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會英
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就要不斷地適應新時代的變化趨勢,不斷在日常工作中推進新聞工作的創新和改革,要通過與時俱進來不斷激勵自己,不斷的吸收新的理論知識來豐富自己的頭腦,不斷提升自身的新聞意識來走在潮流趨勢的最前端,同時還要結合自身的新聞實踐經驗,不斷地去創新和完善自己的新聞工作任務。我們處在一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網絡作為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已經變成了全球最大的傳播媒體,相對于傳統的報紙廣播以及電視以外,它已經成為了最具有優勢、時效性最快、傳播速度最快的第四大傳播媒體,它的出現真正適應了當代人對于知識的需求,對于知識和信息的強烈渴望,因此新聞工作想要與時俱進與互聯網新媒體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
我國的新聞事業在發展和傳播道路上經歷了不少的曲折和磨難,在文化大革命結束以后,中國已經深深地意識到了新聞事業,在政治斗爭當中過分利用的錯誤性,在我國的十一五大會上也對相關的問題提出了很多改革創新的觀點,我國的信用工作直到當日,中國的新聞事業已經開始穩步向前發展,在這中間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和不足,需要人們不斷地進行改善和提升。
中國新聞媒體在幾十年的發展變化的過程中,一直都將新聞媒體作為宣傳黨政方針政策的有力工具和手段,然而只有將新聞價值和宣傳價值共同結合在一起時,才能稱之為真正的報道價值,然而在很多時候,這種新聞報道價值無法凸顯出來,當新聞工作完全淪為政治的宣傳手段時,大多數的新聞傳播媒體會放棄高價值的新聞內容而選擇千篇一律的工作總結、領導視察等等政治新聞,例如在國家召開某次大會或者重要領導的講話時,第二天各大廣播,報紙電視都在進行連番報道,導致所有的報道內容都千篇一律,形式相同,不僅錯過了社會中的重要新聞,還局限了新聞內容,降低了新聞傳播的重要價值。
互聯網不僅進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還給各行各業帶來了新鮮的血液,不僅是一種機遇,也是一種挑戰。由于互聯網技術的興起,很多新聞信息都會在各個網頁中進行直接瀏覽,因此,在傳統和新興媒體中部分新聞內容常會出現一些負能量的信息,它還能帶來很多的負面影響,例如經常會出現一些垃圾信息、虛假信息、不健康的思想價值、傳銷組織等等負面新聞會迷惑大眾,降低新聞內容的質量水平,還會給社會大眾帶來很多的負能量,甚至會造成社會恐慌。
互聯網作為現代新聞工作的重要場地,也是受眾人群高速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和方法因此一定要做好網絡新聞和各個新聞網站的健康管理,是網絡媒體發展的必要前提,要將法律法規和互聯網技術作為先導,嚴格按照國家頒布《互聯網站從事登載新聞業務管理暫行規定》的要求嚴格執行,對自身的新聞內容高度負責,保證自身新聞的真實性、客觀性、準確性和合法性。其次還要對網絡新聞進行高度監管和控制,及時阻擋外來有害新聞與信息對于大眾的危害。還要不斷樹立自身的新聞品牌,在輿論導向上堅持正確思想價值觀,國家的網絡主流媒體要積極的搶占市場,樹立自身的權威和信譽,將傳統媒體與新型媒體共同聯手,活動組織相關的專家、學者進行積極參與,提出權威性的意見和建議,提高新聞自身的分辨能力。
現如今我國的網絡整體新聞的真實度和信譽度不高,這也是新型網絡傳媒出現的一個致命弱點和不足,真實性和準確性是新聞的靈魂,只有確保了新聞的真實性,才能真正發揮它的真正價值和意義,如果出現虛假信息,就會對整個社會的價值導向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也會改變大眾對于新聞事件的看法和觀點,因此在進行新聞報道時,要堅持正面客觀和真實的報道,不斷地提升新聞工作采編人員的新聞水平,提升他們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保證他們的整體素質水平,充分發揮網絡媒體在新聞傳播中的作用。
