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峰 劉斐然
信息網絡作為一項人才密集型事業,其快速發展需要堅實的人才隊伍作支撐。本世紀以來,世界各國把網絡人才隊伍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著力破解網絡人才特別是網絡安全、大數據等領域高端領軍人才短缺的共同難題。當前,相對于國內社會生活的“數據跑路”、相對于西方一流軍隊智能手機成為作戰裝備,我軍網絡工作相對滯后,原因之一就是網絡人才隊伍整體水平不夠強大。軍隊過好網絡關,從一定意義上說,首先要過好網絡人才關。要按照“主戰場必須有主力軍”的要求,著力建設一支政治強、業務精、作風好的專業人才隊伍,集聚軍隊網絡工作健康持續發展的人才勢能。
在網絡信息海量無限、網絡現象錯綜復雜、網絡技術一日千里的時代,必須依靠專業的組織領導、決策咨詢和計劃落實團隊,引領軍隊網絡媒體正確發展方向。
一是懂專業的網絡分管人員。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建設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網絡幾乎已經成為空氣、水和食物之外的“第四必需品”。如果在網絡的建設管理上“鴕鳥心態”嚴重,缺乏世界格局、網絡視野和信息素養,就必然落后于時代。應該著力選拔培養熟悉網絡、視野開闊、勇于創新的業務人員,使其深刻認識實現一流軍隊目標對一流網絡建設的根本要求,帶頭學網用網、精于建網管網,有效履行發展軍隊網絡媒體的規劃制定、政策完善、標準統一、條件保障、監察督導等各項職能。
二是多領域的網絡咨詢專家。西方發達國家高度重視網絡智庫建設,將其作為國家網絡空間人才戰略的重要舉措。美國將多領域的領軍人物和杰出專家聚集起來,形成“塔尖效應”,為國家網絡發展提供決策咨詢。網絡媒體建設關乎部隊信息安全、關乎人員現代化、關乎軍隊勝戰能力。應聘請和吸納軍隊和社會信息技術、網絡硬件、內容建設、應用開發、數據分析等領域專家學者,成立各層級網絡咨詢專家組,用軍地人才集體智慧,為網絡媒體建設把脈問診、把關定向。
三是兼通型的網絡媒體編輯。如果說主管領導和分管業務人員是指揮員的話,各級部隊所屬網站(包含下屬的頻道、板塊等)、數據庫、軍事APP、微博、微信、短視頻公眾號等網絡媒體的專、兼職編輯人員則是戰斗員。要按照政治堅定、引領時代、業務精湛、作風優良的標準,把好軍隊網絡媒體編輯的“入口關”。其一,要選準網絡媒體主編。主編掌控日常運維、引領發展方向,在實現辦網宗旨、發揮辦網效益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要堅持“政治家辦網”和“專家辦網”相結合,選準網絡媒體的“掌舵人”,使其既能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又能科學運用網絡傳播規律;既能主持內容資源開發,又能熟悉網絡媒體技術原理;既能帶好隊伍,又能“開門辦網”。其二,要選優網絡媒體編輯。按照專兼職結合的原則,注重專業、崗位、兵種、地域的多樣性、層次性,選拔并培養網絡媒體編輯。一名優秀的網絡編輯,不僅要在信息審核、網頁編排、圖片處理、多媒體制作等方面“全能”,而且要具備受眾分析、欄目設置、內容策劃、專題設計等多方面能力和素質。要在選優選強的基礎上,加大崗位培訓、新老幫帶、實踐鍛煉,培養一大批敏銳洞察網絡發展趨勢、動態搜集官兵用網需求、嫻熟掌握網絡運維策劃的優秀編輯。
軍隊網絡工作應該主動為官兵提供用網指導和服務,生產分發高效信息產品,監管和清除低效、負效信息產品。
一是建設軍事特色內容開發團隊。近年來,以《朗讀者》《中國詩詞大會》等為代表的一批文化節目,以有深度有文化有情懷、有底蘊有情景有情感、有價值有歷史有趣味的內容創新,彰顯主流價值和傳統文化,取得突出社會效益。這說明,人們對于傳統和主流的滋養有著廣泛需要,人們拒絕的是一成不變的傳播形式。我們從來不缺好內容,缺的是能挖掘好內容、呈現好內容的團隊。軍隊應該創造有利于內容開發團隊成長的機制、任務、平臺等各項條件,特別是要重視發揮名師、大家的作用。軍隊名師、大家是各專業、各領域內容資源的“富礦”,應該鼓勵多領域的專家學者帶領自己的團隊從事軍隊網絡內容開發。同時,也要鼓勵各專業、各領域有技術專長、有興趣愛好的官兵,積極投身軍隊網絡內容開發,形成思想、知識、故事、文化競相迸發涌現的良好局面。
二是建設上網用網指導示范團隊。面對大數據、新媒體、云計算、人工智能、VR 應用、移動互聯等信息網絡領域的大變革、大發展,官兵的信息選擇困難、信息焦慮日盛。應該注意培養和宣揚上網用網的指導和示范團隊。其一,開展“專家駐網”,在軍隊網絡媒體開設專門板塊或入口,匯集各個領域的專家、學者、專長人員,以跨區域、跨專業、跨部門的集體智慧,為官兵上網用網、獲取資源提供專業性指導和專家咨詢服務。比如,服務于官兵軍事職業教育,可以組織專家利用遠程教育網絡為官兵提供個性學習菜單開列、學訓難點答疑、科學研究會診等指導服務。其二,開展“官兵秀網”,組織各級干部骨干、學習成才標兵,把學網用網的經驗體會、招法秘訣等“曬一曬”,把內容資源的形式特點、目錄地址等“薦一薦”,發揮帶動身邊、輻射其他的示范引領作用。
