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 陽 周建新
聯合參謀人才專業化培訓是指按照聯合參謀人才的培訓目標,有組織地提高聯合參謀人員綜合能力素質,培養提升軍官職業素養和職業精神,使其成為聯合參謀崗位“專才”的教育訓練活動。軍隊院校教育相比于部隊訓練實踐和軍事職業教育,最大的優點就是教學資源集中且豐富,專業保障能力更強。聯合參謀位于參謀人才金字塔的最頂端,對培訓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培訓聯合參謀人才,應當充分發揮軍隊院校教育不可替代的主渠道作用,在教學資源上傾斜,吸引、調動專業化優勢力量,設計專業化教學內容,創造專業化保障條件,提升培訓效益,確保培訓質量。
習主席在2019年全軍院校長集訓時指出:“走開高中級優秀指揮員到院校講課的路子,用好用足外部優質教育力量和資源。”軍隊院校推進實施教官制,是建設專業化師資力量、提高教員隊伍整體素質的重要舉措,是確保專業化教學質量的必然要求,也是外軍軍官培訓“專業化”的一條成功經驗。隨著我軍院校體系結構的逐步調整,教員由部隊教官和專職教員兩部分組成,專職教員由部隊教官改任。因此,要著力推行教官制,保證專業化的師資力量。
一是建立任職資格體系,把聯指中最優秀的人才選進教官隊伍。硬性要求軍官任職中高級指揮員必須有教官任職經歷。通過這種辦法增加教官任職的吸引力,使得聯指中優秀軍官主動向院校流動,實現院校和部隊的雙贏選擇。嚴格選拔教官任職條件要求。在教官選調的入口上要堅持高標準、嚴要求,確保只有優秀人才才進得來。必須是在聯指任滿一個任期以上的政治軍官且通過必要考核才能選任教官,參加過重大演訓任務、教學崗位急需的可以優先錄取。
二是科學任用管理教官,確保發揮最大效益。任職初期要“幫”,進行教官入職培訓,補齊教學技能短板,這也與不訓不用原則相統一;任職中期要“促”,利用院校資源,提升綜合能力素質;任職后期要“推”,確定合理任期,加速教官更新速度。教官一個任期可規定為3年,這也與軍官職業化后指揮員的一個任期相吻合,既有利于保持教學資料的時效性,也便于部隊與院校任職調整相銜接。
三是打通退出交流渠道,確保院校部隊雙向流動制度化。教官任滿一個任期后,應當可以綜合考慮部隊建設發展需要和個人職業成長需求,選擇到指揮崗位任職,或接任專職教員,或根據全軍計劃安排出國交流學習。整體上以調整到指揮崗位任職為常態,以調整為專職教員為補充,形成進出有序、健康穩定的良好局面。綜上,只有牽住了“教官制”這個牛鼻子,才能激發院校教育中最活躍的因素,才能推動課程設計、教學模式、考評模式等工作創新發展,才能確保“專業化”培訓落到實處。
聯合參謀人才培訓內容應緊緊圍繞能力素質模型設計,由戰區、軍兵種和院校等合力修訂培訓方案、制定課程標準,形成以聯合作戰理論課程為基礎、以聯指機關參謀業務能力為支撐、以聯合作戰實踐課程為主體、以思維拓展課程為輔助的“四位一體”教育內容體系。
一是講基礎理論提升認知。朱德講過:“為要適合工作的需要,因此大家要抽時間學習。特別是參謀人員更應有豐富的軍事理論知識。……也只有有了理論的指導,才會使行動正確,才能在不斷綜合戰斗的經驗教訓中來創造新東西。”同樣,聯合作戰相關理論也是聯合參謀人才的基礎素質,是履職盡責的認知基礎。應當按照軍事戰略、聯合作戰基礎、戰區聯合作戰應用理論和科技知識培訓四個模塊,構建相關的理論體系,分別著重培養學員戰略素養、聯合素養、指揮素養、科技素養,做好“虛功”。
二是練業務技能對接崗位。恩格斯認為,“軍官不懂本行業務在參謀部門造成的害處比在其他任何部門都大”。聯合參謀人才亦是如此。隨著聯合作戰越來越復雜,聯指機構設置和席位區分越來越細,聯合參謀人才參謀業務技能個性化需求越發明顯。因此,要按照通用技能與專項技能相結合、以專項技能為主的思路,實施訂單式、差異化、針對性的塑造,做好“實功”。
