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光武 唐浦釗
隨著實戰化訓練走深走實,部隊在外執行戰備演訓任務更趨頻繁,遂行非戰爭軍事行動任務更加繁重,離開營區、處在“動”中的情況不斷增多,兵撒千里、處于“散”中的特點日益突出,“動中抓教育、散中搞學習”成為新常態,對抓好思想政治教育落實提出新挑戰。結合實踐感到,部隊越是動散越要強化科學思維,正確處理“四對關系”,確保思想政治教育有力有效開展。
一、強化一切為戰的全局思維,在處理好中心工作與中心環節的關系中增強教育“滲透力”
戰備訓練是部隊的中心工作,思想政治教育是完成各項任務的中心環節,兩者相互貫通、相互促進。但在動散條件下,部隊任務繁重、人員分散、環境陌生,思想政治教育“說起來重要、干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一定程度存在,弱化了政治工作威信威力。必須轉變思路、主動融入,樹牢四種理念:一是教育跟著任務走。遵循緊貼中心、保證中心、服務中心的基本原則,圍繞任務要求組織開展教育,做到任務需要什么教育就關注什么、訓練缺乏什么教育就助力什么,使教育主題與演訓課題相互滲透、同頻共振。二是教育貫穿全程抓。充分認識越是任務重越要全心抓好教育、越是人員散越要全力統好思想,堅持教育與任務同步籌劃部署、同步跟進服務、同步檢查督導,做到演訓開展到哪里,教育課堂就跟進到哪里、思想工作就活躍到哪里。三是教育深到一線去。要求政治干部、理論骨干“陣地前移”,深入訓練之中、官兵之中、活動之中宣講理論、解疑釋惑、疏導心理,主動為官兵送上“精神食糧”。四是教育依靠官兵搞。尊重官兵主體地位,采取事實大家擺、道理大家講、是非大家辨、答案大家找等方式,發動官兵人人動腦想、個個開口講,在唱好“大合唱”中增強教育生命力。
二、強化對立統一的辯證思維,在處理好剛性要求與彈性落實的關系中增強教育“執行力”
動散條件下,“計劃不如變化快、課堂不如戰場活”,必須有統有分、有收有放,化整為零、化繁為簡。一是內容上,偏重但不偏向。突出習近平強軍思想這個根本、重大主題教育這條主線、具體任務牽引這個實際,緊貼官兵現實問題和活思想,堅持分層系統施教、分片同步實施、分類一體推進,保證教育內容的正確方向。二是計劃上,統攬但不統死。建立“靈便計劃、靈機轉換、靈活落實”機制,做到上級明確的統、本級籌劃的放,重大重要的統、基礎基本的放,集中組織的統、零星安排的放,既防止機關大包大攬,又留夠基層自主空間。三是時間上,隨機但不隨意。堅持嚴控總量、活分階段,定時限不定時間、把時段不把時機,結合訓練間隙、飯前飯后、點名講評,三五分鐘講一課、三五成群議一事、三五句話明一理,提高時間利用率。四是人員上,全員但不全體。針對一次教育人員難以全面覆蓋的實際,既辦好“流水席”、小群多路搞教育,又開好“小鍋灶”、一課多點反復講,確保人人都在教育中。
三、強化與時俱進的創新思維,在處理好傳統方式與時代手段的關系中增強教育“吸引力”
動散條件下,點位多力量少、差異大指導少、條件差資源少,必須堅持固本開新,用“新鼓點”敲動官兵“興奮點”。一是上好“三個課堂”,讓教育方法活起來。堅持因地制宜、按需取方,用“大學堂”抓好理論灌輸、政策宣講、授課輔導,用“小課堂”開啟“自助式點餐”“互動式交流”“精準式引導”,用“微講堂”組織小主題講話、小故事啟迪、小典型宣揚,既增強教育新鮮感又增強方法靈活度。二是抓好“三類資源”,讓教育內容新起來。豐富軍隊資源,運用理論宣講團、野戰文化車、文藝輕騎隊等開展巡講巡演;挖掘社會資源,看一看路過的革命遺址、聽一聽沿途的革命故事、悟一悟傳承的革命精神;利用家庭資源,通過“三信一書”、親情連線、“榮譽到家”等活動鼓舞官兵,既保證教育高格調又保證內容吸引人。三是建好“三個平臺”,讓教育載體實起來。著力打造“活思想”追蹤、“精品課”展播、“讀好書”評薦等特色教育平臺,組建圖書室、俱樂部、網絡室等野戰文化活動平臺,構設康復之家、心靈驛站等戰友身心服務平臺,既消除教育距離感又消除載體局限性。四是用好“三種力量”,讓教育支撐強起來。巧用上級力量,學好外請的專家輔導、轉播的領導授課、下發的資料書籍;善用自身力量,推開“政治干部唱主角、各類干部上講臺、廣大官兵齊參與”格局;活用周邊力量,靈活掛靠建制單位、零散就近合并組織,既讓教育有聲勢又讓支撐強有力。
四、強化全域協同的系統思維,在處理好內力作用與外力影響的關系中增強教育“實效力”
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既靠自身“內動力”又靠外部“正能量”,尤其動散條件下,只有內外結合、形成合力,才能增強教育質效。一是干部模范帶動。越是動散條件、官兵聯系越緊密,越要注重抓教育與作表率相統一,既做理論宣講者又做行動示范者,始終身體力行、表里如一,切實讓官兵聽到的理、見到的人、看到的事相一致,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二是風氣環境涵養。越是動散條件、民主意識越強烈,越要注重抓教育與正風氣相結合,從嚴肅政治生活抓起、從純正訓演風氣做起、從糾治行業歪風嚴起、從狠剎基層微腐實起,使官兵在風清氣正中信服教育。三是解難幫困穩心。越是動散條件、現實困難越突出,越要注重抓教育與暖人心相融合,堅持真誠關愛“心想到”、竭盡所能“力盡到”、全心全意“事辦到”,努力解決官兵的工作撓頭事、生活煩心事、家庭棘手事,為教育排憂助力。四是精神激勵感召。越是動散條件、軍心士氣越重要,越要注重抓教育與激活力相促進,任務前用出征儀式、誓師大會凝心聚魂,任務中用宣傳鼓動、立功創模提氣鼓勁,任務后用事跡典型、評選表彰成風化人,為完成任務注入強大精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