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宇騰 謝文飛
1.重慶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人民檢察院,重慶 409900;
2.重慶市人民檢察院第四分院,重慶 409700
第一,傳統以管代治的強制戒毒觀念根深蒂固,強制隔離戒毒場所工作人員“矯治者”觀念落后。戒毒工作長期而復雜,有時需要數十年時間,對待戒毒人員需要極大的耐心與關懷,從某種程度來說,戒毒人員也是一種慢性病患者,而工作人員延用管理者的思維方式,把戒毒者當成違法者予以管制,快刀斬亂麻式的矯治手段很難使戒毒者心理康復,容易產生逆反心理,降低了戒毒者的積極性。另外,強制隔離戒毒所雖然具備相應的管理設施,但它著重戒毒的強制性,少教育、輕治療,且教育醫療設施落后。
第二,強制隔離戒毒職能劃分不明確、強戒場所重置及司法監督缺失。縣級以上公安機關既具有強制隔離戒毒決定權又有執行權,公安機關的雙重權力缺乏監督與制衡,極易導致權力的濫用,從而損害戒毒者的合法權益。公安、司法行政機關均設有強制隔離戒毒場所,浪費財政資金,執行力弱,且易導致兩機關爭奪利益,推卸責任的情況發生。現代法治精神要求權力在陽光下運行,而強制隔離戒毒場所缺乏司法監督,使得以人為本戒毒的科學性戒毒原則面臨挑戰。
第一,社區人力資源匱乏且政府基層組織管理力量薄弱。社區戒毒面臨制度執行形式化、經費不足、專業執行機構及人才缺乏等諸多難題。我國部分社區發育不健全,專業醫療水平的社區醫生數量少,且管理經驗的社區醫生更少,由于戒毒工作本身具有危險性、復雜性,使得社區很難得到外部人員特別是志愿者的援助,部分基層組織管理人員缺乏戒毒工作管理經驗更是使得社區戒毒工作難以開展。
第二,毒源難以有效截斷及戒毒人員易再次接觸毒品。社區戒毒實行開放式管理,戒毒人員保持著與社會特別是與毒友的聯系,毒品極易進入社區,而戒毒人員正處在心理薄弱期,極難抵制毒品的誘惑,進而復吸,使得前期強制戒毒工作成果毀于一旦。且戒毒人員與非吸毒人員的接觸易使得吸毒現象泛濫,造成更大的危害。
第三,社區戒毒(康復)對戒毒人員缺乏差別對待。未成年吸毒人員意志力薄弱,心理脆弱,更難抵制毒品誘惑;孕婦及處于哺乳期的吸毒婦女關系著下一代的身體健康,她們均需要社區給予更多的人文關懷,早日戒掉毒癮。而我國相關法律均未將二者與一般戒毒人員區分開來。
自愿戒毒人員按照簽訂的戒毒協議,在戒毒醫療機構逐步實施戒毒計劃,這種自愿方式的本身就帶有隨意性,自律性弱者面對毒癮的誘惑難免會再次復吸。自愿戒毒有完備的生活醫療條件,但管理設施簡陋或教育缺失,加上戒毒雙方為合同關系,戒毒人員對管理制度的遵守隨意,間接影響治療者的恒心。戒毒需要長期性堅持,要求戒毒人員具備較強的戒斷意志,否則又會陷入“戒與吸”的惡行循環。
政府財政的投入,是禁毒工作持續運行的重要保障,禁毒工作經費不足,影響戒毒工作開展。我國禁毒工作經費主要來源于縣級以上政府的財政撥款,戒毒工作的長期性決定其需要大量的財政支持,然而諸多貧困地區戒毒經費來源不足已成為常態。基礎性財政困難不能有效解決,注定戒毒工作難以取得突破性進展。
第一,轉變以管代治觀念,回歸治療本位。傳統戒毒工作的重心側重于懲罰,而以人為本的戒毒理念更符合現代法治精神的要求。吸毒成癮人員長期受制于毒癮折磨,這種癮性痛苦是一種疾病,我們更應該把戒毒人員當做病患對待,回歸人性化治療本位。強制隔離戒毒期間給予戒毒人員更多的人性關懷,幫助其重新認識自我,重拾生活信心,充分調動戒毒者的積極性,增強戒毒意志,與戒毒工作人員形成互動,主動配合戒毒治療。以人為本的戒毒治療解決了戒毒者的心理、思想負擔,更能體現戒毒工作的科學性,提高強制隔離戒毒工作效率。
