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哲 李嘉哲
基層黨組織是黨在軍隊的神經末梢,是實現黨對軍隊絕對領導、團結鞏固部隊、完成各項任務的堅強戰斗堡壘。國防和軍隊改革向縱深推進,新的《軍隊基層建設綱要》頒布實施,在此之際我們遵守疫情防控紀律要求,采取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通過電話訪談和網絡問卷,對基層黨組織建設情況進行了調查。總的感到,各級圍繞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注重在傳承中發展、在實踐中探索,目前組織架構全面覆蓋、組織功能得到加強,對推動部隊建設、確保任務完成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面對新時代新體制,還有一些矛盾問題需要關注和解決。
強組織首先是政治強。深刻體悟“支部建在連上”的制度設計,最根本的是強化基層黨組織政治領導功能,才能確保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真正落到實處。當前,基層黨組織普遍能夠做到旗幟鮮明講政治,注重用習近平強軍思想鑄魂育人,推動理論武裝走深走實;大力弘揚部隊優良傳統,紅色基因成為組織名片、融入官兵血脈;緊盯意識形態打好主動仗,對網上暴露軍人身份、亂發議論等違規行為露頭就打,嚴防發生政治性問題,確保部隊純潔鞏固。隨著形勢任務和體制編制發展變化,基層黨組織在政治意識、政治能力方面還有不少差距:一是部隊掌控力面臨考驗。與傳統“師—團”體制相比,“旅—營”體制下機關更加精干、基層更加強健。在營連單位數量、編制員額大幅增加的情況下,旅對營連、營連對官兵的精準掌控難度加大,落實集中教育、開展逐人談心、實時準確了解官兵思想更加困難,從思想上、政治上牢牢掌控官兵仍需狠下功夫。二是思想引領力需要加強。青年官兵入伍前成長經歷較為單一,沒有經歷過艱苦環境和大風大浪的考驗,大多思政教育缺位、理論根基較淺。入伍后,雖然逐步開始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文獻,熟悉黨史軍史和部隊光榮傳統,但零敲碎打的“淺表化”學習、硬性要求的“壓迫式”武裝、裝點門面的“兩張皮”學風仍一定程度存在。三是政治鑒別力需要提升。面對意識形態領域復雜斗爭形勢,一些官兵對網絡上一些極具迷惑性的“夾帶私貨”“看似主流、實則暗流”“低級紅、高級黑”等內容缺乏甄別能力,對網上一些抹黑中國抗疫貢獻、唱衰中國發展等錯誤觀點和不良言論不能進行有力批判。有的黨組織在搶占思想、網絡、輿論等陣地方面有效舉措不多,應對突發情況、處理負面信息、正確引導官兵還有較大差距。
解決這些問題,需著力在三個方面下功夫:一是讓理論武裝走心入腦。發揚“學到底”精神,把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結合起來,持續抓好理論誦讀、領讀活動,扎扎實實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二是將思想管控落到末端。建強“一線指揮所”和“一線戰斗堡壘”,使之真正成為官兵可以信賴的“主心骨”,在思想政治引領、解決棘手問題上下功夫。注重發揮“一線帶兵人”和骨干作用,把黨組織觸角伸到基層末端,實現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確保各項工作、全部人員始終處于組織監管之內。三是把網上陣地牢牢守住。當前,網絡空間成為意識形態領域斗爭的主戰場,信息管控、思想管控、行為管控難度比較大,容易造成失泄密,網絡賭博、網上借貸等違紀行為容易引發其他問題。要抓緊抓實涉網專項整治,落實“四反”教育,加強智能手機管控和網上輿論監管,努力使互聯網這個最大變量變成激勵官兵的最大增量。
