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彩霞
【關注焦點】
我國《海關審定進出口貨物完稅價格辦法》規定,由買方負擔的購貨傭金不計入完稅價格,即海關對買方支付的此類購貨傭金不征收關稅。在平行進口車業務過程中,國內購車方以“貿易費”為名支付給外商的款項,可以是購貨傭金,但也可以是貨款。國內購車方在向海關申報時隱瞞對外支付的“貿易費”是否構成低報價格走私犯罪,應當結合雙方的交易過程、方式,以中間人或代理人在交易中承擔的功能進行主客觀相結合的綜合判斷,若為貨款,則應當依法申報并繳納關稅。
【基本案情】
公訴機關:山東省青島市人民檢察院
被告:青島安華機電設備有限公司及其總經理、法定代表人馮建平
公訴機關指控:被告單位青島安華機電設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華公司”)自2014年8月經營平行進口車業務,被告人馮建平作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及總經理決定以汽車在美國的零售價格加“貿易費”作為成交價格,自陳馳凱(音譯)、薛龍、程子明等多家美國外商處購買并進口奔馳、寶馬、瑪莎拉蒂、路虎等品牌汽車。為給安華公司牟取非法利益,馮建平指使公司員工根據汽車在美國的零售價格制作虛假單據用于報關進口,以低報價格方式向青島海關申報進口上述自美國購買的汽車共計285輛,偷逃進口汽車“貿易款”部分的應繳稅額人民幣(以下幣種如無注明均為人民幣)1800余萬元。案發后,馮建平主動投案,偵查機關依法扣押被告單位違法所得300萬元。
【裁判結果】
山東省青島市中級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從被告單位安華公司與外商之間的交易過程看,雖然陳馳凱等外商不是特許的新車經銷商,但其在交易過程中支付了自有資金、獲得了貨物的所有權,承擔了貨物的風險和收益,在交易中扮演賣方角色,二者之間實質系買賣關系,安華公司向外商支付的“貿易費”不屬于海關估價意義上的“購貨傭金”,應計入完稅價格。安華公司采取低報價格的方式走私普通貨物,偷逃應繳稅額特別巨大,情節特別嚴重,其行為構成走私普通貨物罪;被告人馮建平系被告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亦構成走私普通貨物罪。馮建平在偵查機關一般性排查階段如實供述犯罪事實,視為自動投案,到案后如實供述犯罪事實,系自首,予以減輕處罰;馮建平是安華公司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故安華公司亦構成自首。馮建平到案后檢舉揭發他人犯罪經查證屬實,有立功表現,予以從輕處罰。鑒于安華公司積極補繳稅款,結合馮建平具有自首、立功情節,且到案后認罪態度較好,對馮建平減輕處罰。
【裁判解析】
2005年4月1日實施的《汽車品牌銷售管理實施辦法》規定:“境外汽車生產企業在境內銷售汽車,須授權境內企業或按國家有關規定在境內設立企業作為其汽車總經銷商,制定和實施網絡規劃?!钡捎诘赜蛳拗频仍?,同等配置的車輛,國外汽車制造廠家給中國大陸汽車銷售商的銷售指導價格一般比歐美國家要高1.2%-1.5%,這一做法對國內消費者利益造成了現實的損害。2014年7月,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發布《關于停止實施汽車總經銷商和汽車品牌授權經銷商備案工作的公告》,不再接收汽車供應商報送的備案材料,停止實施備案工作,實際上間接廢止了《汽車品牌銷售管理實施辦法》,相關企業的營業執照經營范圍也統一登記為“汽車銷售”,而非“汽車品牌銷售”。之后,商務部發布《汽車銷售管理辦法》,正式廢止了《汽車品牌銷售管理實施辦法》,取消了對品牌授權的相關規定,平行進口車業務正式合法化。
