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體是對各類媒介載體實施綜合性利用,促使各類傳統媒體發展中具備共性和良好的互補性,整合更多人力、宣傳內容等,實現資源通融、內容兼融、宣傳互融、利益共融。
在當前融媒體時代發展背景下,廣播電視新聞面對發展困境,必須做到與時俱進,提供更為優質的新聞信息服務。廣播電視企業要對新聞內容、表現形式等進行集中分析,融入更多創新理念。
1.采訪方式較為落后。融媒體時代背景下,新聞記者原有的采訪方式較為落后,難以適應社會需求。記者采訪主要采取面對面方式,缺乏主動性。
2.新聞采訪重點不明確。新聞采訪重點不明確,這就要求記者團隊具備良好的專業素質,這樣才能有效獲取更多更優質的畫面。但是實現這一目標對傳統新聞記者而言難度較大,現實與目標之間有較大差距。在目前融媒體時代環境下,記者的工作壓力較大,要求記者積極尋找更多信息源,這樣才能在新聞播報中占據先機。
3.缺乏新媒體思維和意識。采訪內容涉及多個領域,記者要具備良好的新聞感知力。目前記者能力水平與受眾需求之間不對等,部分記者難以突破傳統發展路徑限制,缺乏新媒體思維和意識,難以有效轉型。
4.難以消除技術壁壘。在當前融媒體時代,要注重對各個方面資源的積極整合,將創新融入各個工作環節。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為科學技術提升提供了堅實基礎,各類新媒體發展迅猛。傳統媒體技術更新速度較慢,難以消除技術壁壘,這是創新的最大阻力。
1.深入認知融媒體。在新時代,廣播電視新聞記者要全面認識新媒體的助推作用,對融媒體建立更為全面的認識。
廣播電視基于自身品牌以及內容生產突出優勢全面發展,媒體覆蓋范圍逐步擴大。當前新媒體技術全面發展,導致受眾新聞獲取方式開始趨于多樣化。廣播電視臺在發展中要注重與新媒體相融合,合理應用技術平臺,及時與受眾展開有效交流,掌握受眾喜好,全面提升受眾對廣播電視節目的關注度。
在融媒體時代,信息傳播速率全面提升。廣播電視臺要想占取市場發展先機,就要全面提高自身采訪效率,使新聞信息快速傳播,擴大廣播電視臺的社會影響力與公信力。
2.準確定位自身。在新的媒介生態下,特別是新聞生產的社會環境、職業環境發生了重大改變時,記者的角色定位發生了改變。
在過去傳統媒體壟斷信息傳播的年代中,大眾信息獲取的唯一來源就是新聞記者,新聞記者在信息傳播鏈條中占據重要地位。
隨著當前互聯網技術快速發展,媒介傳播技術在不斷更新,對新聞時效性、傳播路徑及傳播方式有較大影響。群眾能通過微信、微博等諸多新興媒體社交平臺發表言論。個人也成為新聞發布與傳播人員,新聞傳播權開始逐步分散,導致新聞記者地位受到較大影響。在人人都可以是新聞記者的時代,記者傳播者的角色受到了挑戰。很多記者也漸漸認識到自己的價值主要不在于傳播突發消息,解釋性報道才能充分體現專業性。
因此,新聞記者要積極轉變發展理念,合理定位自身角色職能,深化自我認知,建立科學的發展目標。傳統媒體要注重遵循新觀念、新理念,打破原有的認知,轉變原有的角色,建立良好的服務意識,為社會群眾提供優質信息服務,使新聞作品能有效滿足受眾需求,以擴大新聞影響力。
3.確立以人為本的采訪模式。對新聞采訪,記者要秉持執著的精神,最大程度還原新聞事件真相,深入探究新聞本質。
在新聞采訪過程中,記者要對每位受訪人員保持最大尊重,確立以人為本的采訪原則,采取人性化的采訪方式。要認真分析受訪人員的內心感受,不要步步緊逼地提問。
在融媒體時代,廣大群眾對新聞時效性提出了較高要求。新聞記者要采取有效措施,縮小與受訪人員之間的距離,突破受訪人員的心理防線,以保證采訪實效。在實際采訪中,新聞記者要對受訪人員心理進行分析,及時調控新聞采訪策略。
媒介技術的發展使信息傳播由大眾傳媒的“點對面”向傳媒分眾的“點對點”過渡,媒介受眾由以往的單向閱聽的被動角色轉變為傳媒為其量身定制資訊、娛樂服務的用戶。
在融媒體時代背景下,記者要從多個角度采訪,展開新聞播報,全面還原新聞事件,為受眾有針對性地提供優質信息服務。采訪人員不僅要保持新聞真實性與時效性,在新聞內容采編中還要保持冷靜與客觀態度,在融媒體時代,要提升采訪技巧,具備創新思維,創新采訪思路。
綜合上述分析,在當前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新時期,傳統新聞采訪模式不能有效滿足廣大受眾信息獲取需求。在新型媒體平臺應用中,群眾也能成為新聞發布人員與傳播人員。
對此,新聞工作者要注重深入分析融媒體特點,積極轉變角色,采取以人為本的采訪模式,真實還原新聞事件,為受眾提供優質的信息服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