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當前這場全民抗疫斗爭,一場沒有硝煙的宣傳輿論戰同時拉開。微信公眾號、微博、抖音等新媒體,在疫情防控宣傳輿論引導中發揮反應快、覆蓋廣、形式活、互動強等優勢,展現出很強的輻射力、感染力,在此次輿論抗疫中發揮了重要引領作用,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了強大輿論支撐。
新聞媒體是黨和政府的耳目喉舌,必須講政治,堅持政治家辦媒體。新媒體作為宣傳輿論的主力軍之一,在這場抗疫宣傳中積極跟黨走、為黨發聲,積極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形成積極輿論效應,立起良好輿論導向。
一是圍繞貫徹習主席重要指示精神來展開。習主席的重要指示精神是我們謀劃開展工作的根本遵循。宣傳輿論工作必須以此為方向引領,及時向廣大人民群眾發聲。在宣傳報道工作中,新媒體始終把宣傳闡釋習主席關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作為重中之重。作為國家通訊社,新華社的新媒體緊緊圍繞習主席關于疫情防控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重要活動,深入解讀闡釋,新華網針對疫情第一時間采寫播發《黨旗,高高飄揚在防控疫情斗爭第一線》等重點報道,凝聚起眾志成城、共克時艱的強大正能量。抖音選擇第一時間發布習主席的講話和考察視頻,讓受眾身在家中也能感受到來自人民領袖的關心。在這場史無前例的抗疫斗爭中,各類新媒體緊緊圍繞習主席的重要指示精神開展宣傳工作,凝聚起輿論宣傳的磅礴力量。
二是圍繞堅持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來展開。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有效貫徹落實,離不開堅強有力的輿論引領。疫情發生后,我國在政治、經濟、醫療、外交等領域出臺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新媒體通過靈活多樣的宣傳方式,圍繞黨中央、國務院出臺的重要政策,進行全方位、多渠道、多角度的宣傳報道,使全社會都充分認識到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認識到黨中央以人民為中心、視人民生命健康高于一切的價值取向,認識到黨中央處理急難險重任務能力的大大提升,認識到中華民族“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優良傳統和強大凝聚力、向心力。抗疫中,各類新媒體積極主動作為,成為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重要力量,成為廣大人民群眾知曉天下事的重要渠道。
三是圍繞落實黨中央的決策部署來展開。黨中央的決策部署是輿論宣傳的重中之重,必須緊緊跟隨、及時發聲。面對疫情,中央成立應對工作領導小組,建立聯防聯控機制,各項防控舉措相繼出臺并取得明顯成效。各類新媒體大力宣傳黨中央的重大決策部署、各級黨委政府的舉措成效,集中火力對人民群眾主動防控、黨政部門科學防控、社會各界群防群控情況進行宣傳報道,第一時間發布本地區“及時發聲指導,及時掌握疫情,及時采取行動”的重要信息,回應群眾對疫情防控、民生保障和復工復產等情況的關切,凝聚起全社會共同參與、共克時艱的強大精神力量。面對疫情,各類新媒體堅持向黨中央決策部署看齊,讓宣傳的速度跑贏疫情傳播的速度,為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作出重要貢獻。
權威就是公信力,權威就是力量。新媒體作為輿論宣傳的重要陣地,能第一時間滿足群眾的需求,反映群眾最關切的事情,只有在內容上加強權威性,才能更加有效地指導群眾、引領群眾。
一是堅守真度。堅守真實第一的標準,堅持真實是新聞的生命,給網絡傳播環境提供顯性的道德規制,為話語本身內植價值約束。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公眾期待第一時間了解事實真相。然而在當前輿論生態和輿論環境中,各類信息魚龍混雜,半真半假的消息井噴式蔓延。“當真理還在穿鞋時,流言已經跑遍了世界。”疫情面前,任何信息都會影響群眾的一言一行。新媒體時代,信息的傳播更為迅速,這種特征更為明顯。如果真相遲遲不肯“上路”,謠言必然搶先“出發”。這就需要新媒體利用其獨特優勢,對疫情報道始終堅守真實底線,朝著專業權威的方向不斷努力,讓人民群眾獲取信息的同時感到安心、放心、暖心。
二是拓展寬度。堅持以受眾心理、需求、行為習慣等為重要依據,在輿論宣傳上拓展信息寬度,為受眾更好地提供個性化信息服務。不少新媒體利用不同于傳統的傳播方式,加強輿論宣傳,全面拓展內容寬度。一方面,利用新興宣傳形式加強政策措施宣傳解讀,運用短信、倡議書、廣播、微信群、朋友圈多種載體,廣泛轉發公開信、通知、公告等與疫情防控有關的內容,將防控知識、法律法規宣傳到戶到人;另一方面,借助其新穎的內容形式豐富被迫宅家的受眾的精神世界,用富有情感的方式向他們普及疫情防控知識,如通過動畫、短視頻方式分享“在家云游博物館”、宅家生活指南、抗疫知識要點等,引導群眾正確理性看待疫情,增強自我防范意識和防護能力,成功地教育引導廣大人民群眾始終繃緊預防這根弦,積極配合、主動防護。
