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飚,胡清
(蘇州市職業大學 機電工程學院,江蘇 蘇州 215104)
企業學院是近年來出現的一種新型的校企深度融合形式。學校選擇與區域內知名的行業企業進行合作,舉辦混合所有制形式的二級學院。在建設模式上,以“廠中校”和“校中廠”為主,校企通過建立協同育人體系,完善課程結構,組織教學師資聯盟,使學生從學校順利過渡到職場,學業和就業無縫對接。
蘇州市職業大學自2018 年啟動“校企合作重點建設年”工作以來,學校在共建企業學院、開展訂單班人才培養方面有所收獲,期望能為其他院校提供有益借鑒。
蘇州市職業大學圍繞區域周邊電梯行業人才培養,與蘇州市電梯業商會聯合組建面向行業的教學聯合體——電梯學院。在行業主管部門支持下,電梯學院采取多元投入方式,充分發揮校、商資源優勢,形成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合作機制。
具體合作內容主有:①聯合開展人才培養。學校面向電梯專業學生和電梯商會的會員企業員工開展學習教育培養,以開辦行業訂單班為主要模式。②聯合共建產學研平臺。以電梯學院為平臺,學校、電梯業商會及主要會員單位結成聯盟,承擔行業、企業的科研課題,共同對電梯生產、安裝及維保等生產環節的新技術、新工藝進行開發研究,共同開展標準制定、專利申請、成果轉化等。共同組建“蘇州市電梯工程技術中心”,建設電梯安裝維修工作業人員上崗培訓中心以及電梯類職業工種技能鑒定站,共同開展電梯業技術人才的上崗培訓和技能等級培訓。③聯合組建混編師資團隊,由行業、企業專家、工程技術人員和學校專任教師共同組成混編團隊,承擔電梯學院課程教學。④聯合探索資源共建共享。根據校、行雙方人才培養需要,聯合組織開發培訓教材、網絡課程資源等。電梯學院定期邀請企業資深專家舉辦行業發展動態講座,舉辦技能比賽等活動,提升在校學生的職業素養。學校定期舉辦畢業生行業專場招聘會、人才洽談會,為企業推薦優秀畢業生。
根據蘇州地區高端裝備制造產業轉型升級和高等工程教育改革需求,蘇州市職業大學與匯川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成立匯川產業聯盟學院。在政府部門支持下,匯川學院把應用型人才培養與地方產業發展結合,全面整合學界、業界、社會等多方資源,緊扣產業發展趨勢,實現教學過程與地方產業、企業的良性互動,為區域產業發展提供人才與智力支持。
具體合作內容有:①聯合實施訂單班培養項目。企業傳授相關專業學生職業技能,學校面向企業員工開展非學歷教育。②共建基地。按照人才培養目標,校企共建職業教育實踐平臺,包括實習實訓基地、畢業生就業基地等。③師資建設。充分發揮“匯川技術”品牌、技術等軟硬件資源優勢,雙方合作共建“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開展針對學校教師的中短期培訓、訪問工程師等項目。同時,企業選派技術專家、資深工程師擔任兼職教師,共同開展專業建設與課程建設。④專業資源庫建設。企業發揮技術、產品等資源優勢,與學校共同開發模塊化專業課程培訓教材、案例庫等資源,一方面為學校提供專業教學資源,一方面為企業員工培訓銷商和用戶單位學習提供服務平臺。⑤社會服務及培訓。校企共建“匯川技術產品應用工程師認證中心”,共同開發培訓課程體系、培訓教材,針對學校學生和社會人員開展產品應用工程師培訓認證工作。
蘇州職業大學為應對長三角地區汽車保有量迅猛增長和汽車后市場行業的快速發展,還與江鈴汽車銷售有限公司、江蘇龍捷汽車服務有限公司共建了江鈴汽車學院、龍捷汽車學院。江鈴汽車學院培養目標要求與汽車后市場產業人才需求相融合,主要合作內容為聯合共建江鈴汽車華東培訓中心,開展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訂單班。龍捷汽車學院主要以市場導向培養高技術技能人才儲備,主要合作內容為成立“龍捷班”,把理論學習與龍捷快修業務經營實踐有機結合。龍捷快還在企業內為大學打造了專項大學生創新創業平臺——大學生模擬參股經營責任制,即學生入職轉正后,通過相關的星級評定、崗位晉升階段,以及在考核優秀基礎上,有意向自主創業者,可申請門店大學生店長。
“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的最終目的是使學校培養出來的人才為社會、為企業所接受,學以致用,為社會創造價值,實現學校、用人單位與學生的“三贏”,是一種產學結合的高層次形式。企業學院的“訂單式”人才培養是涵蓋整個教學過程的一整套方案,具體包括教學計劃、教學進程、課程大綱、課程設置、課程替換、師資安排等環節。
