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賀 任曉鋒
近年來,各級領導對密切官兵關系、兵兵關系作出了很多重要指示,探索了很多方法路子,官兵關系呈現出向上向好的良好態勢,基層活力得到進一步釋放。但與戰爭年代官兵關系對表、與新時代新型官兵關系對表、與戰士心理渴望需求對表,當前一些部隊官兵關系還存在溫度不夠、感情不真、方法不活等問題,需持續關注、積極引導、聚力解決。
一是知兵不夠深。座談中,官兵普遍反映,當前干部骨干在知兵方面還存在“四重四輕”現象:重制度落實輕實際效果。問卷顯示,20%的官兵認為當前工作壓茬推進,干部骨干精力有限,在持續深入摸清戰士的情況方面還有差距,談心制度、“四個知道、一個跟上”要求雖然落實了但不能深入細致,有的僅僅是走走形式。重基本信息輕動態變化。座談中有不少干部反映,班長與兵距離最近、接觸最多,本應第一時間掌握戰士的思想底數,但部分班長對所屬人員動態思想掌握不及時,對深層次的思想問題更多的是通過干部談心才能掌握。重當前情況輕過去情況。當前,戰士入伍動機多元化,參軍前社會經歷非常豐富,有的干部僅僅關注戰士的現實表現,對入伍前的表現了解不多,對戰士因為某個愿望、某個目標沒有達成而思想陡然滑坡的情況感到茫然無解。重表面現象輕深層思考。少數骨干身在兵中不知兵,背花名冊、聽音識人的功夫很熟練,但知具體情況多、知思想變化少,知表面情況多、知深層原因少,導致戰士出現思想問題時不能進行深入系統的思考,難以找到問題的癥結。
二是感情不夠真。調研感到,“三化”現象較為突出:官兵之間離心化。從戰士們反饋情況看,有的干部骨干對戰士還不能做到付出真情、獻出真愛,平時關注工作多關注生活少、關注軍事訓練多關注人文培塑少、關注思想問題多關注實際困難少,部分官兵之間的感情呈現出不打不罵也不親、不冷不熱也不愛的狀態。交往相處分層化。在一些連隊,官兵按照性格、愛好、兵齡、地域、學歷等“劃圈扎堆”的現象比較明顯,“干部圈”“士官圈”“義務兵圈”或“地域圈”“網游圈”多了,官兵同樂的場面少見了,一休息大家都是拿著手機各玩各的,低頭族成為普遍現象,整個連隊靜悄悄。情感交融功利化。近幾年,部隊各級大力正風肅紀,吃吃喝喝、送物送禮的現象基本絕跡,但部分官兵功利化的觀念還沒有根除,交往交際中更重實惠、過于自我的現象仍然存在。有的戰士團結意識、集體觀念淡化,過分計較個人得失,強調個人權益、個性發展,一旦個人不能如愿或者利益受點損失,就怨組織不公平、怨領導不照顧、怨戰友不關心。
三是能力不夠強。主要有三個方面問題值得關注:不缺想法缺招法。座談中,干部骨干都認為官兵關系很重要,但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缺少實在管用的真招硬功。有些干部骨干說教能力弱,大道理說不明,小道理說不清,對于傾向性問題說不出問題背后的原因。不缺規則缺原則。個別干部骨干只知“用真情”這個理,不知“使真勁”這個法,管理上可松可緊時取其松、處理上可重可輕時取其輕,有的甚至還搞遠近親疏、遷就照顧、區別對待。不缺魄力缺魅力。個別干部骨干工作中不善于用人格魅力服人,喜歡用處罰代替教育、用威脅代替管理,導致有的單位戰士不聽指揮、肆意頂撞骨干的問題時有發生。
分析以上問題,既有社會背景因素,也有時代發展因素;既有客觀條件影響,也有官兵主觀原因。
