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獻豹
習主席指出,抓思想政治建設,必須把培育戰斗精神、培養戰斗作風突出出來,引導官兵牢固樹立敢打必勝的信心和勇氣。自古以來,凡是戰斗作風過硬的部隊,必定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反之,則在敵人面前一擊即潰、如鳥獸散。在新冠肺炎疫情面前,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面對采訪表態“中國人民解放軍誓死不退”,充分體現了中國軍人過硬的戰斗作風。當前,我國安全發展的環境錯綜復雜,軍隊各項任務艱巨繁重,大力培養官兵“誓死不退”的戰斗作風,應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和責任。
忠誠于誰才會獻身于誰。“為誰打仗”的問題,始終是一支部隊、一名軍人戰斗作風形成的根本問題。加強戰斗作風培養,首先要從提高思想認識、堅定政治立場開始。一是深化主題教育效果。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強軍思想,持續開展“傳承紅色基因、擔當強軍重任”主題教育,通過宣講紅色故事、參觀革命遺址、解讀經典戰例等活動,讓官兵走近歷史、親近傳統,弄清革命先烈憑著過硬的戰斗作風前赴后繼、勇猛向前,大軍所至有如排山倒海的基因密碼,真正受感染、受熏陶、受激勵。二是加強先進文化熏陶。《中國人民志愿軍戰歌》短短43 個字,激勵著一批批志愿軍戰士“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充分體現了軍事文化的強大力量。新時代應創作出更多洋溢英雄氣概、充滿戰斗豪情的文化作品,建好用好軍史場館,寫好“紅色家譜”,充分發揮先進文化潛移默化影響人塑造人的作用,為培養戰斗作風、提升戰斗能力提供不竭動力源泉。三是抓實思想糾偏正向。當前,意識形態領域斗爭異常尖銳復雜,腐朽文化侵蝕有增無減。我軍長期處于和平環境,少數官兵一定程度存在戰斗作風不硬問題,缺乏“隨時準備上戰場”的使命憂思,缺乏赴湯蹈火的膽氣、所向披靡的銳氣、誓死不退的骨氣。因此,必須有的放矢,深入開展“和平積弊大起底大掃除”活動,有針對性地解決一人一事思想偏差,引導官兵切實樹牢憂患意識、危機意識、使命意識,真正做到鋼多氣盈骨更硬。
軍事訓練是部隊最基本、最重要、最經常的實踐活動,是和平時期培育戰斗作風的“主課堂”。只有經過長期鍛煉養成,軍人行為取向、風格特征才能在執行作戰和其他任務中表現得更加穩定。一是在非常環境中摔打。堅持把練技術練戰術與練思想練作風結合起來,在完成基礎訓練課目的基礎上,通過綜合作業和比武、演習等方式,加大訓練強度和難度,讓官兵在嚴寒酷暑、風霜雨雪的天候下,在水網沼澤、高山密林的地形上,在激烈對抗、瞬息萬變的環境中摔打磨練,在提高戰斗本領的同時,鍛造壓倒一切敵人的氣概、不屈不撓的意志和堅韌不拔的毅力。二是在心理素質上突破。當前,大部分年輕官兵成長環境優越,不少同志心理承受能力相對脆弱,面對惡劣環境容易產生焦慮、緊張等負面心理情緒,進而對戰斗作風產生消極影響。因此,要善于運用先進的科技手段,模擬實戰場景,用對抗的、復雜多變的戰斗境況強化心理刺激,使官兵熟悉和習慣于實戰環境的心理條件,掌握心理調節規律,強化戰場心理承受力和戰場心理免疫力,時刻保持旺盛革命熱情和高昂戰斗意志。三是在日常管理中培養。越是危險、緊急的時刻,人的本能反應越是來自平時的習慣養成。要把培養官兵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血性膽魄,激發“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雄氣概貫穿于工作、生活的點點滴滴,從起居作息、衣食住行、言談舉止,集合站隊、出操上課、武器操作以及執行命令、完成任務等方面做起嚴起,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持之以恒、久久為功。
實踐表明,身教勝于言教。官兵不光看你是怎么說的,更要看你是怎么做的,黨員干部的表率作用才是最好的政治工作。想要官兵戰斗作風過硬,黨員干部必須叫響“看我的、跟我來”。一是錘煉鐵心向黨的政治品格。不斷強化政治意識、政權意識,堅決抵制“軍隊非黨化、非政治化”和“軍隊國家化”等錯誤政治觀點影響,做到政治上清醒而徹底、立場上堅定而自覺、精神上無畏而忠貞、行動上自信而篤定。無論面對多危險的任務、多艱苦的環境都決不退縮,黨讓干什么就堅決干什么,始終沖在前、干在先,以實際行動感召和引領官兵鐵心向黨、鐵肩擔當。二是堅定精武善戰的不懈追求。牢固確立戰斗力這個唯一的根本的標準,牢固樹立當兵打仗、帶兵打仗、練兵打仗和隨時準備打仗思想,堅持各項工作向戰斗力聚焦用力,始終圍繞提升戰斗力用真功、使真勁、干真事,在研究軍事、研究戰爭、研究打仗上走在前列,在練指揮、練謀略、練應變、練技能上當好“領頭雁”,全面提高指揮打仗和帶領部隊完成重大任務能力,堅決完成黨和人民賦予的各項使命任務。三是培塑愛崗奉獻的職業操守。始終視崗位如陣地,以一種“等不及”“慢不得”的能力危機感和本領恐慌感,抓緊時間給自己“加油充電”,努力提高勝任本職崗位的素質能力。積極弘揚甘于奉獻的精神品格,特別是在黨和人民需要的時候,視黨的事業高于一切,為黨的事業舍得一切,立足新起點、樹立新風貌、拿出新作為,切實以“誓死不退”的過硬戰斗作風團結帶領廣大官兵建功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