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雙虎座鳳鳥漆木鼓架》談文物復制的傳承與創新"/>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謝藝軍(湖南省博物館)
2020年5月26日,在由湖南省博物館等單位聯合主辦、湖南省歌舞劇院承辦的“國寶國樂 國韻湘音——云上音樂會”的晚會現場,我看到多年前自己參與復制的楚國雙虎座鳳鳥漆木鼓架和馬王堆出土的“T形”帛畫等國寶復制品亮相時,忍不住熱淚盈眶、心潮澎湃,四十年前開啟的我的文物復制之路和多年來我在文物復制的傳承與創新之路上的癡迷與執著、痛苦和隱忍,以及當年省博物館文物復制工廠的一幕幕如同電影般齊齊涌上心頭,令我感慨良多。
我雖然出生在上世紀國家困難時期的60年代,但愛我的父母除生活上對我全心照顧外,還在精神上給予我鼓勵與支持。我自幼愛好畫畫,當年在湖南省博物館工作的父親經常深夜騎自行車趕往湖南日報印刷廠、把未印好或切下的邊角余紙大捆買來讓我有空隨意放手畫畫的場景,深深刻在了我的腦海里。1972年,馬王堆漢墓出土震驚世界。我童年的最大樂趣就是周末經常可以在當時新建的馬王堆新倉庫(第一代馬王堆漢墓陳列展廳)和湘博老陳列室隨意參觀和玩耍,平時聽得最多的就是父輩們關于馬王堆漢墓挖掘的各種奇聞趣事,使我對文物產生了一種天然的熱愛,加之喜愛繪畫,父母的支持和環境的熏陶讓我得到了精神與物質的雙重滿足,童年愛好繪畫的天性手性也被保護了下來。
1982年,省博物館李正光老師牽頭創辦文物復制工廠,開始了我與文物藏品的真正接觸,也開啟了我的文物復制之路。復制工廠成立之初,人員相當匱乏,李老師就從館里的考古專家和行政人員中愛好繪畫的家屬子弟入手,首先就將自己最疼愛的小女兒收入麾下。李老師看中我能畫線描功夫,就游說我父母將剛剛中學畢業、16歲的我招到了復制工廠。他聘請了來自全國各地的世界級專家學者顧問團隊給我們上課,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第一課上,在聆聽了由保存辛追遺體的湘雅醫院曾佳明教授的生動講述后,我了解了漢墓主人轪侯利蒼的妻子辛追夫人的人生經歷和馬王堆漢墓文物的保存價值,進一步萌生了對軑侯家族生活的器具進行整理研究修復和復制的興趣。李老師在古畫復制上有絕技,他說這大都是在家里產生的靈感,有次我見到他修復好的一幅古畫,當時也未在意,輪到我學習臨摹時才發現要將古畫畫下來并不難,難就難在旁邊做舊的痕跡。我趕快請教方法,他老人家笑了笑,輕松地說,那是他吃飯時不小心滴上去的油鹽醬醋在紙上自然留下的痕跡產生的效果,讓他產生的靈感而用到了古畫的做舊中,這句看似保守的玩笑話卻讓我受益良多,以至于多年后我也順著這個思路研究起利用痕跡藝術來創作任何我感興趣的藝術形式,當然,這是后話。

謝藝軍復制的馬王堆漢墓漆器
當年復制工廠在李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很快就能獨立完成很多漆盤、漆鼎、漆耳杯、漆樽等漆器的復制,第二代馬王堆陳列展館中展覽的大部分漆器都是我們復制的。我們制作的復制品除了用于展覽,相當一部分擺在了博物館的文物商店里供游客購買,給省博物館產生了很好的經濟效益。

謝藝軍參與復制的雙虎座鳳鳥漆木鼓架