三是建設網絡思想行為引導團隊。其一,廣泛建立各層級的官兵網絡思想行為“偵察哨”。對各級思想骨干、保衛骨干加大網絡素養培養,使他們扎實掌握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全面了解信息技術、新聞學、傳播學以及心理學等相關領域知識,熟練運用微博、微信等網絡媒體。鼓勵這些骨干提高開展網絡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并及時發現、梳理和報告官兵在網絡思想行為方面的傾向性問題。其二,大力培養軍隊網絡媒體“意見領袖”。“意見領袖”憑借自己的網絡號召力、影響力,引發話題、設置議程,成為網絡輿論的“觸發器”“過濾器”“擴音器”,是軍隊網絡工作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應注重從軍內專家學者、媒體記者和地方軍事專家、公眾人物等力量中,選拔和培養軍隊網絡“大V”和紅色意見領袖,組織他們圍繞涉軍輿情熱點和官兵關注焦點,第一時間發布權威信息,主動回應官兵關切和質疑,用正面信息擠壓負面輿情,營造健康向上的輿論氛圍。
技術人才是信息網絡的運行基石和發展驅動。軍隊網絡工作應給予技術人才隊伍建設足夠重視,建設一支規模適當、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技術保障隊伍。
一是建設算法工程和數據分析專業人才隊伍。人類已經進入大數據時代,各種傳感器、移動設備、智能終端無時無刻不在產生數據,數量級別已經突破TB,發展至PB 乃至ZB。軍隊在網絡媒體上運用大數據,離不開專業的人才隊伍作支撐。其一是算法工程人才。算法工程師從計算、數學、優化的角度提供某一類問題的專用算法,目前已成為一種獨立的計算機領域核心職位。以百度為例,它收錄和索引超過10 億的中文網頁,如果沒有算法工程師,就無法高效滿足每天上億次的檢索請求。隨著官兵網絡使用的日趨頻繁,軍隊在內容高效分發、信息需求提取等方面,都需要算法工程師提供技術保障。其二是數據分析人才。無限增長的大數據和大數據應用場景,需要專業的數據分析人才,只有對視頻、圖片、郵件、HTML、RFID、GPS 和傳感器等產生的低密度的非結構化數據進行挖掘分析,才能發揮大數據的真正作用。以軍隊輿情監測和預測來說,依靠人工判斷效率低、準確度偏差大,必須在采集全網絡、全時段、全方位輿情數據的基礎上,運用專業的數據分析技術,對輿情數據進行關聯整合和智能分析。當前,軍隊算法工程和數據分析人才總量不足,并且這兩類人才具有稀缺性,需要創新靈活的吸引、培養、保留機制。
二是建設硬件維護和安全防護專業人才隊伍。交換機、路由器、服務器、防火墻、網橋、網關等網絡設備是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對這些設備的管理維護可以說一秒鐘也不能有“空隙”。管理維護網絡設備,確保網絡穩定、可靠、高效、安全運行,是一項技術性、實踐性強的工作,不經過較長時間的專業學習和實踐鍛煉無法勝任。我國網絡安全一直處于復雜、多元、嚴峻的風險挑戰之中,特別是隨著計算機管理技術的發展,網絡防護、入侵檢測、身份認證等信息安全關鍵技術不斷更新發展。因此,必須重視建設素質過硬的硬件維護和安全防護人才。
三是建設全媒體內容策劃制作專業人才隊伍。當前,人類進入了音、視、網、報、刊等媒體形式融和發展的全媒體時代。全媒體人人都可以嘗鮮、試水,但是要把全媒體做大做強,還需要有專業的策劃和制作人才。其一,要有專業的內容策劃人才。全媒體時代分眾化、差異化傳播趨勢明顯,一套話語滿足不了所有人,一個腔調難以唱遍天下。軍隊網絡媒體要有專業的內容策劃人員,對內容資源進行“一魚多吃”式的轉化和開發。比如對于官兵的先進事跡,除了傳統的報刊、廣播、電視宣傳以外,還可以在公眾號、融媒體、短視頻平臺進行宣傳,可以是文字、圖片、視頻、網頁的結合,也可以用動漫、VR 來表現。其二,要有專業的采編制作人員。全媒體內容開發要求人才隊伍能夠突破傳統媒體的思維與能力,既要具備平面設計、DV 拍攝、網絡制作、動漫創作的全面素質,同時還要在內容產品的窗口、界面、互動等形式要素上有新意。應重視培養專業的軍隊網絡媒體采編制作團隊,使其集采、寫、攝、錄、編、網絡技能運用及現代設備操作于一體,不斷鍛造提高多類型內容制作能力,多領域多層次開發軍事頭條、勝戰講壇、紅藍對抗等富有軍事特色的優質內容資源及衍生產品,滿足官兵差異化內容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