、智、 德、美”的全面發展,盡管這一提法只屬于奴隸主教育的特權,不能真正實現所有人的全面發展,但為人的全面發展思想產生起到了一定的影響作用。
直到19世紀,有研究者從人性論出發,抨擊了資產階級對工人階級剝削造成的人的片面發展,將人的全面發展思想提高到一個新高度。不過,由于階級的局限性,當時人的全面發展思想只能成為空想,未能真正實施,但它直接影響了馬克思主義人的全面發展理論思想的形成。
馬克思主義人的全面發展思想的形成與發展體現在以下著作中:在《1848年經濟學手稿》中, 他初步提出了人的全面發展思想、新型的人的思想、勞動是人的全面發展的基礎;之后又對人的全面發展進行了辯證唯物主義論證;在《共產黨宣言》中,提出“未來共產主義社會的本質特征就是個人的全面、自由的發展”;《資本論》的出版,體現了馬克思主義人的全面發展思想的確立。
2.人的全面發展理論的內涵
對人的全面發展理論的理解,可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本文從以下幾方面來闡述人的全面發展理論的內涵。
(1)人的需求的全面發展
社會是由不同的人組成的,人生存在社會生活中,扮演著不同角色,有不同的需求,這就要求人要有多方面的發展、要全面發展。人的需求總體上可分為兩個方面,多樣性需求和層次性需求,這正好與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相吻合。馬斯洛認為,人的需求是由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實現的需求,由低級到高級而形成。所以,人的需求不斷發展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2)人的勞動能力的全面發展
社會中的人,必須依靠勞動來維持生活、貢獻社會。人只有通過不斷的勞動工作才能提升能力、形成自己的本質、促進自身能力全面的發展。人的勞動能力包括多方面的內容:體力勞動能力、智力能力、社會交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等。這些能力相互間彼此影響、彼此促進,共同促使人的勞動能力的全面發展。對學生而言,勞動能力可包括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發展,但要明確這幾個方面的發展不是平均發展,而是各有側重的均衡發展,也是人的全面發展。
(3)人的個性的全面發展
從心理學角度看,個性發展是指個體在需求、氣質、愛好、價值觀等方面形成穩定的心理特征。這些心理特征來源于其所處的社會關系中,每個人都有其獨有的特點,在某些方面表現有差異。每個人都要生存和發展,都要自由地發展和發揮他的全部才能,都要成為創造世界的主體。只有促進人的個性的全面發展,才能激發出人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才能真正充分發揮人的主體性。
3.人的全面發展的特點
真正的人的全面發展是一個永無止境的歷史過程,要想完全實現“人的全面發展”,需發展到共產主義社會。現階段,人的全面發展具有以下特點:
(1)理想完美性。人的最高理想就是真正達到“自由而全面的發展”,但它只能作為理想,是人們力量的源泉,不能真正實施。現實生活中人的發展總是有差異的、片面的,距達到“全面發展”的目標還有好長好長的路要走,可以說是遙不可及。從這個角度來講,社會主義社會階段,人的全面發展具備一定的理想完美性。不過,社會主義社會的不斷改革與發展為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奠定了基礎,成為推動共產主義社會盡早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的直接推動力。
(2)現實生活性。人的全面發展,其內容和要求是實實在在基于一定的社會生活條件、特定現實提出的,它存在于社會一定階段的現實生活之中。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歷程,已經克服了人的片面發展,為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創造了一定的條件。可見,從建立社會主義社會那天起,不斷進步的現實社會生活就開始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人的全面發展的實現提供可能性。而且隨著社會、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發展,越來越多的人也在不斷進步、不斷完善,實現著自身的全面發展。
(3)歷史過程性。人的全面發展,從開始萌芽——形成——今天的發展——真正的實現,是一個歷史的過程、不斷完善的過程。隨著社會政治、經濟以及文化水平的不斷提高,人的發展也越來越全面,這是一個螺旋式上升的歷史過程,止于至善。而且,每個人的全面發展,都是在一個無限開放的、實踐中不斷生成的過程,而非一個既定的、完成的過程。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的全面發展的內容、水平也是不斷發展的。所以,人的全面發展具有歷史過程性,是歷史發展、運動的結果,我們要遵循歷史的發展規律,來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二、高校學前教育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模式概念的界定
有關“學前教育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的概念,可謂多種多樣,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理解。筆者認為“學前教育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模式”是指培養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生的一種科學的思維和操作方法,是在相應教育理念的指引下,為實現學前教育本科生的培養目標,把諸要素優化組合起來的一個有序系統。本文中的諸要素包括:培養目標、培養內容、培養過程和培養考核。培養目標在人才培養模式中具有指導性、既是培養活動的起點又是培養活動的終點;培養內容在人才培養模式中處于核心地位,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載體和對象;培養過程在人才培養模式中起組織性的作用,是培養模式的核心,培養過程是否科學合理,關鍵在于其實施過程中各環節是否優化組合;培養考核在人才培養模式中具有調控指揮的作用,在學生培養的整個過程中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三、人的全面發展理論對構建高校學前教育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的啟示
1.對學前教育專業本科人才培養目標制定的啟示