我軍是執行黨的政治任務的武裝集團,既要政治過硬也要本領高強,這個本領就是指能打仗、打勝仗。領導備戰打仗是基層黨組織的根本職能。當前,基層黨組織普遍立起了一切為戰的鮮明導向,包括勝戰光榮的輿論導向、備戰至上的工作導向、善戰優先的用人導向、為戰服務的政策導向,基層練兵備戰熱情持續高漲,廣大官兵在聯合實兵演習等重大任務中得到摔打鍛煉。但受長期形成的和平積弊影響,仍有不少差距不足:一是轉觀念不夠徹底。目前,營連分隊編制上已實現作戰單元合成,但組建以來,由于缺編頂編裝備較多、可借鑒經驗較少,基層對聯合作戰怎么聯、合成部隊怎么建思考研究不深,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問題,戰斗力提升沒有實現質的飛躍。二是抓主業不夠有力。新軍事訓練大綱規定,營連每半月要召開一次議戰議訓會,由于間隔時間較短,容易造成會前準備倉促,導致形勢研不透、問題找不準、措施定不實。受比武競賽、臨時性任務等影響,基層抓訓謀戰精力仍受到一定沖擊。三是練精兵不夠主動。大部分官兵在重大任務面前敢于擔當、勇挑重擔,但受安全壓力、問責壓力、工作壓力、生活壓力等諸多因素影響,有的滋生了“居家過日子”想法和“佛系”心態,爭第一、破紀錄的決心和勇氣不夠。四是當標桿不夠硬氣。新編制體制對干部能力素質提出更高要求,營連主官要精通所有專業及武器裝備的難度比較大,加之有的轉崗任職,軍事素質有短板、指揮能力有弱項,導致以上率下底氣不足、抓訓務戰力不從心。
解決以上問題,必須強化“圍繞中心抓黨建、抓好黨建促中心”觀念,把組織優勢與制度優勢轉化為制勝優勢。一是加強組織領導。事關練兵備戰的各項工作、資源保障都必須置于黨委統一領導之下,切實加強黨委(支部)的組織領導。黨委(支部)正副書記要切實負起“第一責任人”責任。二是糾治和平積弊。牢固樹立戰斗力這個唯一的根本的標準,堅決糾治和平積弊,全面歸正工作重心,大力培塑“兩不怕”的戰斗精神,把黨委建設重點放在提高帶兵打仗能力上。三是強化實戰練兵。堅持瞄準未來戰場、緊盯強敵對手,圍繞擔負使命任務,把按綱施訓落到實處。堅持強兵先強官、嚴下先嚴上,黨委支部領導帶頭,在練兵備戰上站排頭、當標桿,營造嚴訓實練的濃厚氛圍。
各單位始終把提升組織生活質量作為建強基層黨組織的有力抓手,通過科營掛鉤面對面精準幫建,著力打造示范支部強化引領,定期培訓提升抓建能力,基層黨組織建設質量不斷提升。通過集中組織新黨員宣誓儀式,集體過“政治生日”“主題黨日”,開展“戴黨徽、亮身份、真行動”等活動,黨員意識和黨性觀念不斷強化,榮譽感和責任感有效激發,但是對照“七個弱化”和“四個不純”查找問題,基層黨組織落實制度還有一定差距:一是制度落實易受沖擊。目前,每周3.5 天軍事訓練、0.5 天車炮場日雷打不動,官兵休息時間不能隨意侵占,于是大家都轉而盯著教育和黨團活動時間打主意。尤其是外訓期間,人員高度分散,制度落實難度變大、落實標準容易降低。二是管黨務黨能力偏弱。當前,基層書記隊伍歷練不多、經驗不足的問題比較突出,規章制度學得不透、棘手問題解決不力等問題不同程度存在。有的營連為了圖省事少開會,把黨的會議與工作部署等行政會合在一起,容易產生黨內和行政身份不分的現象。另外,副書記、委員培訓缺位,特別是對軍士支委培訓幫帶較少,導致有的履行職責意識不強,習慣于當“舉手委員”“點頭委員”,有的甚至對職責分工不太清楚。三是原則性戰斗性有所弱化。黨管黨員、黨管干部作用發揮不好,解決棘手問題能力不足,有的不敢管、不會管,遇到矛盾就上交。批評和自我批評“辣味”不濃,黨內生活存在隨意化、形式化、平淡化、庸俗化現象。黨員“入口關”把得不嚴,一些官兵入黨動機更趨多樣和功利,如不加強引導、嚴格把關,容易導致黨員質量下降。
