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志剛 張國剛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準確判斷形勢、英明決策部署,組織全民思想發動、動員力量參戰支前、組織物資補充前送,有效遏制了疫情,迅速扭轉了態勢。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全面勝利,給我軍后備兵員精準儲備工作帶來了諸多經驗啟示。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蔓延速度前所未有,醫護力量、醫療物資、醫院床位等需求暴增,這對各級政府應對重大突發公共安全事件是一場嚴峻大考。未來與強敵作戰,武器裝備殺傷力大、破壞范圍廣,兵員損耗不確定性進一步增強,兵員補充突發性進一步加大,后備兵員作為戰時兵員調整補充的重要來源,其儲備必須立足平時、平戰一體,著眼長遠、早做準備,確保一旦需要、管用夠用。一是強化打仗意識。清醒認識到后備兵員精準儲備的重大意義,牢固樹立備戰打仗觀念,切實把做好后備兵員精準儲備工作作為軍事斗爭準備的關鍵一環、助勝之招,寧可備而不用,也不能用而無備。二是強化主體理念。要清醒看到,我國周邊形勢嚴峻復雜,一個方向有事,勢必引發其他方向連鎖反應,各方向都將擔負相應的作戰和戰備任務,很可能沒有過多的現役兵員可供選調,必須把后備兵員作為戰時部隊兵員調整補充的主體突出出來,加強儲備、強化訓練。三是強化底線思維。立足最困難、最復雜的局面,既要突出通信、炮兵、裝甲、工程、司機等需求量大的后備兵員儲備,又要抓好雷達、航空、艦艇、導彈、網電、特戰等高技術崗位和緊缺專業兵員儲備,提高后備兵員儲備的“精準度”和“含金量”。四是強化快反能力。未來與強敵作戰,后備兵員補充需求可能會非常突然,反應時間非常短暫,倘若因后備兵員儲備工作不及時、不精準、不夠用,導致兵員補充跟不上,將會貽誤戰機、釀成惡果,必須強化后備兵員精準儲備快速反應、快速征召、快速補充能力,增強后備兵員補充的質量效益。
此次疫情防控,黨中央舉全國之力、集優質資源,迅速調派340 多支醫療隊、4.2 萬名醫護人員馳援湖北,為贏得抗疫勝利奠定了堅實基礎。制勝在戰場、功夫在平時,醫務人員的精湛技能,主要來源于平時的崗位訓練。這啟示我們,常態化的儲備對接和定期的返崗訓練,對后備兵員精準儲備至關重要。當前,后備兵員儲備與需求對接不順暢問題還普遍存在,兵役機關反映“部隊儲備需求想當然、不現實,經常臨時提出、要得太急”,作戰部隊則抱怨“地方兵員儲備不精準、不具體,往往過于粗放、難以補充”,造成“供給側”與“需求側”的矛盾。一是積極搭建平臺。充分發揮方向聯合作戰指揮機構的牽頭指導作用,按照“一個作戰部隊與1~2 個軍分區(警備區、人武部)點對點儲備后備兵員”的模式,建立作戰部隊與兵役機關后備兵員精準儲備平臺。二是常態組織對接。作戰部隊與兵役機關每年至少進行1 次后備兵員精準儲備情況對接,由作戰部隊提出后備兵員精準儲備需求,兵役機關通報后備兵員精準儲備情況;定期組織后備兵員實力會審,協調解決矛盾問題。三是定期返崗訓練。作戰部隊每年組織后備兵員進行返崗訓練,并結合重大演訓活動、日常戰備值班和專項應對行動,組織后備兵員征召補充演練,不斷提高后備兵員的應戰能力,確保戰時能夠召得來、補得快、用得上。四是力求征補一體。積極推進專業技術士兵儲備區建設,建立定向征集模式,盡可能把軍兵種部隊征集任務劃分到有相應預編兵員動員任務的地區,逐步使征集與儲備相協調、建設與動員相銜接,實現征集、儲備、動員“無縫對接”。