培養目標,是指依據國家的教育目的和各級各類學校的性質、任務提出的具體培養要求,主要回答“培養什么樣人”的問題。學前教育專業本科人才培養目標的制定首先要依據國家的教育目的。201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強調:“促進德育、智育、體育、美育有機融合,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使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是國家現階段的教育目的,充分體現了培養目標制定中一定要體現培養“人的全面發展”;另據江西應用科技學院的特色,也要求培養德智體美勞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從學前教育的專業性來講,也要求學生既要掌握基礎理論知識、又要掌握多種實踐技能、還要養成積極的情感態度,要成為一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故培養目標的制定,宗旨就是要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2.對學前教育本科專業人才培養內容選取的啟示
培養內容的選取,要依據社會需求、培養目標要求和學前兒童年齡特征等來制定。學生自我需求的全面性、個性發展的全面性,故培養內容要多樣化、個性化,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內容設置必須體現學生的全面發展,要從提升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出發,設置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課程。而且當代的教育理念強調高等教育的目的是為社會的發展和建設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傳統的以理論傳授為主的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出來的單向的人才難以滿足當代教育的要求。所以,學前教育本科專業培養內容的選取應從人的全面發展來考慮,內容的全面性、多樣性、特色性等都是要考慮的因素。這樣,才能促進學生個性地、全面地發展,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
3.對學前教育本科專業人才培養過程實施的啟示
培養過程是依據人才培養目標而設計的一些“如何培養人?”的活動。培養目標的宗旨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如何實施培養?也要圍繞“學生的全面發展”。首先,要設置多樣化的課程。設置公共基礎課、學科基礎課、專業主干課、職業技能課和集中實踐課;其次,要采用多樣化的教育方式和教學方法。目前,許多高校教師仍采用以課堂灌輸為主的教育方式,這與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完全相違背,應該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和個性。可見,單憑課堂教學是遠遠不夠的,這就要求教師必須采用多種多樣的教育方式和教學方法,如案例法、探究式教學法、滲透式教學法、體驗式教學法等,使學生參與其中、獨立思考、主動探索,自我獲得新知,成為知識獲得的主體;再次,要注重學生多方面特質的發展。注重學生多種能力的發展、不同需要的發展以及個性的發展,故對學生的施教不只是理論知識教學,還應進行相應的實踐性教學。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取知識、習得技能、體驗樂趣,這樣易喚起他們的探究創新精神,更好地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
4.對學前教育本科專業人才培養考核的啟示
人才培養考核,是指依據一定的培養目標對培養過程及培養質量做出科學判斷的一種方式。對學前教育本科專業人才培養過程的考核,要注重學生在校全面發展的演變過程,包括從大一到大四的品德形成、知識獲得、能力提升等;對學生成績的考核要實施全面的評價方式,不實施傳統的“唯分數論”、也不“一錘定音”,只看學生的期末考試成績,要實施過程性考核,從多角度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成績:如出勤、上課情況、作業質量、技能操作、見習、實習、期末考試成績等按比例形成學生的最終成績,以對學生進行全面考核;對人才培養質量的考核要緊緊圍繞“人的全面發展”,既要推行對學生德智體美勞的考核,也要從學生的認知、情感、知識技能方面進行考核;還要實施學生、教師、家長、社會共同參與的全面評價。這樣才能考核出是否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質量是否達到了預定的培養目標。
結語:構建高校學前教育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模式必須基于一定的理論。人的全面發展理論具有豐富的內涵,與我國的教育目的“......使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高度契合,是構建人才培養模式的首選理論。在此理論的啟示下,構建出的人才培養模式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保障學生的培養質量,也有利于高校的發展和教學改革。
參考文獻:
[1]雷靜. 論人的全面發展理論視閾下的中小學生創新教育[D]. 安徽農業大學, 2013.06.
[2]周以俠. 論人的全面發展的基本特點和主要途徑[J].? ?前沿, 2005.12.
[3]金美容. 人的全面發展理論視角下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問題研究[D].? 西安科技大學, 2010.06.
[4]王雪雁. 中國夢視野下的信仰問題研究[D].? 東南大學, 2018.01.
[5]曾彬. 重新審視我國高校學前教育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模式[J]. 西華師范大學初等教育學院, 2016.01.
[6]馮俊超. 論人的全面發展理論對高等教育改革的啟示[J]. 學理論, 2015.06.
[7]駱洪福. 澳大利亞大學海外分校人才培養模式研究[D]. 蘭州大學, 2018.06.
[8]吳龍龍. 獨立學院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D]. 東南大學, 2018.06.
作者簡介:
路萍(1973年-)女,漢族,山西大同人,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