三是強化深度。發揮網絡優勢,調集精銳力量,深入報道、深刻解讀新聞事實,滿足不同層面、不同受眾需要。人民日報客戶端利用新媒體優勢全力投入疫情防控宣傳報道和輿論引導工作,運用新穎的手段生動展現了援鄂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聞令而動、不怕犧牲、連續作戰的光輝形象,以鮮活生動的故事謳歌了頂住疫情壓力奮斗不息的武漢人民;解放軍報客戶端第一時間啟動抗疫報道工作,大力宣傳軍隊各級扎實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和緊急支援地方的有力舉措,大力宣傳軍隊在支援地方防控中作出的貢獻和涌現出的先進典型,大力宣傳疫情防控知識、方法、要求,以內容深入、理論深邃、視角深刻等特點吸引受眾。這次抗疫中,新媒體發揮獨特優勢,從不同角度、不同視野深入開展抗疫報道,發揮了積極作用。
四是保持精度。堅持針對不同受眾群體,深入研究受眾差異化需求,提供內容上的精度。當下,網絡環境中存在不少“雜音”“噪音”“濁音”“哀音”,都在試圖混淆視聽,以獲得自己的話語場。因此,新媒體建設既要在扁平化上精耕,做強受眾重疊的渠道,滿足共性需求;也要在垂直化上細作,發展新媒體矩陣,打通資源共享、流量互引的接口,實現傳播倍數效應。新華社第一時間利用公眾號、微博、抖音等媒介啟動重大報道應急響應機制,及時推出一大批有思想、有溫度、有力量的及時報道。各類新媒體聚焦疫情形勢開設網絡專訪欄目,及時向群眾解疑釋惑;建立“求證”互動平臺,針對受眾普遍關心的問題第一時間發布權威信息,有力引導輿論。廣大新媒體把宣傳報道內容與受眾需求無縫對接,把話說到受眾心坎上,把信息傳遞到受眾空白處,產生強烈共鳴,引發積極反響。
創新是發展的第一動力。從早期的博客、QQ等,到現在廣泛應用的微信和微博,再到秒拍、抖音、快閃、視頻直播,與傳統傳播模式相比,新媒體傳播模式強化了創新性,深入人心的效果更加明顯。
一是深度結合融合。在新的傳播格局下,沒有新媒體的助陣,傳統媒體孤掌難鳴;沒有傳統媒體的支持,新媒體也根基不牢。不少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各取所長,利用新媒體的普眾性和娛樂性向大眾輸出專家最新觀點和疫情防控知識,讓人民群眾通過簡單的“刷屏”、簡單的一兩分鐘就能了解防疫最新形勢、知道疫情防控的基本知識。但是融合不是混合,要注重傳統媒體和新媒體有針對性地差異化發展,進行系統性規劃,更好發揮新媒體“快、準、狠”的特點,更好地突出傳統媒體“精、深、廣”的優勢;要把動畫、短視頻等傳統媒體難以承載的傳播方式和權威新聞、正式言論這些新媒體難以駕馭的形式相互結合,既能準確傳達黨和政府的決策部署、為受眾答疑解惑,又能貼合受眾的需求、習慣、喜好;要在融合上做深做實,使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之間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進而實現“你就是我,我就是你”,將傳播力影響力放到最大。
二是加強交流交互。新媒體是一個結合了移動技術、網絡技術以及數字技術的媒體模式,它可以用來發布信息,更是一個可以用來互動的交互式平臺。即便是在公交車上,或是身處千里之外,受眾也可以借助于一部手機,參與到相關內容的生產和傳播中來,這也是新媒體生命力之所在。在防疫形勢較為緊張的時候,不少新媒體不斷增強與受眾的互動頻率,在網上發起愛心募捐、為醫護人員集贊、云上愛心合唱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在話題的選擇與策劃上也是精準對焦防疫熱點,找準人民的關注點、興奮點,讓更多的人參與到防疫的話題中來。人民網和新華網等官方媒體借助微博、抖音等形式增強交流互動,在交流中傳遞輿論情感,在互動中傳遞正能量,做到了既要讓群眾發聲,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和看法,又成功地控制了方向,在弘揚主旋律中充分展示了新時代人民群眾抗疫的決心與勇氣。
三是靈活話語風格。傳統媒體的話語風格專業正式,但也往往因為內容過于“陽春白雪”,難以獲得普通民眾的青睞。新媒體強化話語創新性,在語言風格上更貼近群眾、更接地氣。《新聞聯播》特別節目“主播說聯播”,就利用不同于新聞播報時正式嚴肅的話語風格,讓主持人以溫馨溫情的交流方式與大眾進行溝通,對當下最熱的新聞點加以主持人的看法娓娓道來,為抗疫一線的90后00后點贊、為援外醫療隊加油……讓觀眾直呼感受到新聞中的溫情與人氣。央視新聞在微博客戶端以不間斷網絡直播的方式,讓用戶零距離了解一線防疫工作新動態,呼吁大家一同抗疫。新媒體的蓬勃發展,讓輿論宣傳變得豐富多彩、有滋有味,在引領社會輿論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