第二,明確強制隔離戒毒職能劃分,調整戒毒場所,發揮檢察監督優勢。強制隔離戒毒的執行權及戒毒場所均應歸屬于司法行政機關。一方面由于公安機關的工作重心在于緝毒偵查,對于強制隔離戒毒缺乏相應的專業技術與經驗,且在生活設施、教育制度及戒毒專業人才配置方面存在不足;另一方面司法行政機關已具備完善的戒毒設施、成熟的管理制度及相應的專業人才,對于開展戒毒工作具有先天優勢。例如,重慶創建“打處分離”式決定執行模式,即吸毒人員被公安機關作出強戒決定后,具體強戒措施由司法行政機關全程執行。人民檢察院在司法行政機關設有派駐檢察室,其職能就是監督司法行政機關對社區矯正人員的日常管理工作,把強制隔離戒毒執行情況納入檢察監督范圍之中,通過檢察權的介入,進而補強戒毒工作的力度,以實現最佳的戒毒效果。
立足社會化戒毒既是社區戒毒(康復)的優點,同時也面臨巨大困題。究其根源,合理調整社區戒毒(康復)工作機制,做好社區戒毒(康復)管控工作,一定要從社區制約的角度來認識社區戒毒(康復)的實質。社區戒毒(康復)人員多雜,本文僅根據司法實踐提出幾點具有可參考性的措施。
第一,建立社區戒毒(康復)人力儲備戰略。培養具有相應醫療水平且具有管理經驗的社區醫生,政府基層部門定期對其進行培訓、考核,提高社區醫生的專業技能;加強戒毒工作宣傳的同時,要讓大家從根本上意識到戒毒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從而讓更多的社會志愿者參與進來,集整個社會的力量發展戒毒工作。
第二,制定戒毒計劃。一個完善的計劃有利于工作的順利開展,特別是戒毒工作更需要一個詳細且有執行力的計劃。社區與社區康復中心在接收戒毒人員時應詳細了解戒毒人員的吸毒原因、吸毒史、戒毒動機、戒毒決心、家庭條件、心理等各方面的情況,因人而異地制定相應的戒毒計劃,并按照計劃貫徹實施。另外,在制定戒毒計劃時,一定要對未成年、孕婦及處于哺乳期的吸毒婦女進行差別化對待,多注重二者的心理健康,積極引導,幫助其早日戒掉毒癮。戒毒計劃不僅能增強戒毒者的主動性,更能增加其對社區戒毒(康復)工作人員的信任,對于戒毒工作的順利開展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第三,改進吸毒人員動態管控系統。動態管控系統可以幫助公安機關即時了解吸毒人員信息。眾所周知,吸毒人群具有一定的社會危險性,做不到對該類人群有效的監視、跟蹤,管控工作就很難處理好。高效運行的監控信息平臺,可以實現對吸毒成癮人員的及時管控。因為吸毒人員個人信息已全部登記入網,只要其在居住社區接觸特定的人或離開所居住社區進行其他活動,這些信息都能被公安工作人員隨時掌控。三門峽市湖濱區依托社會管理網格化系統按照強制隔離戒毒、服刑、社區戒毒(康復)、社會面有吸毒史、藥物維持治療、戒斷三年未復吸、死亡共八類人群建檔立卡,分類管理,并通過不定期抽檢、走訪等方式,及時掌握網格內吸毒人員動態。利用動態監測系統,并及時更新吸毒人員信息,實現國內被監控人員信息共享,不僅利于預防毒品犯罪的發生,更利于推動社會網格化管理,有效截斷毒源,防止戒毒人員再次接觸毒品,進一步維護社會公共利益。
隨著戒毒模式改革的深入,政府加大禁毒工作的財政投入,是解決禁毒工作所遇問題的關鍵,是戒毒工作有效開展的保障。戒毒是一項長期性工作,需要大量的財政支持,縣級以上政府因地制宜制定完善戒毒經費投入政策,國家加大貧困地區戒毒經費來源保障,并將貧困戒毒人員納入低保或醫保范圍,鼓勵醫療機構和社會組織通過社會募捐積極投入戒毒工作,能有效解決戒毒工作面臨的基礎性難題,推動自愿戒毒事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