新聞工作者在新聞報道時,應當及時了解新聞價值所在,真正的好新聞能夠吸引群眾的眼球,正確引導群眾價值觀和思想觀。一般來說,人們更關心一些事物的新變化,并且滿足大眾的新聞欲,工作者應當主動關注當地受眾的要求,不斷重視百姓民生,講述老百姓的日常事件和故事,生動形象地反映百姓的內心感受,真正做到為人民服務的核心理念。新聞的采編過程中,就要將每一個新聞的價值都落實到實踐中去,不僅要貼近生活,貼近實際,還要滿足受眾的利益。現如今很多的報道都會關注老百姓的衣食住行,貼近了人們的生活,這也是與時俱進的理念在新聞報道中的一種價值體現作用。我國現如今也面臨著社會轉型,堅持以加強社會精神文明建設作為基本的手段,不斷地拉近新聞媒體與民眾之間的距離。例如瀘州電視臺有一檔《問政時刻》緊貼民生熱點的電視問政類欄目,它選擇了老百姓所關注的一些新聞事件和話題,通過獨有的視角加深了對老百姓的關注力,體現了人與人的真情,滿足了受眾的情感需求,不僅如此,它還通過向相關部門問政,解答群眾最關心的問題,真正做到為人民答疑解惑,搭建起群眾與政府溝通的橋梁,起到進一步溝通思想、推動部門工作的作用,是一檔較為成功的新聞欄目。
受眾是新聞工作的源泉,受眾問題是新聞的基礎,應當放在首要位置進行研究。當新聞工作脫離了大眾的時候,都會忘記受眾的真正需求與興趣所在,新聞工作者一定要了解受眾的需求,了解受眾的喜好,能真正引起受眾的共鳴,才能體現出新聞的價值。每一個新聞工作者都應該想百姓所想急百姓所急,幫百姓之需,解百姓之難,每一個新聞工作者都應當變成為百姓心中的知心朋友和導師,例如貼近受眾的兒童失學問題、環境保護問題、日常生活問題等,通過社會新聞事件,才能充分反映出社會中百姓的生活需求的變化、情感的變化,才能夠真正解決百姓在物質和精神上的難題。新聞工作在報道時一定要建立在對于受眾的尊重的前提上,肯定受眾的價值。真正的好新聞,只有貼近大眾的生活,反映大眾的思想觀念才能夠獲得最佳的傳播效果,要為受眾提供他們所需要的各種信息,使新聞的價值得到提升,還能夠增強媒體受眾意識,增加新聞的滲透力和感染力,也體現了與時俱進的新聞精神。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應當用執著的精神來深入到我國現代化的建設實踐中去,深入到人民群眾中,去了解百姓的真實生活情況,從而真心實意的對新聞事件進行捕捉和深度的感受新聞的力量。
綜上所述,中國不斷地走向國際化,互聯網也跟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使得我國在世界上的位置越來越重要。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時代,不斷地激發著人們求新求意的強烈愿望,在網絡新聞知識傳遞的時代,在信息的選擇上也越來越不同,人們和新聞傳播的地位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新聞工作者與網絡的不斷接觸中,逐漸形成了自身的動態性質,每個新聞工作者都應當利用創新的未來思維,去應對時代的每一個變化,獲取每一個新聞信息材料的同時,都要不斷轉換自身的思維方式,有利于更好的培養新聞工作者對于信息的發現、評價、利用和交流能力,也是新一代網絡新聞媒體工作者必須要具備的整體素質,新聞和信息對于新時代的新聞工作者的愈合學習上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不斷關注社會,關注民生也是新聞工作者偉大的使命和職責,除此之外新聞事業還是一種服務事業,要秉承著為老百姓全心全意服務的奉獻精神才能夠真正使新聞工作與時俱進常做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