(一)根本原因是帶兵理念存在“認識差”。有的干部骨干對戰士雖有一腔熱情,但沒有用時代的眼光認識和看待新時代戰士,把民主意識不斷增強看成是“不好帶”,把個性特點日益鮮明看成是“毛病多”,把生活方式追求時尚看成是“搞另類”。有的不能與時俱進地看內部關系的發展變化,對出現的新情況這也看不慣、那也不順眼;有的不能正視部隊內部關系存在的問題,總覺得形勢還不錯,出了問題也不較真,甚至繞道走。
(二)外部原因是時代發展存在“意識差”。當前,官兵敢“疑”、尊“我”意識越來越強,思想和行為特點呈現出自我保護、自我設計的特點,有的戰士對干部骨干不報實情、不講真話,心里藏著自己的“小九九”,總害怕“暴露”自己;有的戰士意識不到班長對自己嚴格要求的意義,甚至主動找連主官要求調整到“管理松”的班里;面對“高標準、大強度、快節奏、考比拉”四個新常態,“圖舒服”“比優越”的思想還有市場,有的吃小苦可以、吃大苦不行,有的短期吃苦可以、長期吃苦不行。
(三)主要原因是骨干素質存在“能力差”。部分班長骨干“官位”意識濃、“等級”觀念強、“利益”思想重,錯誤地認為“戰士就意味著服從”“有想法也得正確對待”,知兵不深、愛兵不切,思想不夠端正,不愿聽取戰士的意見;有的閱歷淺,能力不足,話講不進戰士心里,戰士不愿聽;有的方法不靈活,工作缺乏思路,抓不到點子上,遇到新情況、新問題不會運用新方法,只會用老經驗、老套路來帶兵,自身主動學習提高的意識不強,不愿意去向有經驗的老班長請教,導致出現氣不順的現象。
(一)加強教育引導。持續開展“密切戰友情、上陣打得贏”專題教育,讓官兵上講臺,講清密切官兵關系的重要性,同時積極以強化單位榮譽感入手,增強官兵同甘苦、同拼搏的意識;組織“我身邊的好骨干”事跡報告會,發掘身邊的典型,營造良好的氛圍環境;組織觀看警示教育片,通過對比分析,讓戰士認清官兵關系淡薄的嚴重危害。通過一系列舉措,形成官兵之間“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良好局面。
(二)創新方式方法。持續開展好談心交心活動,積極利用“三互”小組、黨團活動等開展思想匯報,通過相互了解進一步增進官兵關系,讓官兵之間多些體諒,多些尊重,少說風涼話,少說過頭話,濃厚戰友情;用好知兵檔案,做到知兵心、暖兵心,幫助他們正確看待和認識實際困難,有效解決矛盾問題,給官兵提供一個舒心、順心的訓練生活環境;充分利用好家庭力量,及時掌握家庭的矛盾問題,對戰士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預判,同時將戰士好的表現及時通告家長,搞好軍地共育。
(三)提升帶兵能力。加強干部骨干學習和崗位實踐,研究新情況、探索新辦法,努力提高帶兵育人本領。練好“基本功”,認真學習條令條例和各項法規,真正掌握帶兵的“真經”,做到以情帶兵、文明帶兵,讓干部骨干掌握管在理上、嚴在格內的尺度;練好“知情功”,廣泛開展“說說心里話、訴訴小委屈、傾聽你心聲”大談心活動,進一步摸清底數、掌握實情;練好“說理功”,既善于用大白話、家常話講道理,也善于用大道理管住小道理,讓官兵樂于接受、自覺認同。同時認真學習掌握心理知識,了解新時代官兵的常見心理問題,摸清官兵心理底數,做到官兵情況了然于胸、主動跟進。
(四)積極解難幫困。對家庭困難突出的官兵,積極研究協調解決的辦法。基層能幫助解決的積極解決,解決不了的及時協調機關聯系地方政府幫助處理,營連要積極靠上去,跟家屬做好交流溝通;對身體出現傷病的官兵,積極送醫治療并關注病情發展,對其可能產生的心理問題及時進行教育疏導,使其感受到集體溫暖,嚴防官兵傷病問題轉化為思想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