現在湘博湖南人展廳的這件楚國樂器:雙虎座鳳鳥漆木鼓架是楚文物中有代表性的器物,是我們當年復制工廠一件重點文物的復制品。1980年在臨澧縣出土時,文物已碎不成器,無法展出,我們只能根據其文物殘片上依稀可辯的錦繪和出土時文物擺放留下的大致痕跡對鼓架整體造型和高度進行整理設計復原。當時的主管領導、原考古隊隊長,現已退休的老館長熊傳薪先生交待,必須想辦法盡快在半年內完成。工作壓力大,任務很重,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一件傳統漆器制作必須經過一年四季反復打磨才能出效果。加上復制周期長,生漆易讓人過敏,生漆瘡令人全身奇癢、環境干濕不穩定等諸多不利因素的影響,要想在短短半年內復制還原這件雙虎座鳳鳥漆木鼓架難度可想而知。鳳鳥的弧度、彎度決定這件器型的曲線美,木材的選擇是關鍵,我們和從各地請來的對各種材質頗有研究的木工師傅一起找了很多木材,反復嘗試了各種木材做底坯的方法,找了很多老舊的木頭甚至是貴重的黃花梨木,但都很難造型。在打磨鳳鳥弧度彎度時,曲線的把握全憑李老師的一雙眼睛,他一直盯著木工師傅反復打磨修正,他的一聲“停”,這件器物的第一道工序就算是初步完成了。接下來就是刮底子,我們將麻布裱在底坯上多次刮填膩子灰再打磨再反復修正造型。型好了,接下來的彩繪上色這道工序難度也是相當大的,因長期過度勞累,李老師眼睛一直不好,身邊一時只有我能幫他把握想法和節奏。在協助他的工作中,他放手讓我大膽嘗試制作,因為器型獨特的弧度,要懸腕在上面徒手畫畫,還要保證花紋圖案生動、線條流暢,放在現在可用電腦技術噴繪完成,但在當時只能純手工繪制更是難上加難。在館里決定讓我們復制這件文物之初我就自己琢磨、偷偷練習,到湘江河邊撿了很多圓潤的鵝卵石在上面反復描繪。當李老師放手讓我彩繪時,我已經練了3個多月了,所以上手很快,獨立完成了大部分彩繪工作,縮短了工期,降低了成本,圓滿完成任務,達到了預期效果。上世紀90年代末,在出土這件文物的常德臨澧縣九里有我單獨制作完成這件樂器的另外版本。我們復制完成的這件樂器,造型典雅、紋飾精美,最能反映湖湘文化里的陰柔之美。2000年湖北也出土了類似器物,則給人整體印象是粗狂陽剛。兩件樂器一南一北互相映襯,很好地詮釋了楚人絕妙的想象力和高超的藝術表現力,成為燦爛楚文化的象征性器物。
1986年后,省博物館成立了美術組、展覽組,我們復制工廠的幾個人也分了流,我去了劉如凱先生的美術組,作坊式的文物復制工廠漸漸成了那一代湘博人的記憶。如果說當年我對文物復制的態度,源于我對文物和繪畫的愛好,在李老師的口傳心授下,在和諸多學者專家的學習中,在多年通宵達旦的反復推敲描摹中,對于文物復制的熱愛卻長在了我的骨子里,流淌在了血液中,以至于在今后的很多年里,只要接觸到自己感興趣的博物館相關工作,我就會有天生的敏感觀察力和實施能力。后面參與制作的文物,比如復制馬王堆導引圖和“T形”帛畫時,我運用了光感攝影巨幅帛畫的脫膜透光放大,打上九宮格,各種方法齊上陣,千方百計達到修復效果。
1999年隨博物館到臺灣舉辦的漢文化大展中,我有幸結識臺北故宮原院長、國際著名文化學者秦孝怡先生,在和先生對兩岸文化的交流中,他對我的文物復制工作高度肯定,并希望這項工作能大力推廣傳承下去。后在湖南廣電會客廳的回湘籍人士座談會上再次遇到先生,他特意跟我單獨交談,鼓勵我不放棄對文物復制的研究與傳承,畫畫與文物的結合并不沖突,傳統與當代可以融和、并存、發揚,才能更好創新。之后我又參與了諸多展覽工作,如歷代皇帝帝后文物展、法國文化交流展、臺灣香港巡展、北京故宮八九交流文物特展等和對被盜文物整理中,由于我動手能力強,制作展品時將自己的能力發揮到了極致,因此當年我的直接領導、美術組組長劉如凱先生就接到大量的對我的好評。上世紀90年代我多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國家文物局和公安部還給我頒發了“文物保護先進個人”證書。

