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磊
·辨析譚·
僧侶在清掃佛塔內(nèi)的灰塵時,往往從高層臺階開始由上自下打掃,在重力作用下塵土逐階向下,最后在底層堆積并徹底清掃完成。用這樣的方式掃塔省時省力。但在部署推動工作的過程中,這種“掃塔式”方式卻萬萬要不得。比如,轉發(fā)文件層層加按,落實指示層層加碼,由上至下工作量如滾雪球一般越滾越大。基層作為落實工作的“最后一層”,勢必背上沉重包袱,在推動工作落地時往往有心無力、顧此失彼,有時甚至要靠犧牲戰(zhàn)斗力來買單。為此,機關必須從源頭控制“五多”,做好“供給側”優(yōu)化改革,做到“一級干好一級的事,一級擔起一級的責”,不做“二傳手”“傳聲筒”“甩鍋俠”。
要樹牢“責無旁貸、義不容辭”的擔當精神,當好“鐵肩膀”。有人評價封建官場:大部分官員做官,秘訣就在一個“推”字。這種為官陋習在今天仍未絕跡,碰到困難繞著走,遇到問題往下卸,明明是本級負責的事,卻不敢負責、能推就推。改變這種局面,就必須樹牢“自己的陣地自己守、自己的飯碗自己端”的責任意識,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勇于擔當,在本級能夠消化完成的堅決不隨意批轉下推,靠本級以較小的代價能夠解決的問題決不讓下級以高昂的代價來完成。
要發(fā)揚“掐尖落鈔、雁過拔毛”的工作勁頭,當好“過濾網(wǎng)”。“掐尖落鈔、雁過拔毛”原比喻趁機克扣侵吞經(jīng)手的錢物。在“掃塔式”落實中,原本應上下級通力完成的工作以下級為主或完全交給下級,部署工作夾帶本級私活,對待本職工作拈輕怕重、挑肥揀瘦的心理尤為突出。改變這種局面,就要發(fā)揚工作上“掐尖落鈔、雁過拔毛”的勁頭,對經(jīng)手的工作按照優(yōu)先級做好關閘節(jié)流,多替基層“做減法”、少給基層“添麻煩”,不隨意干擾基層正常工作秩序,不任意打亂基層抓建思路。
要培樹“甘為人梯、愿做嫁衣”的服務意識,當好“咨詢師”。在“掃塔式”落實當中,奉行“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庸俗哲學,或因為怕丟了彩頭、出不了風頭而消極作為、冷眼旁觀的心理仍然存在。改變這種局面,就要大力弘揚“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愿抓未成之事、甘當鋪路之石,推動下級工作不能光靠文來文往,既要進行布置檢查又要做好跟蹤指導,及時問需問計,幫助基層解決困難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