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黨和人民信賴的新聞工作者,在突發事件發生時,全力以赴運用全媒體矩陣為人民鼓與呼,做好戰役性報道,贏得廣大群眾的信任,顯現黨媒人的公信力、影響力和輿論引導力,這是黨媒人不變的初心和使命。那么,在戰役性報道來臨時該如何應對,如何采訪報道,又如何體現黨媒人的使命擔當呢?
2019年9月20日晚間的營口新聞里,一條《15萬噸葡萄滯銷蓋州果農面臨嚴重損失》的報道為蓋州果農發出了呼聲。大家可能會問:蓋州葡萄一直不愁賣,為什么就滯銷了呢?通過采訪,找到了答案。由于受到臺風“利奇馬”影響,氣溫降低,蓋州葡萄當年晚熟半個月,正好和南方葡萄的下架時間重疊,市場葡萄量過剩,導致滯銷。新聞播出后,立即引起了營口新聞傳媒中心黨委的高度重視,9月21日周六上午9點,中心黨委召開緊急班子會,專題研究部署15萬噸滯銷葡萄的戰役性宣傳報道方案。
這是一場突如其來的應急戰,也是一場必須打贏的攻堅戰。周六當天,各路記者都行動起來了。
“看到葡萄就上火,現在賣了一半,我們正黃旗村還有將近600噸葡萄沒有銷售出去?,F在老百姓急得扛也扛不了,如果‘十一’還沒有下架這葡萄就瞎了,大家幫幫忙?!边@是2019年9月21日FM95.1營口交通文藝廣播951應急幫播出的滾動信息,同期聲來自蓋州市九壟地辦事處正黃旗村的村民王善勇。這段采訪同期聲和圖片文字也通過營口951交通文藝廣播微信公眾號進行了發布。48小時內,這條題為《951應急幫——15萬噸蓋州葡萄急等下架銷售》閱讀量實現10萬+。說實話,一個四線城市的市級臺微信公眾號可以實現10萬+的閱讀量,且轉發范圍之廣、速度之快,互動留言率之高,最遠的互動用戶來自澳大利亞、新加坡,這是之前沒有想到的,這是信息發布出去之后產生的化學反應。之所以黨媒人在發出呼聲之后能迅速得到受眾的熱情響應,就是源自黨媒人的公信力和影響力。直到現在筆者也忘不了,在接到中心任務后立即和同事深入到蓋州市九壟地辦事處正黃旗村實地采訪村民時的場景。當看到村民緊鎖眉頭的表情、聽到他們那急切的聲音時,心里一陣發緊。走進一個個葡萄園、看到一張張焦急的臉,使命感油然而生,就想著快把這里的真實情況告訴給更多的受眾,讓大家幫忙。筆者一行驅車兩小時返回臺里,連夜制作并刊播了《951應急幫——15萬噸蓋州葡萄急等下架銷售》的微信鏈接,用新媒體手段將這些鮮活、樸實、生動的同期聲、照片和采寫的文字第一時間送達到受眾身邊,引發了愛的連鎖反應。沒有眼力、腳力、腦力、筆力的踐行就不會生產出生動的新聞產品,就不會有受眾聽后看后的感同身受和強烈反響。
直播、滾動宣傳、抖音、短視頻,詩歌、消息、長專題、專版……我們的報道覆蓋全媒體,我們的作品刷爆朋友圈。廣播、電視、報紙、新媒體集中火力,持續發聲,關于“蓋州葡萄”的發稿量達近千條次,形成“鋪天蓋地”之勢,而報道團隊設定的目標是:不奪勝利絕不撤兵。中心統一指揮,各部門梯隊式分工協作,跟蹤遞進式采訪報道?!渡w州葡萄遇上豐收節,甜蜜旅行邀你來加入》這場直播被新華社客戶端轉載;《蓋州的葡萄熟了》等三篇詩作被人民網轉發……這背后是黨媒人不辭辛苦、晝夜奮戰,發動一切力量,不遺余力的鼓與呼;更是媒體融合產生的聚變能量,集體發力,形成矩陣。我們完成了從“五根指頭”到“一個拳頭”的轉型。
一石激起千層浪。黨媒人的聲音,一呼百應,溫暖全城!我們見證了全民動員,僅一周時間創造了銷售葡萄近12萬噸的奇跡。這奇跡的背后,正是黨媒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擔當,是大家守望相助、勢要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主動作為。營口市領導帶頭現場調研、周密部署,各機關單位積極響應,全面調度,駐村第一書記全力以赴、廣覓銷路,廣大群眾自發組織,開展“代購”。一車車的葡萄被運出銷往全國各地,一個個留言溫暖著每一個人,一份份訂單讓愛凝聚……營口人用大愛將“苦澀”釀成“甘甜”。這一次戰役性報道不僅將滯銷的葡萄全部賣出,更在廣大受眾心里樹立了黨媒人的公信力。
在幫助農民把信息傳遞出去的同時,我們也深知,在“人人都是記者”的自媒體時代,更要牢記不能僅在船艙里講述觀察和感受,要站在船頭,做新時代改革創新的排頭兵。于是,我們用報道向世界介紹了有著470多年歷史的蓋州葡萄,讓“三水之鄉”聲名遠播;懷揣著對“三農”問題的深刻思考,與有關部門共同探討,用報道向農民發出號召——發展高效農業、精品農業、訂單農業勢在必行,要積極投入到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來。因為經歷了這一次葡萄滯銷,廣大農民兄弟也更深入理解了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意義,促進了思維的轉變。
為了讓受眾了解到關于葡萄戰役的后續情況,10月下旬報道團隊重返蓋州九壟地辦事處正黃旗村再次采訪王善勇和老鄉們,拍攝了小視頻、錄制了同期聲。村民這樣激動地說:“通過媒體這一宣傳啊,四面八方的客商都來了。也就四五天的時間,我們村的葡萄基本上銷售一空。老百姓感慨道:這葡萄賣得怎么這么快!通過你們記者,我們老百姓深深地感受到,沒有好的思路,占領不了市場。我代表我們村的父老鄉親歡迎大家經常到我們這兒來串門!”
作為黨媒人要踐行“四力”,不忘新聞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不斷改革創新內容和形式,分工協作形成聚力,這樣才能出現更多的10萬+,才能擁有更多受眾,才能做好黨和人民信賴的新聞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