與臺北故宮原院長、國際著名文化學者秦孝怡先生合影
由于我參加工作早,在復制工廠工作的同時,1983年我考入長沙市二輕系統美術學校,接受鄧平祥老師的繪畫啟蒙教育,才開始系統學習繪畫技藝。1992年,我考入中央美院進修,在王華祥、李林琢等教授工作室學習油畫。在很長一段時間里,畫畫似乎成了我全部的精神寄托,2005年以前,我在展覽部工作的那幾年里,館里的臨展工作特別多,一個接著一個,有時甚至是上一個展覽結束當天下午,等觀眾離開我們直接進場撤展布展,第二天就是另一個展覽的開幕式。從展覽設計到布展必須親力親為、夜以繼日,腦力和體力的雙重壓力令我不堪重負,唯有在全神貫注的忘我作畫時才能獲得片刻的身心慰藉,也因為繪畫,遭致了許多說我不務正業的質疑。在那個經濟飛速發展的年代,人們過度追求文物和藝術的商業化價值而往往忽略了一些本真的東西。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我的初心是什么?文物復制還是不是我的使命?復制漆器很難讓工匠堅持下去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生漆對人體的傷害,如何運用新材料和現代工藝手法替代傳統工藝的不足?文物復制如何傳承和創新?
在眾人不解的目光和唏噓聲中,2005年,我毅然選擇到館保衛科工作,工作崗位是監控室值夜班。在認真做好、完成值班工作之外,我獲得了大量的業余時間,我調節好自己的生活規律,幾乎將所有的工作以外的時間全部用在了我想要追求和探索的事情上。我常常在館外大力宣傳文物保護,不遺余力地講述我對自然環保節能低碳的理念;在保衛科工作,接觸文物庫房的時候也多,每次看到那么多需要修復的文物,而修復工藝不僅耗時也浪費掉很多好材料,我萌生了利用廢舊材料將痕跡藝術運用在文物復制彩繪做舊工藝上的想法。我嘗試重新利用很多廢舊的膠合板材(俗稱三夾板、五夾板),比如我制作《黑地彩繪棺紋飾》,用夾板做底材輕便無毒,便于攜帶且結實不易變形,制作上用瀝粉(甚至嘗試用雞蛋清)代替漆底、內髹環保水性漆,主紋用油畫顏料、丙烯顏料等新材料上調和光油進行堆繪,產生浮雕式的堆漆效果,視覺上同樣可以達到以假亂真。做舊技藝關鍵靠眼力把握,用冷熱法、土埋法或是日曬雨淋,甚至用微波爐加熱又放冰箱適度降溫,以達到開裂做舊效果。有些干脆就將其長久擱置,經過了一年四季、寒來暑往,自然而然出現包漿,產生了歲月的舊痕等意想不到的效果。
1989年我在省博和故宮文物展中結識了現為國家博物館文物科技部負責人的馬海鵬,我們一見如故成了兄弟,我在中央美院進修的兩年,我們經常在一起聊文物、聊繪畫,他對我的創新嘗試給予了很大的肯定和鼓勵。近年來,在創新研究中我產生靈感并創作了油畫《火》系列作品,2019年國慶期間,其中一幅入選全國文博系統70周年書畫作品展并被國家文博書畫院收藏。2020年疫情期間,我冷靜思考“孝”的問題,包括我多年在文物復制和繪畫上的癡迷與執著,面對他人指責的痛苦和隱忍,父母催我結婚生子的嘮叨,以及對晚上值班、白天睡覺畫畫的顛倒黑白的生活方式的不理解……今后我將非常認真耐心、采取愉快的方式讓他們開心接受;而我在逐步實現我的藝術夢想的道路上,將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將文物復制和繪畫雕塑等藝術形式相結合,創作出與文物文化相結合的更多的作品甚至是大型公共景點藝術,讓馬王堆的品牌挖得更深,推得更廣,為傳承湖湘文化盡一份微薄之力。
寫于庚子年孟夏