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喬送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提升基層黨組織組織力的重要命題。我軍基層黨組織組織力的生成機理,是軍隊基層黨組織的內部要素、外部因素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過程和結果。科學有效提升組織力,需要正確把握其生成機理。
有效履行職責任務是組織力生成的政治要求和目標牽引。軍隊基層黨組織具有鮮明的政治屬性、軍事特色,尤其政治屬性是基層黨組織的基本屬性,規定著組織力的本質內涵、政治功能。軍隊基層黨組織組織力的生成,正如基層黨組織的存在一樣,是為履行一定的職責任務而生成的。而提升的目的,也是更有效地履行職責任務。職責任務本身也具有軍事性、政治性,對組織力的生成提出一系列的政治要求。職責,是法定的;任務,是職責所系和上級賦予的,是凝聚所屬軍事人員共同奮斗的目標。有效履行職責任務所產生的政治要求和目標牽引,為基層黨組織組織力的生成提供了動力、標定了方向。
科學設置組織是組織力生成的組織依托和前提條件。生成組織力,前提要有組織的存在。沒有組織或者組織不健全,就沒有組織力可言。基層黨組織被譽為戰斗堡壘,就是因為它像堡壘一樣打不爛、拖不垮。革命戰爭年代,無論基層黨組織面臨的環境形勢如何惡劣,只要有組織,哪怕是秘密成立的組織,也能把官兵、群眾緊密地凝聚起來。實踐表明,組織力的生成與組織設置的科學性相關,組織設置越科學,生成就越有力。三灣改編把過去的支部建在團改為連,支部設黨代表,班、排設黨小組。這在當時就是一種科學而務實的設置,有力保證了黨對連隊的堅強領導。新體制下生成和提升基層黨組織組織力,也要根據體制編制和便于工作出發科學設置基層黨組織。
完善制度機制并有效落實是組織力生成的制度保障。基層黨組織的領導制度、工作制度帶有根本性、穩定性,是固化優良傳統和經驗做法的載體,是規范軍隊基層黨組織高效運行的保障。黨委(支部)統一的集體領導下的首長分工負責制、基層黨委的工作制度、黨支部的組織生活制度,是保障基層黨組織組織力生成的基本制度。同時,制度的生命在于執行。機制再完善,也不等于就能生成組織力,組織力能否生成并發揮作用關鍵看相關制度是否能夠得到有效落實。
選好書記、配強班子、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是組織力生成的直接動力。基層黨組織是由若干要素組成的系統,充分發揮所有要素作用,就是生成組織力的直接動力。從人的組成角度看,基層黨組織主要由書記、一班人、黨員隊伍組成。書記作為帶頭人,對于組織力生成具有重要影響。一個好書記能帶活一個班子,帶出過硬單位。毛澤東同志曾指出:“黨代表制度,經驗證明不能廢除。特別是在連一級,因黨的支部建設在連上,黨代表更為重要。……哪一個連的黨代表較好,哪一個連就較健全。”一班人作為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機構,黨員隊伍作為構成基層黨組織的細胞群體,作用發揮好壞都直接影響組織力生成。
貫注黨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是組織力生成的根本動力。我們黨有著特有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時時處處影響著每個組織、每個細胞。身在其中的每個基層黨組織,并非因為先天屬性,也并非因為黨在整體上有先進性和組織力,就自然而然地具有組織力,還需要接受和自覺運用黨的一整套優良傳統、運行模式加強自身建設。黨的優勢結合運用得越好,組織力就越強。黨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有很多,提升組織力需主要運用好“六個重要法寶”:堅持黨委(支部)統一的集體領導下的首長分工負責制、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嚴格黨內生活、堅持黨性原則基礎上的團結、擴大基層黨內民主、密切聯系官兵。六個方面相輔相成,統一于組織力提升實踐,為當前基層黨組織克服軟弱渙散現象、解決因組織力概念抽象不好把握的問題、建強戰斗堡壘提供有力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