三是研戰法謀略運用實踐。認知心理學認為,程序性知識技能的學習和掌握通常區分四個階段,即認知期、貫通期、自動期和創作期。理論學習就是認知期,另外三個時期則應分別設定戰例研究、想定作業和綜合演練內容,三個環節逐階遞升,缺一不可。因此,應當加大戰例研究、想定作業和綜合演練內容的教學比重,增強學員感性認識,做到“知行合一”,使各項素養在實踐中進一步提升。四是學思維方法瞄準未來。當今時代是信息爆炸的時代,今天的知識可能明天就要更新。同時,未來戰爭充滿復雜性和不可預測性,沒有任何一場作戰可以生搬硬套。因此,要著重培養聯合參謀人才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通過博弈論、系統論、批判思維等科學的思維方法課程,使學員各方面素養的提高獲得不竭的“驅動力”。
聯合參謀人才“承上啟下”,是打贏未來戰爭的關鍵人才,要求標準嚴、培養層次高、教學內容新,對培訓的方式方法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要圍繞“學、講、研、練、考”五個關鍵環節,突出精講深研多練,創新“三式六法”,即在人員、時間、場地三個維度上創新方式,采用研討式、代入式、交互式、對抗式、浸染式、體驗式六種方法,確保專業化教學效果。
人員分班上采取“通專結合”的方式組訓,通用知識教學不分專業大班授課,案例分析、想定作業、綜合演練等內容政治工作專業統一小班教學,聯合崗位實習按崗位和席位分組進行,通過靈活的分班形式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針對性、專業性。課程設置上采取“階段組訓”,按照入學時間軸線區分基礎階段、提升階段、實踐階段,分別設置理論技能板塊、想定演練板塊和崗位實踐板塊內容,訓練內容環環相扣,專業化程度由淺入深。教學保障上采取“聯合教學”模式,“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院校培訓與戰區聯指機構崗位實踐相結合,充分利用全軍第一手專業化保障資源提升教學質量。
采用“研討式”教學,改變教員填鴨式、灌輸式等傳統教學方法,讓學員在平等開放的研討交流中激發求知欲望、掌握精髓要義,真正做到學有所獲、講有所指、研有所思。采用“代入式”教學,改變以往戰例教學講故事、拉全景、評經驗的教員講學員聽做法,賦予學員指揮員身份,通過復盤作戰籌劃和作戰行動等,引導學員進入情景、選擇相應策略、分析原因等,培育批判思維和創新思維。采用“交互式”教學,改變以往想定作業重程序不重思維、重宏觀不重細節等粗略式的傳統做法,探索實踐基于信息系統的作戰實驗平臺和兵棋系統,突出人機交互,培養學員基于數據、基于計算、基于模擬的研討互動,培育精細思維、策略思維。采用“對抗式”教學,改變以往綜合演練預先設置情況、敵情相對靜止的做法,充分體現實戰的動態性、復雜性,讓學員互為對手籌劃研究對敵之策,臨機協調控制行動,最大限度地錘煉、檢驗學員運用理論創新能力。采用“浸染式”教學,改變以往只注重校內、課上等傳統領域培訓,擴展到軍內、課下,通過管理上軍種混合編班,組織聯合作戰相關文化活動,組織到各軍兵種、聯指、地方重要基地參觀見學,努力營造和培養聯合文化,使學員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聯合意識、戰略意識。采用“體驗式”教學,改變以往只注重院校教育、院校教育與崗位需求脫節的做法,適當增加學員到聯指機構實習時間,發揮部隊訓練實踐的培訓作用,增加崗位任職的感性認識,查找學習培訓中的能力差距,補齊技能短板,積極參加聯合演訓活動,打通打仗能力生成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