新冠肺炎傳染性強,疫情防控需要依靠專業力量、采取專業手段、提供專業保障,否則就會混亂無序、工作低效。當前,我軍士兵專業類別已達100 多個、專業崗位3000 余種,士兵崗位分工精細化、標準化趨勢愈加明顯。為此,必須牢固樹立精確儲備理念,按照“精兵高效、適度夠用、重點建設”的原則,實現后備兵員精準儲備。一是控制規模。科學規劃專業種類,精確計算數量規模,詳細登記技術特長,準確掌握位置分布,科學控制兵員儲備數量,既要防止規模過大造成人力資源浪費,又要防止規模過小滿足不了作戰需求。二是合理布局。在儲備方向上,充分考慮各地區交通情況、動員潛力等實際,針對擔負的作戰任務,重點抓好重點方向的后備兵員儲備,特別是主要作戰區域的預置預儲;在儲備地域上,充分考慮大城市與二、三線城市人力資源分布差異,兵員主要輸出地區與其他地區的后備兵員差異,科學統籌不同地區儲備任務,形成以城市為主、以經濟發達地區為主,以地方企事業單位、院校院所、軍工廠家為主的儲備格局,提高后備兵員精準儲備質量。三是科學編組。當前,各地在后備兵員編組上,現役部隊預編預備役兵員、預備役部隊預編預備役兵員、基干民兵等各類后備兵員重復編組現象較為普遍,經常是“哪里需要哪里搬”,影響了兵員儲備效率。必須自上而下加大后備兵員儲備“統”的力度,著眼作戰部隊組織結構和兵員成分調整變化,適時對后備兵員的種類、組織和專業比例進行調整,科學編組、合理搭配,確保后備兵員儲備契合戰時需求、契合部隊需要、契合各地實際。
此次抗疫,全國全軍上下同心、眾志成城,釋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強大優勢,但同時也暴露出個別地區疫情暴發初期制度不完善、機制不健全、缺乏快速有效應對帶來的防控被動。這啟示我們,后備兵員精準儲備作為一項涉及軍地雙方的系統工程,一方面要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最大限度激發后備兵員潛力;另一方面,必須緊盯后備兵員精準儲備領域制度機制這個關鍵,建立健全上下銜接、橫向配套、貫通末端的后備兵員精準儲備制度機制。一是健全的法規制度體系。結合《國防法》《兵役法》《國防動員法》立法工作,建立健全后備兵員儲備征召專項政策法規,統一規范不同類型后備兵員的基本定位、職能使命、建設目標、社會責任和訓練要求,確保后備兵員精準儲備工作有法可依。二是權威的組織指揮機構。充分發揮方向聯合作戰指揮機構職能作用,平時以作戰部隊為需求提報主體、以兵役機關為儲備主體,加強后備兵員精準儲備;戰時在軍委、戰區兩級聯合作戰指揮中心統一組織指揮下,全面負責后備兵員征召補充工作。三是完善的信息指揮手段。建立完善兵員管理信息系統和國防動員兵員信息系統,整合軍地信息資源,實時獲取兵員潛力信息,全程對后備兵員和部隊兵員信息進行搜集、處理和分析,增強后備兵員精準儲備的科學性實效性。四是有效的動態管控機制。嚴格落實請示報告、登記統計、集結點驗等制度,確保人員時刻都在組織管控之中;充分發揮地方黨政機關、家庭作用,建立相互聯系機制,通過互通信息、召開聯席會議等方式,準確掌握人員動態,確保隨時能夠聯得上、找得到、召得回。
此次疫情防控,廣大醫療人員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戰斗精神,誓言“不計報酬、無論生死”,除夕夜開啟“最美逆行”;社會各界冒著風險往上沖,廣大群眾捐款捐物,形成了疫情防控的“銅墻鐵壁”。這啟示我們,“戰爭偉力之最深厚根源存在于民眾之中”依然是顛撲不破的真理,只有采取有效措施,激發戰爭潛力、動員后備力量,方能把握制勝之本、獲得力量源泉、贏得未來戰爭。后備兵員儲備寓軍于民,具有較強的群眾性、社會性、分散性,只有堅持軍地協同、齊抓共管,加強引導、濃厚氛圍,才能充分激發廣大后備兵員的積極性主動性。一是營造崇軍尚武氛圍。通過報刊、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廣泛開展國防知識普法宣傳,定期組織專題教育,增強國防觀念,激發愛國參軍熱情;利用集結點驗、臨戰訓練、警戒執勤等時機,進行戰斗精神教育,強化服從意識、法紀意識和犧牲意識。二是完善榮譽激勵制度。結合軍人榮譽體系建設,探索完善后備兵員儲備建設、返崗訓練、參加演練的補償獎懲措施和榮譽激勵機制,規范后備兵員依法享有與其義務相稱的社會保險、社會福利、基本醫療等權利,激發他們“退役不褪色”的光榮感、“若有戰召必回”的使命感。三是強化軍地聯合督導。軍地各級出臺后備兵員精準儲備職責規定及責任追究辦法,細化各級各類機構國防職責,明確不履行義務單位和人員懲戒規定,采取評比晾曬、一票否決等方法對后備兵員精準儲備工作實施監督,確保落地落細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