所謂的平行進口車,全稱是平行貿易進口車(parallel-import cars),具體是和中規車區分而來,指的是未經品牌廠商授權,通過進口貿易的形式直接或委托采購到中國,并引入中國市場進行銷售的汽車。由于進口地不同,可以分為美規車、中東版車、加版車(加拿大)、歐規車,因為進口渠道與國內原有的授權經銷渠道相平行,所以稱平行進口車。而一般意義上的正常進口車,是通過品牌廠商授權的進口汽車。通過簡單的對比即可發現,平行進口車與正常進口車最核心的區別在于是否經過廠商授權。正常進口的汽車,一般要經過總經銷商、一級、二級經銷商、4S店等多個環節流轉后才能到達消費者手中,每個環節都會相應增加再次銷售車輛的稅費及成本,而上述稅費及成本最終都將由消費者承擔。相比之下,平行進口車在銷售流程上被壓縮、簡化,繞過多層級經銷商,由企業在國外市場購買汽車后再直接進口至國內,然后銷售至消費者手中。這一做法導致平行進口車的價格一般會較正常進口汽車低10%-20%不等,而針對豪華型的平行進口車而言,其價格優勢就更為明顯。這也是近年來從事平行進口車業務的企業大量出現及此類汽車受到國內消費者歡迎的重要原因。
但實踐中,某些平行進口車的出口國(如美國)明確規定:所有車輛須在當地注冊登記后才能出口。如此一來,中國平行車進口企業即不能直接向該國汽車經銷商購車。由此在國外形成了一批專業機構和人員,幫助國內企業完成汽車在國外的采購、出口等貿易過程,這些中間商向國內企業收取的費用行內俗稱“貿款”“貿易費”,有時也稱作“傭金”等。根據我國《海關審定進出口貨物完稅價格辦法》第11條a《海關審定進出口貨物完稅價格辦法》第11條規定:“以成交價格為基礎審查確定進口貨物的完稅價格時,未包括在該貨物實付、應付價格中的下列費用或者價值應當計入完稅價格:(一)由買方負擔的下列費用:1.除購貨傭金以外的傭金和經紀費……”,由買方負擔的購貨傭金不計入完稅價格。在平行進口車行業實踐中,車輛進口企業支付給中間商的“貿款”“貿易費”也普遍不向海關申報。但根據《海關審定進出口貨物完稅價格辦法》及其釋義,海關法規中所稱不計入完稅價格的“購貨傭金”,僅指買方為購買進口貨物向自己的采購代理人支付的勞務費用。從近年來查獲和審結的案件看,被告人(單位)和辯護人均辯稱“貿易費”全部或部分屬于購貨傭金,不應計入完稅價格,不構成低報價格型的走私犯罪?!百Q款”“貿易費”是否屬于海關估價意義上不計入完稅價格的“購貨傭金”成為此類案件爭議的焦點。
一般而言,傭金源于商業關系上的委托代理行為,代理人通過提供服務而收取的費用稱為傭金。根據對應的委托代理關系,傭金可以分為買方傭金(又稱購貨傭金)和賣方傭金(又稱銷售傭金)。買方傭金發生在買方代理關系中,委托人是買方;賣方傭金發生在賣方代理關系中,委托人是賣方。由上文可見,對“貿易費”性質的準確判斷是正確審理此類案件的關鍵,而認定“貿易費”的性質不能僅憑此類費用的表面稱謂,需要在綜合全案的基礎上進行主客觀相結合的判斷。本文認為,認定“貿易費”是購貨傭金還是貨款,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加以考慮:
代理關系是基于當事人約定、法律規定或有關機關指定而產生的代理人與被代理人之間的法律關系與基于代理行為而產生的代理人與第三人、被代理人與第三人之間法律關系的總和。前者稱為代理的內部關系,后者稱為代理的外部關系。代理的內部關系是外部關系得以產生和存在的前提,而代理的外部關系是內部關系的目的和歸屬。代理關系的法律特征可以概括為:代理人在委托人的授權范圍內行使代理權,實施代理行為;委托人的利益依賴于代理人的行為;代理人以委托人的名義實施行為,但其行為的法律后果要由委托人承擔。而買賣關系是指出賣人轉移買賣標的物的所有權于買受人,買受人支付價款的一種權利義務關系,一般由人、標的、行為三個要素構成。人的要素是指出賣人和買受人;標的要素指買賣標的物和價款;行為要素是指轉移買賣標的物和支付價款,即出賣人將買賣標的物轉移給買受人,買受人向出賣人支付價款。在平行進口車業務過程中,應當依照上述代理關系與買賣關系的特征對二者嚴格加以區分,同時重點審查以下兩個方面,一是看合同雙方確定“貿易費”數額的主要依據、外商的利潤來源;二是看標的物所有權及風險轉移的時間節點。以本案為例,第一,綜合馮建平供述及安華公司員工與外商的聊天記錄可見,涉案的外商所從事的購車行為并非基于安華公司的委托,二者之間不存在書面的委托代理合同,外商在國外亦不以安華公司的名義實施相關的購車行為。