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波

初冬的一個周末,送女兒去學畫。途經植物園里一片小松林時,女兒拾得幾個松球,甚是喜歡。巧合的是,當日的繪畫主題恰是松球,老師在案臺上擺放了若干松球,有些是原汁原味的棕褐色,有些則被打扮成繽紛的五彩,或做成兔子、貓頭鷹、鮮花等不同造型,別有一番意趣。
女兒把拾到的松球塞給我,便隨老師和小畫友們涂鴉去了。我坐在畫室外的長椅上等候,看著手中的松球,種鱗一片片打開,有如小小的寶塔,又似綻放的花朵,淡淡的松脂清香似乎透著陽光的味道。不知不覺間,思緒竟飛到三十多年前,憶起一樁與松球有關的往事。
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在湖北農村念小學,每年都要參加勤工儉學,通常是采摘野生中草藥之類的實物。有一年初夏,我們接到的任務是每人上交若干斤松球。聽說松球是一味中藥,可以祛風除弊、化痰止咳、利尿通便。
老家多山,松木遍野,松球原是尋常之物,但那年的松球卻結得少。眼看快到最后期限了,班里的任務剛完成過半。班主任急中生智,宣布了一項獎勵措施:上交松球最多的學生,可以獲得一筆獎金。為了獲獎,孩子們紛紛加入“松球大賽”,一些家長也參與進來,其中包括我身材矮小、節儉要強的母親。
母親每天忙完農活就上山摘松球,直到天黑時才扛著蛇皮袋回家,雙手沾滿松油,汗水濕透衣裳,渾身因皮膚過敏而奇癢無比。近山的松球即將告罄時,母親又安排大哥騎上自行車,帶我到十里開外舅舅家的遠山去采。
“媽,松球已經夠數了,咱不采了罷?”我勸阻道?!斑€要多采一些!任務完不成,班主任會著急的?!蹦赣H說,“更何況,若是得了獎金,能給你買支新鋼筆哩?!?/p>
最終,獎金被另一個同學領走了。他是一位老師的侄子,好多同學私底下說,他用了不光彩的手法。那天放學回到家,我灰頭土臉地告訴母親,沒能拿到獎金,沒錢買鋼筆了,隨即不爭氣地哭起來??酀臏I水里,有對遭受不公的不服和委屈,有對錯失心愛之物的沮喪,以及諸多難以言表的滋味。
母親趕緊放下手里的活兒,一邊幫我擦淚一邊安慰道:“傻孩子,這點小事兒算個啥?哭啥哩?沒得獎金沒關系,明兒趕集,媽給你買新鋼筆?!?/p>
我拉過母親樹皮般粗糙的手一瞧,掌上有厚厚的老繭,指間的松油尚未洗凈,還有幾處新添的創口,想必是采松球時劃傷的。那一刻,心疼難名,剛剛忍住的淚水再次涌了出來。
母親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做人啊,凡事要一老一實、盡心盡力,至于結果怎么樣,且莫管他!但有一點你要記住,行正道才能走得遠,有時想抄近道反倒把路走彎了,若是動歪心思、走了邪路、犯下大錯,怕是腸子都要悔青,一輩子不得安生……你還小,就像一棵小樹苗,要是小時候長歪了,以后就正不過來,成不了才,曉得不?”
聽著母親的勸導和教誨,我懵懂地收了淚,點點頭。當時并未察覺,世間最精深的道理,有時竟藏在最樸素的話語里。每個孩童成長的路上,父母的一席話、一件事甚至一個眼神,都是重要的攙扶和引領。這些言傳和身教刻印在心,沁入骨髓,在時光的沖刷中歷久彌新,引領我們面朝陽光一路走過,保持干凈的靈魂,留下踏實的腳印,化作終身受用的教養。
如今,我也有了孩子。在女兒的教育培養上,除卻能力和見識,我更關注性格和品行。我想,家風恰如血脈的傳承,一定要把最好的留給孩子,讓女兒的內心灑滿陽光,健康快樂地成長。
待到女兒下課,見她右手縮進衣袖,抿著小嘴,神情不自然。待展開袖管一看,小手里竟攥著一個被做成兔子狀的松球。我秒懂,心里咯噔一下,糟糕,女兒偷拿了老師的松球!旋即,憶起親子教育的一個常識:七歲左右的孩子偶爾會“偷東西”,這是兒童心理敏感期的常見現象,需要及時悉心教導。
“好漂亮的小兔子!”我微笑著對女兒說,“是不是剛才從老師那里借來照著畫,畫完之后,忘了還給她?”見女兒輕輕點頭,我接著說:“我們一起去還給老師吧,要不然,老師想用的時候就找不到了。一會兒,爸爸給你買一套彩筆,我們回家自己做一個松球小兔子,好不好?以后,借了別人的東西要及時還,記住了嗎?”隨后,女兒乖巧地跟我返回畫室,歸還了松球。離開時,我牽著女兒的小手,明顯感覺她稚嫩溫熱的掌心已然沁汗。
路過超市,女兒得了心儀的彩筆,開心地親我一口說“謝謝爸爸!”然后,不再牽我手,蹦蹦跳跳走在前頭。冬日的陽光照過來,暖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