要彌補這些現實差距,必須認真貫徹軍委黨的建設會議精神,燒旺組織生活的“爐火”。一是嚴格制度落實。像抓中央八項規定、禁酒令一樣抓組織生活,雷打不動落實“三會一課”等制度,減少擠占挪用,防止落空走虛。發揮好兩個群眾性組織作用,把“入黨由團支部推薦”“表彰由軍人委員會推薦”作為硬性要求落實到位,使黨建帶團建落到實處。二是建強書記隊伍。用好新任黨組織書記培訓這個平臺,提升能力素質的同時完成角色轉變。在此基礎上,還要注重上下結合,擴大覆蓋面、增加知識量,在每年干部調整后,通過集中組織和在崗培訓相結合的方式,抓好按綱抓建基本功培訓,提高書記隊伍謀全局抓大事、講民主抓決策、搞協調抓團結、敢擔當抓落實的能力。三是嚴肅黨內生活。書記副書記要帶頭發揚斗爭精神,多用常用、用夠用好批評和自我批評這個有力武器,推動黨內政治生活“辣味”再回歸、“黨味”再充盈。四是嚴把黨員入口。堅持“成熟一個、發展一個”,數量指標服從質量標準,堅決克服一俊遮百丑、用單項優秀代替全面考察,嚴把政治標準、打仗能力和作風底線,吸收優秀青年官兵加入黨的組織,使黨員隊伍克服“虛胖”、真正強壯。考慮到個別表現較好的軍士尚未被吸收到組織里來,建議科學調控軍士與義務兵發展比例,破解因比例受限無法入黨以及名額過多質量降低等問題。
當前,轉型建設頭緒多、備戰打仗任務重,散中抓建、動中抓建的特點愈發明顯。各級黨委能夠結合實際,研究制定本單位加強黨的建設的具體措施,明確基層組織建設的具體抓手;緊盯小散遠點位和臨時性任務單位,及時建立健全,實現黨團組織全覆蓋;運用電話、視頻等信息手段,提高議事決策效益。但是,在工作過程中仍存有一些棘手問題:一是決策效率不高亟待解決。目前反映比較多的是營級黨委班子成員多、一定程度影響決策效率。以合成營為例,黨委委員由營領導、首席參謀和連主官等10 多人組成,議事決策時容易出現意見分散、各講各的、議而不決等問題,提高作戰指揮效率成為緊迫課題。二是集體領導弱化不容忽視。動態多、分布散成為常態,因學習、集訓、休假等原因,加之新兵集中訓練6 個月,支委成員分散,議事有時只能以主官碰頭代替集體研究;一些連隊大半年時間只有1 名主官在位,容易導致電話溝通代替會議決定。隨著合成營主官高配副團職政策落地,書記副書記與其他委員在職務、年齡、經驗等方面差別進一步拉大,容易出現誰職務高誰說了算、誰資歷老誰說了算等現象,對集體領導帶來一定沖擊。三是權責運行機制缺乏規范。主要表現在“三缺”:缺權責清單,基層黨委(支部)匹配新體制下的地位作用還沒有明確具體的權責,職責規范不精準;缺考評機制,基層黨委(支部)在實施表彰獎勵、發展黨員、選送入學等方面還缺乏精準有效的考評體系;缺議題整合,基層黨委(支部)議題多而雜,有的一年下來多達200 個議題,除每月分析戰備訓練形勢等常態議題外,傳達各類通知通報占比高達30%。
著眼基層黨組織建設形勢發生的深刻變化,需要在以下三個方面使勁用力:一是規范組織運轉。針對分隊類型多樣、執行任務多樣、運轉模式多樣的實際,明確分散部署、小散遠直、新調整組建單位黨組織職責權限和設置運轉規范,加強比武競賽集訓隊、執行臨時任務單位黨的領導,指定政治工作負責人,建立臨時黨組織,集中時間1 個月以上的參照建制單位落實政治教育和黨團生活。下一步相關法規性文件的頒布,必將提供根本遵循,要跟進學習、抓好落實。二是堅持精準幫建。強化層級領導、層級抓建的理念,配套完善檢查督導、績效考評、獎懲問責等機制,區分合成營與兵種營、建制連與相當于連級單位,采取專題分析形勢、集智破解難題等方式,對基礎相對薄弱的營連實施重點幫建,實現“一線指揮部”幫抓“一線指揮所”、“一線指揮所”幫帶“一線戰斗堡壘”。三是注重改革創新。針對動態分散情況,探索完善黨委(支部)議事決策方式方法,探索實行依據預案、分頭商定、書記合議、臨機處置等決定方式,規范在緊急、分散條件下以視頻、電話會議等方式召開黨的會議的情形和要求,做到議事講依據、決策講質量、落實講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