安華公司與涉案的陳馳凱、薛龍、程子明、畢可明等外商有就“貿易費”討價還價的過程,且該“貿易費”的高低主要取決于車輛的緊俏程度而非外商付出的勞動量,外商的利潤主要來源于車輛的購銷差價。第二,安華公司與外商聊天記錄反映出的交易模式可見,外商是否在國外購車及何時購車、購買何種品牌的汽車具有自主性,其可以根據車輛的緊俏程度自主決定購車的時機。在向安華公司交付涉案車輛之前,已經使用自有資金購買涉案車輛并取得所有權,車輛的所有權和風險不在安華公司,而是由外商享有所有權并承擔風險。綜上可見,安華公司與外商之間是買賣關系而非代理關系,該案中的“貿易費”是貨款而非購貨傭金。
對于被告人(單位)和辯護人以“貿易費”中混合了購貨傭金和貨款為由進行辯解和辯護的情形,本文認為,理想的狀態是能夠合理區分出“貿易費”中的購貨傭金和貨款的份額,具體是:第一,在案件偵查期間加大偵查力度,盡可能多的獲取相關合同、財務賬本等書證。通常情況下,如果買方和代理商之間以書面代理合同的形式約定雙方責任及買方應支付的傭金金額,“貿易費”是否屬于“購貨傭金”是明確的。但在合同約定不明確的情況下,可以完整的財務賬為依據確實真實的成交價格,a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海關總署《關于辦理走私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1條規定:成交價格可以根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付匯渠道、資金流向、會計賬冊、境內外收發貨人的真實交易方式以及其他能夠證明進出口貨物實際成交價格的證據材料綜合認定。在此基礎上區分貨款和購貨傭金。第二,在審查起訴和審判期間充分發揮認罪認罰制度的作用,引導被告人(單位)認罪認罰。認罪認罰“不僅是以審判為中心訴訟制度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國刑事訴訟法的明確規定,同時也是司法現狀的實際需要”a樊崇義、李思遠:《認罪認罰從寬程序中的三個問題》,載《人民檢察》2016年第16期。,雖然我國認罪認罰案件的證明標準不能降低,仍需堅持“案件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的標準,但由于“低報價格走私犯罪必須取得當事人有逃避海關監管主觀故意的證據”b張大春:《走私犯罪刑事證據研究》,中國海關出版社2013年版,第49頁。,而通過認罪認罰可以有效查明被告人(單位)的主觀故意,在此基礎上結合在案書證及證人證言等對貨款和購貨傭金加以區分。第三,若無法有效區分,則應按事實存疑時有利于被告的原則將相關款項認定為購貨傭金予以扣除。
稅收是國家賴以存在的物質基礎,而關稅在實現國家財政收入功能的同時,更是國家調節進出口貿易的主要杠桿。本案系山東省內首例平行進口車走私案件。通過審理,本文認為,“貿易費”是否屬于“購貨傭金”,應結合雙方的交易過程、方式、中間人或代理人在交易中承擔的功能,結合該“貿易費”是公開支付還是通過地下錢莊支付等要素進行綜合判斷。國家改變對平行進口車態度的重要初衷是讓國內消費者獲益,但如果在讓消費者獲益的同時卻因不法企業的犯罪行為造成了國家稅款的損失,則背離了上述初衷。對于以支付購貨傭金為名行低報成交價格走私之實的犯罪行為,應當在罪刑法定原則之下,以證據裁判規則為基礎,堅決予以懲處。同時,對于支付的款項確屬應當扣除的“購貨傭金”,則應當依法扣除,在保護企業的正常經營的同時,維護國內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需要強調的是,青島海關緝私局在本案偵查期間,充分利用公安網、海關網、互聯網多網聯合分析,將業務往來郵件與報關數據逐一比對,在此類犯罪人員作案時間長、反偵查意識強、偵查取證困難的情況下,依法取得了大量證據,理清了本案的交易實質并構建了完整的證據體系,為案件的順利審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