以蘇州市職業大學江鈴汽車訂單班為例,企業學院確定了訂單班教學計劃實施方案,分為學生崗前免費培訓、職業分析、學生準入條件確定、專項能力分析、任務排序、課程學習、實地測驗7 個階段。其考核方式以企業實際工作為基礎,以解決企業實際問題為根本,突出實踐考核的重點。江鈴汽車學院的訂單課程在教學計劃中,共安排6 個教學周,把“汽車發動機維修”“汽車電氣系統”“專用診斷工具”“汽油發動機維修”“空調制冷系統”“手動變速器與傳動系統”“制動系統及ABS 轉向與懸掛”“柴油發動機維修”等作為專業核心課程,每個課程不少于24 課時。課程結束后開展江鈴課程考核。
以蘇州市職業大學龍捷汽車學院訂單班為例,在教學進程方面,采取“1.8+1.2”培養模式。學制三年,按企業學院制定的人才培養方案組織實施教學活動,第一學年、第二學年上學期在校內平行班學習。第二學年下學期起“龍捷班”學生同步開始學習校內理論課與實訓課,并可申請參加周末及暑期企業社會實踐,實踐期間享受企業大學生兼職待遇。第三學年正式進入企業開始輪崗實習,實習期間按企業實習生管理辦法相關規定發放實習補貼。“龍捷班”學生畢業后雙向選擇就業,凡被錄取的學生,與企業簽訂勞動合同享受正式員工待遇。
以蘇州市職業大學龍捷汽車學院訂單班為例,實訓課程大綱設置如下:結合龍捷快修的市場需求及日常經營業務,主要針對企業連鎖門店管理、汽車維修保養和汽車美容裝潢三方面進行針對性實操培訓。課程培養結束后學員需按照培養方案參加綜合測評考核。龍捷門店連鎖經營管理課程大綱為“龍捷企業文化”“6S 管理”“品牌配件基礎知識”“采購與倉儲管理”“連鎖管理軟件操作實務”“門店管理實務”等課程,合計理論34 課時,實操14 課時。汽車維修保養實訓課程大綱為“30 項安全檢查”“汽車常規保養”“制動系統深度養護”“火花塞拆裝”“汽車輪胎拆裝及修補”“發動機養護產品”等課程,合計理論96 課時,實操144 課時。汽車美容裝潢實訓課程大綱為“汽車美容了解”“汽車外觀清洗”“微精洗”“打蠟”“內飾清洗”“內飾護理”“發動機清洗”“漆面護理”等課程,合計理論20 課時,實操12 課時。
企業學院的課程設置是按企業對人才的能力需求,由企業與學校共同確定的。以蘇州市職業大學電梯學院為例,電梯行業企業的實習崗位有電梯工藝工程師、電梯調試工程師、電梯質量工程師、電梯項目工程師、電梯銷售支持工程師,所需的職業崗位能力可分為解決電梯故障的能力、電梯現場調試能力、電梯設計能力、電梯生產項目管理能力。根據學校最初的教學計劃,通過增加課程內容、增加企業案例和新增課程等方式,進行課程替換。如把原先的“電梯故障檢測與維修”課程,替換為“電梯故障檢測與預防性維護”課程,增加了預防性維修的基本原理和要求內容。在原先的“電梯法規、EHS 與風險評價”課程中,增加了事故事件等危機事件的分類與處理、典型的事故事件案例教育等內容。把原先的“單片機應用技術”課程,替換為“向客戶交付電梯控制系統”,增加了機械與電氣安排、電梯調試、故障診斷等內容。此外,還增添設置了“電梯工程師職業素養”“電梯機械設計”等新課程。
蘇州市職業大學企業學院建設了“雙師型教師培訓基地”,很好地提升了專業教學團隊的實力。在師資培養基礎上,選派了企業主管、工程師、產業教授等擔任兼職教師,從事相關專業理論課程和實訓實踐課程。例如,龍捷訂單班配備了10 人組成的專業技術團隊和管理團隊的師資力量。江鈴訂單班配備了15 人的兼職教師隊伍。
在蘇州市職業大學推進企業學院建設以來,各學院都以此為工作核心,開展訂單班、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僅工科學院機電工程學院就先后建與通別克、佳世達電通、江鈴汽車、龍捷汽車、奇瑞捷豹路虎汽車、萊克電氣、儒拉瑪特、瑞薩半導體、蘇州遠志科技、快捷半導體等企業開展“訂單式”人才培養,近年來共有340 名學生參與訂單班項目。企業學院以電梯、汽車、機電一體化等專業合作共建為主線,共同開發課程標準、共同打造教學師資團隊、共同設立技術研發中心、共同建設高水平實訓基地,打造校企命運共同體。企業學院面向先進制造領域,聯合上下游企業,推動實施校企雙主體育人,著力提高人才培養與行業企業需求的契合度,形成“企業得人才,專業得發展,實訓基地得更新,混編師資團隊得鍛煉,教學資源得開發”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